三国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分享

文/知非夜

公元263年,司马昭令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钟会领主力大军十余万,邓艾、诸葛绪各领军三万,征伐蜀汉。

这大概是钟会一生最辉煌得意的时候,魏国伐蜀大军,以他钟镇西为主帅,讨灭一国,何等的天大功劳。

于是兴奋之余,这位魏国有名的笔杆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移蜀将吏士民檄》,以期望凭嘴炮让仍在剑阁的姜维倒戈而降,对蜀国进行宣传攻势。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檄文: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对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译文:

从前汉代国势衰微,国家分崩离析,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祖武皇帝曹操拨乱反正,拯救濒临颓危的百姓,恢复天下安宁。高祖文皇帝曹丕顺应天意,顺乎民心,登基称帝。烈祖明皇帝重光伟业,拓展功绩。但我疆域之外,有与我不同的政治和风俗,那里的天地百姓没有沐浴到浩荡的皇恩德泽。这是我们三位圣祖甚感遗憾的事。而今皇帝宽宏大量,要继承发扬前代的业绩;辅佐大臣忠心耿耿,效力皇室,安排政事,流惠百姓,所以各地得以调和一致。对那些少数民族施以圣德,他们都来归顺。可怜你们巴蜀士众,难道你们不是人民吗?同情那里的人民,他们服役终身,无休无止。因此命令大军,奉行天意,惩罚那些对朝廷有二心的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镇西将军等率五路大兵,齐头并进。古代行军,以仁义作根本,以仁义治理军队。帝王的军队,有征无战。所以,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周武王灭掉商朝,分散鹿台的资财,打开矩桥的仓库,表彰商朝贤臣。而今镇西将军奉命征讨,统率大军,解救老百姓的生命,并不是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当朝的政绩。所以在此为你们大略陈述一下安危,请敬听善意的劝告。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译文:

益州先主刘备以雄才大略,兴兵原野,在冀州、徐州等地受到挫折,被袁绍、吕布所迫胁,我太祖武皇帝曹操为他解围,彼此结下友情。不料中途变卦,与太祖离心离德。诸葛孔明还是规守秦川,而姜伯约则不断出兵陇右,侵扰我边境,侵害我氐羌民众。当时国家事情太多,没有来得及讨伐。而今边境安宁,国内无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集合众兵,集中朝一个方向进攻。至于巴蜀不过有一个州的兵力,又守卫分散,难以抵御帝王之师。在段谷、侯和,蜀军已受重创,是很难抵御我军强大的攻势的。近年来,巴蜀不曾太平,征夫连年作战,疲惫不堪,是很难抵挡我万众一心的军队的。这些你们是能亲眼目睹的。

蜀相牡见禽于秦(蜀相牡,文选作蜀侯。案:《史记·索隐》言蜀王开,今此作相牡者,《战国策》「使陈庄相蜀」,「牡」与「庄」形近,疑陈庄相蜀,遂据蜀,后见禽于秦也。《史记》及《华阳国志》皆不言,未知其审),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後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毕。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候,咨豫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上宠,况巴蜀贤智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措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计,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译文:

蜀国的丞相陈壮被秦捉拿,公孙述被吴汉所杀。九州的险要地区,并不是某一姓的统治者能长久占据的。这些事你们也听说过。聪明的人能预见危险,睿智的人能够防止灾祸的发生。因此微子离开商朝,作为周朝宾客;陈平背离项羽,为汉朝立下功劳。你们苟且偷安,如同饮荓毒一样。难道你们真的只知吃蜀国俸禄而不能有所变通吗?而今朝廷给他们提供生路,宰辅实怀有宽恕的恩德,先降者施以恩德,后降者则遭杀戮。从前东吴将领孙壹率众投附,结果他身居高位,颇得重用。文钦、唐咨为国家大害,背叛其主,大逆不道,还作了敌人的首领。唐咨在困顿中被捉,文钦的两个儿子投降,都被封为公侯、将军,唐咨还参与国家重要事务。孙壹等人走投无路时归顺朝廷,皇帝还是给予宠信,更何况巴蜀那些能看准时机行事的贤者呢?如能明察成败,效法微子,学习陈平的作法,那么你们的福分会和他们一样,也会造福后人。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农田不荒废,市场照样繁荣,远离危险,永享大福,这不是一件美事吗?如果苟且偷安于一时,迷途不返,大兵压境之际,玉石俱碎,到那时再后悔就晚了。请你们仔细考虑厉害得失,自求多福,并请相互转告,使众人明白我们的态度。

钟会的这篇檄文措辞华美,动之以情。在文中他并不是单纯地贬低蜀汉,整篇檄文通篇没有出现“昏庸”“残暴”等带有侮辱、批判性的字眼,反以“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说明此次率大军征讨蜀地,是为了解救百姓生命,而不是为了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当朝的政绩。

接着以“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进行怀柔,毕竟你们先帝与我大魏武祖皇帝,也曾结下友情。今日如果“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计,岂不美与!”

天下虽有险要之地,但绝不是某一姓的统治者能长久占据的,所以天下归一才是天理大着。劝说后钟会又加以恐吓“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阐明顽固不化,则必玉石俱碎。

全文通篇,钟会都在述说魏地与蜀地的联系,如今魏国征伐巴蜀,是为了将这片土地纳入王化,让大魏的仁德播撒在蜀中大地之上。

可再伪善和美的话语,都掩盖不了魏国作为侵略者的事实。而姜维也不会因钟会的“软言善语”所动。

钟会的《移蜀将吏士民檄》终是没有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

最后钟士季反而伐蜀功成,却不得善终。这恐怕是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

三国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分享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