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

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_第1张图片

今天、明天之后,就是2019年的第一天了。

在这作别2018,迎来2019的时日,一封鲁迅书简《致蒋抑卮》,读得我情思盎然!因而,我不得不把自己2018年的最后一条微信,也是最为宝贵的一条微信,发给树人先生:

“鲁迅,活在当下的中国!”著名鲁迅研究家钱理群先生如此判定,是为真真切切至理耳!

《致蒋抑卮》是人民文学2005版《鲁迅全集》第11卷(书信1904—1926)所载鲁迅先生1904年的唯一信函——只此一件,再无其他。

这一年,鲁迅先生24岁。写信的地点在日本仙台,时间是1904年10月8日。是为鲁迅先生在东京弘文学院结业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满一个月时所写的一封书信。

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_第2张图片

收信人蒋抑卮,怎样人物?

蒋抑卮(1876—1940),浙江杭州人,1902年10月赴日留学,1904年回国,曾参加创办浙江兴业银行,并经营广昌隆绸缎号。与鲁迅先生交往密切,曾资助鲁迅印行《域外小说集》。

由上述简短资料可见,当年留学日本的,浙江人是比较多的,鲁迅先生在这封中的“浙人颇多”也证明了这一点。此为一者。

二者,抑卮先生年长鲁迅5岁,故为鲁迅尊为兄长。其虽比鲁迅晚赴日留学5个月,但大致同期,故有密切交往,推心置腹。其参与创办银行、经营绸缎号,堪称开过眼界、富有思想文化的儒商。资助印行《域外小说集》,更为非凡义举,以之观照今日而思之,不能不让人大为赞叹!

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_第3张图片

鲁迅先生这封《致蒋抑卮》书简,之所以让我情思盎然,要在其中的三个“思维奇点”。

其一:“所聊慰情者,厪我旧友之笔音耳。”青年鲁迅初到仙台,“形不吊影,弥觉无聊”,这是他于信中自述的心态与情态。此情形下,故友的来信,自然让人颇多欣慰。这就是该句的涵义。然则,鲁迅将故友的来信称为“笔音”,这就极为奇妙和诗意了!“笔音”,不奇否?不妙吗?不是极为诗情画意?

其二:“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震旦青年上。”此句中的“震旦”,是为古代印度对我们中国的称呼,日本亦有称我们为“震旦”的,1900年前后是很常用的。“震旦”取自地质史上的“震旦纪”,被认为是元古代与古生代之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故而,“我震旦青年”即“我中华青年”。青年鲁迅此判断,是在深入当时日本青年“学生社会”后,比较中国青年与日本青年学生后得出的结论——“敢决言日本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决不居我中华青年学生之上”。在“思想行为”上做比较论,这是何等的高屋建瓴?青年鲁迅,是何等的杰出?如此之比较分析论,恐怕在今天也是罕有的!不是思维奇迹?不是思想卓绝?

其三:“事物不相校雠,辄昧善恶。”此句换作今日之通俗话语,即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出国留学,最在于比较中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现在,胜赢未来。24岁的青年鲁迅,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即有如此深湛眼界与眼力,不是奇迹乎?

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_第4张图片

《致蒋抑卮》书简,青年鲁迅自言“临楮草草,不尽所言”,但我以为,仅上述三个“思维奇点”就足够了——其赤诚真挚的爱国情怀,其自强不息的人生品质,其与友人倾诉衷肠的内心真在,不是全然纸上吗?

我以为,近代百多年中国留学史中,青年鲁迅《致蒋抑卮》之书简,是为第一流之卓绝篇章,能与之媲美者少!

能于2018尾步、2019开首之际精读湛思青年鲁迅《致蒋抑卮》篇,我之幸甚,幸甚!

能与我共享此篇章之读者朋友,2019幸甚,幸甚!

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树人发一条微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