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花开(教学反思)

静等花开(教学反思)

2109年4月9日    星期二  天气:阴

图片发自App

弓达观老师去一班级上课,早去了一会。这是弓老师从事教育教学职业的习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也是学校的一贯提倡。这班的班主任貝老师正在教室,这也是班主任的常态化管理学生的习惯,只要自己有机会,总是在课前到教室,一是维持班级纪律,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从平时的习惯养成做起。二是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这种敬业精神可圈可点可赞!

可是,在教室内貝老师守着众多学生在指着后面几排学生说:“这一些什么也不知道学,什么也不会,还不如不上。”作为有着三十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自然懂得贝老师的意思,恨铁不成钢,也想把这些孩子教好,让其学习好,考试好。貝老师的良苦用心一是为了学生,更重要为了自己所谓的业绩,荣誉。

弓老师障于面子不便直接提出反对意见,清楚知道贝老师比较另类。便解释说“孩子都很可爱,就是兴趣点不在这里,要么学习方法不科学,目的不明确,所以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潜能生,此时不行,不代表彼时不行,这项不行,不能说明哪项不行。我们老师就需要一个宽容的心态,遵从孩子的天性,让其慢慢成长,具有静等花开的心情,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否则,将是一桩桩悲剧,老师埋怨学生笨,不知道学,学生怪罪老师,对自己不尊重。”

可是,貝老师就是不认这个邪,要的就是现在学习好,勤奋与刻苦,人人优秀。因为,领导,学校要的就是分数,考的就是成绩。我一想也是这个事,这是现实。理想很丰满额,现实很骨感。

学校不是工厂,教育不是制造标准件,学生不是原材料,可以任凭老师按照自己的理想理念,意念,修理,打磨,整理。学生是一个个有灵性,有个性的个体。俗话说得好:“一个麦子一个逢,一个人一个性,不同的个体,你非要按照工厂进行机器加工一样,制造出标准件,同意一个模式,忽视了个性差异,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则,原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我就问:“你是不是很优秀?”

贝老师,理解我说话的意思,微笑的回答:“是优秀!”从语气中,可以看出,一面对众多学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行,不优秀,显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二,很不好意思,这样的话说口明显底气不足。但是,弓老师还是给足了这个一些恬不知耻的同志面子,看来你很自信。言外之意,实际并非如你所说,你真的优秀就不会再此呆着,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这是,我想到中国有几类家长,若是类比老师绝对何时:一,如同老鹰一样,领着小鹰一起飞,给小鹰做出榜样,让小鹰看着,学着飞翔。二,跟着孩子一起飞的小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三,自己趴在窝里,自己不飞,做不到却让让孩子飞。

俗话说:经历就是财富,走过才知曲直,做过才知对错。所以,教师,与家长都步入同样的误区,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教训,苦口婆心教育学生,可效果甚微,关键是缺少方法的具体引导,兴趣的激发,目标的确定,内驱力的激励,甚至,简单快捷的死逼,严管,尽打吵之能,行威胁之功,用谩骂,侮辱之力,让学生身体受摧残,精神受折磨。

何以走入魔区,还是一些人一次创造力了辉煌,名利双收,成为领导树立的旗帜,标杆,倍受鼓励,才有更多的以此为榜样,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纷纷效仿。一句话说的好:只可被模仿,曾不被超越。

自然邯郸学步者有之,损兵折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者有之,最终积劳成疾,落下自己一身病者有之,最终英年早逝者有之。

反思总结:工作是自己的饭碗,需要牢牢把握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我想不是考多好的成绩,升入什么理想学校,关键心灵的启迪,灵感的发现,素养的提升,也就是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的作用,学生离开学校还想起你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依照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发展学生,学会牵着蜗牛散步,有静等花开的心态,自然面向大海,就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等花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