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淡定、优雅、从容、柔韧,用所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杨绛先生都不为过。她是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饱读诗书,宠辱不惊,历经坎坷却始终明媚从容。
在杨绛先生的成长过程,她的家庭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她的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律师,以刚正不阿扬名于世。
杨绛16岁的时候,在苏州读中学,时局动荡不安。学校要选取一些学生上街搞宣传,结果杨绛被选上了。16岁的杨绛,很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在苏州,经常会出现欺负女孩子的事情。那个时候学校有规定,如果家长不赞成,学生可以不参加任何对外活动。杨绛就把希望寄托在爸爸身上,希望爸爸能出面跟学校说,不支持她参加。
杨荫杭对杨绛说,“你不想去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很委屈,不敢向学校提。杨荫杭就鼓励她,“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你知道林肯说过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不敢?”
爸爸的鼓励,给了杨绛勇气,她勇敢的跟老师说,“我不去”。
杨绛的勇气,让她坚持做了自己,也避免了她担心的事情的发生。因为当时参加上街游行的女学生,确实遭到了行为不轨的军人的非礼。
杨绛的父亲,教会了她面对困难的勇气,正是这样的勇气,让杨绛在动荡的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坚持。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有幸福安定的原生家庭。虽然有谚语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很多时候,藏在心里的是爱,表达出来的却是伤害。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怎样才能把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认识自己,认识原生家庭,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降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本期书单都是围绕原生家庭的,有帮助你认清原生家庭,摆脱困境,改变现状的,有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教你如何做父母,给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的。无论你是否正在经历着,这些书都值得你去读一读,未雨绸缪,让你变的更睿智。
一、《超越原生家庭》
《超越原生家庭》,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纳德·理查森博士。理查森博士已经有20多年的从业经历,他专注于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
这本书通过揭示原生家庭的运作模式,提出了应对原生家庭影响的方法,以便于摆脱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
书中用了大部分篇幅介绍家庭生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在夫妻关系中,一方追求亲密感,另一方却总逃离;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三角关系的处理等。
作者提出用“自我分化”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自我分化,就是在追求自我的基础上,保持关系的亲密。受原生家庭困扰的人,可以按照理查森博士在书中给出的“自我分化”的步骤来逐步实施,理清自己的问题。
二、《原生家庭》
书全名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是美国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她近40年的从业经历中,她接触了大量的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在福沃德的描述中,有些父母是有毒的,他们用病态的心理,去控制孩子,伤害孩子。
这些有毒的父母,有操控型的,有酗酒型的,有身体虐待型的,还有言语虐待型的,甚至是性虐待型。他们不但在身体上、言语上伤害孩子,还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认为,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福沃德在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一方面,把有毒的父母给孩子的伤害暴露出来,唤起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受伤害的人,一步步摆脱父母的魔咒,重拾自由和幸福。
三、《天生非此》
《天生非此》的作者是被称为“国民心理学家”的奥利弗·詹姆斯,他有多重的身份,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
在《天生非此》一书中,詹姆斯提出“我们并非生来就和父母一样,为什么会和他们日渐相似”?是基因的传承,还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詹姆斯用《天生非此》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心理层面的代际相关性,是由后天培养造成的,也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爱虐待、以及我们对父母的身份认同造成的。
作者形象的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子女一定意义上是父母的人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可取代的。也正是因为后天培养对人性格的影响重大,所以有了更多的可能去改变,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改造自己的不幸基因,进而给下一代更健康的原生家庭。
四、《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的作者是苏珊·福沃德,也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作者。情感勒索也是福沃德在从业经历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
看到勒索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犯罪行为。事实上,情感勒索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控制。在书中,福沃德明确的界定了情感勒索的范围、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如何一步步摆脱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的发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被勒索的人是可怜,但同样难辞其咎。这本书适合于所有的人阅读,因为无形中,我们就会成为情感勒索者,也会被别人勒索。
就像福沃德在《情感勒索》的封皮中所写的那样,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五、《正向管教》
这本书的全名是《正向管教:好好跟孩子说话》。关于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传统的说法,比如“棍棒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争气”。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打自己的孩子,让别人看去吧,很难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
本书的作者蔡中元,是中学的心理辅导师,他见过很多本该青春阳光的孩子,因为被父母不经意的言语中伤,导致思想低迷的。甚至很多人成年之后,回忆起童年的经历,父母的所为仍让他们痛苦万分。也正是因为见多了这样的画面,蔡中元才决定写一本书来唤醒广大的父母和老师,的所作所为会让她,痛苦万分,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在中原写了这本书,要唤醒广大,还有教育工作者,能够,怎样才能好,避免这种无形的伤害?
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介绍了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好好说话,如何奖励孩子,如何激励孩子让孩子能有更健康快乐的童年,更好的修复亲子关系。
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有很多,但我们无法选择谁来做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无法选择谁来做他的父母。所以,了解原生家庭的代际传递特征,了解我们很多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同时,给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还要懂得如何去表达爱,不要让爱变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