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杂想

  话剧《雷雨》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作者说,他在《雷雨》中把那位叫“雷雨”的好汉给漏掉了,并称被漏掉的是第九位角色,而整本话剧出场的任务只有八位。那么为什么要选择“雷雨”为题?是因为第四幕高潮中反复出现的“雷雨”意象?还是作者对宇宙中神秘力量的暗示?又或者只是心血来潮,如作者自己认为的“一种心情作怪,一种感情的发酵。”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我或许可以这样说,这样一个动荡的自然环境合着话剧里悲惨的结局,也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是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这可能就是其名的来源。

  繁漪是一切的开始,她是全剧中心理最为古怪的,她如同疯子一般偏执又疯狂的不可理喻。可她曾经也是一个饱读经书的富家小姐,曾几何时,她也是优雅而高贵为千万人所宠爱的。这样的一名女子却因为周家父子,性格变得复杂古怪如“雷雨”一般。“什么使这出戏有了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女性”她在全剧的高潮中主导了一切悲剧的走向。她在周萍私自与四凤见面时反锁了窗户,牵引出了鲁妈的逼迫和四凤的毒誓,把周冲拖出来而逼迫他接受母亲与兄长乱伦的事实。又把周朴园叫出来企图阻止他们,可惜无果反而让三十年前的事情暴露,导致四凤的崩溃逃走,周萍的接受无能吞弹自尽,叫周冲去追四凤而两人都死于触电。

  繁漪不敢爱,因为她只是在自保,她想在这一切事实中还能有一个爱着自己的人。她渴求爱,为了得到别人的爱,可以用尽手段,她本不是出于爱的因便不会有爱的果。周萍年少的冲动和无知,闯入她灰暗的生活,她因此只想抓住那点光。繁漪也不敢恨,她的不敢恨,也在她疯魔的路上添加了一把柴火。她不敢违抗她的丈夫。周朴园说她精神有问题,逼她喝药,她推脱再三,却也还是喝下。只有到最后眼见周萍彻底抛弃自己,与另外的女人共同幸福,她才开始索性做一个恶人,报复周萍父子,拿自己羞辱他们。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我不痛快大家都得不痛快。在我看来她也只是个可怜的人。尽管她有着雷雨一般的性格,可这雷雨般的性格没有帮助到自己,而是伤害了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雷雨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