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彼得森是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名誉董事长,是投资银行家、政治家、美联储官员、反对财政赤字的公众人士。
他27岁即升任全球著名4A广告公司麦肯公司副总裁;34岁成为“美国财富300强企业”贝灵巧最年轻的新总栽;44岁时受尼克松总统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和新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后转任美国商务部长,被誉为华盛顿的“经济基辛格”; 在雷曼兄弟出现危难时刻出任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9岁与施瓦茨曼联合创办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巨头。
也许大家会认为他能有如此成就,且所涉足的行业跨界之大, 肯定是拥有显赫的家底。这就错了, 他于20年代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父亲曾经在铁路建设工程中当苦力,有时会被安排做饭给铁路上的工人吃。就以这样的做厨经验及几年在餐厅打工的经验最后在美国一个偏僻的小城开了一家咖啡厅。父母一生就经营着这家咖啡餐厅过着节俭的生活,同时还一直寄物资回希腊帮助那里的亲戚朋友。
彼得·彼得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父母没有给他丰厚的资金,没有给他万能的社交网络,人脉关系。他8岁时就在父亲的咖啡厅做收银员。 父母给他的更多是做人的态度,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他的人生哲学有深厚的影响。
彼得·彼得森的人生也有跌跌宕宕。在麻省理工大学读书时抄袭了同学的论文而被开除,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教训-学会不仅要对他人诚实,还要对自己诚实。 他违背了恪守自己的原则,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上麦肯公司副总裁后因与老板的价值观道德观不合而辞职, 因为老板侵蚀公司的养老基金,把彼得·彼得森 的工作成果以自己的名誉公开出版,并唆使彼得·彼得森谋取公司主席一职。在尼克松政府时期,尼克松连任后却把彼得·彼得森和其他内阁成员一起被莫名其妙地解散。尽管他在雷曼兄弟危难时刻加入并拯救了雷曼兄弟, 却在为雷曼兄弟奋斗了10年后被挤兑离开。
那是什么给了他成功的人生呢?从彼得·彼得森的自传可以总结出几点要取得开挂人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不断思考,拥有好奇心
用他的话说是“思想上不能懒惰“。 从他8岁在父亲的咖啡厅工作时就已经会去想如何让客人更满意;在上麻省理工大学时发现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后来因为抄袭论文被开除时并没有被这丢人的事打跨,而是经过深深的思考后总结出这并非不幸,因为当时所学的并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并重新确定了自己往后的发展方向。
不管在逆境或顺境他都会去反省思考。他人生中的起落也是他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恩素,因为这些低点挫折让他思考学习,吸取教训。任何工作他都会对公司、所处的行业、还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思考。 微观和宏观的问题都要看到。而且思考的是今后的事,因为 人是要生活和工作在将来的,而不应为过去所烦恼。
人脉关系:具有喜欢广交朋友和了解广泛意见的性格
人脉关系是成功的关键。但这人脉并不是父母的背景给他的。彼得·彼得森在大学第一年到一个上层社会的同学家过暑假时有幸与当时的很多高层次人士接触,发现了自己对社交有很大的兴趣,从此成为活跃的社交人士。
参加并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是积累人脉关系的好途径。他在大学时参加和组织的一些社团积累的人脉为他后来在工作上的扩展打下了基础。而工作后的人脉也为他涉足政坛打开一条路,而从政后累积的人脉也为他后来创立黑石集团打下了基础。
当然人脉关系也是平等的,要交到高层次的朋友或关系,也要求自己拥有相同的价值。
持续学习的能力
彼得·彼得森在西北大学商学院学的是零售市场管理。 他毕业后在零售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对这一个行业并没有兴趣,所学的零售知识也不能发挥他的相对优势,认为自己需要更好的商业教育。 于是他就在工作之余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并取得MBA学位。在这段求学经历中明白了什么是小聪明,什么叫大智慧。这个领悟指导着他之后的工作。
他从零售业开始,一生中所涉足的行业有市场分析,广告业,制造业,政界和金融投资界,跨界之大,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即使有人脉也很难成功,因为别人让他来承担某个职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他的能力。
奋斗领域的选择-跟随自己的兴趣做选择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是幸福的事, 会让你更努力从而也会使你在其他领域的工作受益。彼得·彼得森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是不断地摸索出这个领悟的,从他职业生涯中所涉足的行业也可以看出越是跟随他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奋斗领域会带给他更出色的成果。
写文章并分享教给别人-个人知识管理
彼得·彼得森在书中写到:”我并不满足于懂得某样知识, 我喜欢把知道的东西写下来,甚至是教给别人”。 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写文章,出书等。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看到的大咖们做的个人知识管理和分享。而这一步正是让你跟别人拉开距离的一步。
若要想更上一层,应该像彼得·彼得森一样, “思考和记录好点子是不够的”, 而是要进一步采取实际行动,“尝试或改善我认为值得努力的境况,还有尝试改变我认为需要被改变的事情”。可以通过去各种机构工作,建立各种机构,扩大交际圈等途径来改变。
以下是彼得·彼得森 自己总结的人生的7堂课:
一、发挥你的比较优势 (对人也好,工作也好,都同样适用)
不要被某个工作牵着鼻子走,如果它仅仅是薪水高、福利好、地理位置好,或给你大办公室坐
集中关注你的优势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 你的比较优势
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不管它多么诱人
我发现我事业的好坏确实取决于我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也就是说充分发挥我的优势
二、思想上不能懒惰
将自己的比较优势付诸实践后,思想上不能懒惰
常常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所处的行业、还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是怎样的吧。
不仅思考微观问题,还有很多宏观的问题可以思考
三、最重要的是投入,并试着采取实际行动
不满于我所知道的,或者我以为我所知道的,还想去记录它们、谈论他们、甚至向他人传播他们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聪明, 一个比一个热诚,投入。他们不仅改造着我的思维,还扩展了我的思维
思考和记录好点子是不够的
要尝试或改善我认为值得努力的境况,还有尝试改变我认为需要被改变的事情, 比如去各种机构工作,建立各种机构,从而扩大 了交际圈, 帮助我遇到了很多和我有思想共识的人
别因为业余活动助你一臂之力才参与这些活动。我的参与源自我的兴趣。兴趣有了,其他的自然就水到渠成。
四、结合个人需要谨慎选择你的奋斗领域
跟随自己的兴趣做选择
哲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说过“追寻你的幸福”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在一个领域的努力会使其他领域的工作受益
五、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道德标准
这关乎我们的人生之路应该如何去走
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道德标准是多么重要,敢于对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说“不”。虽然这几个“不”明显会带来一些短期损失,但是一般情况下,长期收益最终会出现
如果存在短期利益和享受,或者可以避免一些短期痛苦,但它们都是以牺牲一些重要的长期利益为代价
与没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共事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
六、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寻找一个令你健康快乐的平衡点
经历过两次离婚,因为我除了工作和成就什么 都 不看重
某些时候,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意味着青云直上的事业轨迹将放慢速度。
没有深思熟虑,不会自我剖析,或者不知道轻重缓急,在必要时不会取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衡的生活得之不易
七、选择长远利益
不要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被一个工作机会给诱惑了
不能仅仅是找一个能发挥你相对优势的工作,你还要考察企业文化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