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把名字写在水上

        头戴一顶棒球帽,面带笑容,眼里露出一缕慈祥,这便是何兆武晚年的模样,令人心生敬意,一个出生在国家动荡时代的人,一生跌宕起伏,还能如此笑对人生,宛如一个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果不其然,书中字里行间无不展现何先生的乐观和释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烽火岁月,回忆式地叙述起来,没有对当代旧社会的批判与不满,而是平淡地讲故事般,把琐碎的点点滴滴都一一还原到读者眼前。这是经历了波澜壮阔后的云淡风轻,是一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金的智慧。印象很深的是何先生学习的那些段日子,学国学,看各种书籍,听古典音乐,看电影…勾起了我很多儿时的回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不断汲取外界的营养,丰富内心,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回想起我小学时的国学课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也为此感慨国学课逐渐脱离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书也谈不上看了各种,和那个年代的人比,爱看书爱钻研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少了,思维也受到了禁锢。说音乐,如今流行音乐充斥网络,无论歌词还是曲调,与那些经典音乐比相形见拙,也显现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得不羡慕何先生那一代人有对政治的热切关注,有对学术的激烈探讨,有对精神的不懈追求…

        何先生一生并没有追求什么,只有内心的平静,没有王浩所谓的光荣。书中也提到生活在他好比是风景,很美,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过去,并没有奋力地“追”或“求”…他相信大自然,相信美,这正是他的选择,没有功利心,只注重过程,即使是游览阿尔卑斯山,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也应该好好的享受。读书也如此,不一定要有个目的,读书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自己也和何先生有相同的感触,喜欢随性而至,在琳琅满目的书海里信步,偶然邂逅某些令我感兴趣的书。

        “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为什么是水,而不是风或者沙呢?水是世上最纯净的东西,清澈,透明,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如何先生的为人,一生游离于各种政治派系之外,外面的世界于他有如街景,他看他们如看鱼缸里的鱼,安安静静,不打扰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打扰。个人也很欣赏何先生谈到的莫罗阿,莫罗阿几乎同情每一个人,一切人都是可爱的……他用一贯的温情把雪莱比作莎翁《暴风雨》中的天使,我想他就是人间的天使,让我们用善的眼光看世界。也许何先生也是受到了莫罗阿的影响,让人感觉亲切善良,他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滋润读者,若是真能听到何老的声音,我的视角还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当然我在书中也有很大的收获,例如东西方文化的划分,不能说中国是“西化”,而是阶段不同,这样说就很严谨。什么才叫谈人生,不是我平常和朋友畅聊的未来要做什么,而是上升到哲学层面--什么是幸福?何先生也对此有过多次解释。原来童话故事不只是讲给小孩子听的,更是犀利的讽刺,大人物与小人物对比出的是丑与美。真正的历史是要把人的精神写出来……此外,还与何先生有多处共鸣,说现代化节奏的生活中,往昔的那种人情味再也见不到了,高楼大厦林立而起,即使一个楼层也不能见上一面,哪还有过去住在一个院子里的邻里乡情呢?他们也有高考,也要填志愿,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每个老师也各有一套理论体系,讲课各具风格,谈论起每个老师来都头头是道。小时候包括现在也经常去北图看书……

        虽然说这本书是回忆录,东拉西扯,看起来零零散散,开始读时也像白开水,没有任何语言的修饰,但通俗易懂,仔细琢磨后确实耐人寻味,于是又回过头来看了第二遍。里面也涉及到许多政治历史的知识,文科生看起来相对容易,也有对当代人的同情,日本来轰炸昆明时,他们上课期间就等待着轰炸,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那时候怎么用落后的武器和敌人对抗?总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节,何先生回忆的是他那个年代,我也想几十年后自己也能否写一本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回忆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学记》把名字写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