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5: 自求多福!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首诗是歌颂《文王》的,大意就是为人做事一定要长久的顺应天命,才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幸福(或福分)。孟子对天命的感悟理解是至深的,天命主宰了我们的命运!顺应天命才是正道,天命到底是什么?孟子在这一段落并没有直接了当的解释,却间接的阐述如何才能顺应天命的规律:


《孟子》感言集之25: 自求多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如下: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 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 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 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民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 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大意是:

        孟子说:有仁心的人就会获得荣耀,不仁的人就会面临耻辱。尽管我们都讨厌受到侮辱但还是保留不仁的状态,就像我们害怕潮湿但是依旧喜欢站在低处。如果我们真的讨厌责辱,还不如敬奉德行礼贤下士,让贤德的居高位治理国家,让能干的人担任官职;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我们就要趁机调整政策法规。即使是大国,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畏惧。《诗》云:“趁着天还没有出现阴雨,赶快把桑树根上的皮儿剥取,修整好窗户,现在那些下面的人,谁还能欺负我?”

        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真的懂这些大道理,能够把自己国家治理好,谁还敢欺负他们”。现在的国家太平,没有内忧外患,在这个时候会很容易放松,丧失警惕性,会去享受会很懒惰,这等于自招灾祸,祸福其实都是自己找的,《诗》云“我们行事一定要长久顺应天命,才能够寻求更多的幸福”《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避躲开,自己作孽就无法逃避,就会自取灭亡。”就是指的是这种情况。

        个人看法: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我们为人做事首先一定要顺应天命,才会成功,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反之“天做孽,尤可违,自做孽,不可活”,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也正如我们都知道违法犯罪是不对的,是要遭遇惩罚的,可是,为了某种短期利益,为了个人的私利好处,心存侥幸,依旧去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这样就是典型的不符合天命,不符合正道,即便短期成功,也难以自求多福,甚至必然会带来灾难。这就是明明不可为而为之,必然就会“自作孽不可活”,在生活中,这种铤而走险的人太多,最终都难有好的下场!

      “今恶辱而居不仁”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甚至在自己身上也会经常出现,所以时刻进行反思修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不仁”状态的出现。根据吸引力法则,人生所有的祸害,本质的源头就是自身内在的“不仁”招惹而来,“不仁”的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偏离正道的状态,不做功课不反思,一时难以觉察发现,一旦事情做出来不符合天命不符合法律不符合常理,那就会遭遇灾祸。

      所以我们要想始终保持“仁”的状态,就需要不断修炼,让内心的良善充盈,让自己的起心动念处于“仁”的状态,合符天命,风险处理前置,主动积极把事情做好办好,成功吸引成功,美好吸引美好,幸福吸引幸福,这样我们就会自求多福,就会创造更多人生精彩与幸福。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5:自求多福

2018-6-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感言集之25: 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