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新手村

一.JavaScript简介

1.1.JavaScript发史

Nombas 和 ScriptEase

大概在 1992 年,一家称作 Nombas 的公司开发了一种叫做 C 减减(C-minus-minus,简称 Cmm)的嵌入式脚本语言。Cmm 背后的理念很简单:一个足够强大可以替代宏操作(macro)的脚本语言,同时保持与 C (和 C ++)足够的相似性,以便开发人员能很快学会。这个脚本语言捆绑在一个叫做 CEnvi 的共享软件中,它首次向开发人员展示了这种语言的威力。

Nombas 最终把 Cmm 的名字改成了 ScriptEase,原因是后面的部分(mm)听起来过于消极,同时字母 C “令人害怕”。

现在 ScriptEase 已经成为了 Nombas 产品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Netscape 发明了 JavaScript

当 Netscape Navigator 崭露头角时,Nombas 开发了一个可以嵌入网页中的 CEnvi 的版本。这些早期的试验被称为 Espresso Page(浓咖啡般的页面),它们代表了第一个在万维网上使用的客户端语言。而 Nombas 丝毫没有料到它的理念将会成为万维网的一块重要基石。

当网上冲浪越来越流行时,对于开发客户端脚本的需求也逐渐增大。此时,大部分因特网用户还仅仅通过 28.8 kbit/s 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网络,即便这时网页已经不断地变得更大和更复杂。而更加加剧用户痛苦的是,仅仅为了简单的表单有效性验证,就要与服务器进行多次地往返交互。设想一下,用户填完一个表单,点击提交按钮,等待了 30 秒的处理后,看到的却是一条告诉你忘记填写一个必要的字段。

那时正处于技术革新最前沿的 Netscape,开始认真考虑开发一种客户端脚本语言来解决简单的处理问题。

当时工作于 Netscape 的 Brendan Eich,开始着手为即将在 1995 年发行的 Netscape Navigator 2.0 开发一个称之为 LiveScript 的脚本语言,当时的目的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本来要叫它 LiveWire)端使用它。Netscape 与 Sun 及时完成 LiveScript 实现。

就在 Netscape Navigator 2.0 即将正式发布前,Netscape 将其更名为 JavaScript,目的是为了利用 Java 这个因特网时髦词汇。Netscape 的赌注最终得到回报,JavaScript 从此变成了因特网的必备组件。

三足鼎立

因为 JavaScript 1.0 如此成功,Netscape 在 Netscape Navigator 3.0 中发布了 1.1 版。恰巧那个时候,微软决定进军浏览器,发布了 IE 3.0 并搭载了一个 JavaScript 的克隆版,叫做 JScript(这样命名是为了避免与 Netscape 潜在的许可纠纷)。微软步入 Web 浏览器领域的这重要一步虽然令其声名狼藉,但也成为 JavaScript 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微软进入后,有 3 种不同的 JavaScript 版本同时存在:Netscape Navigator 3.0 中的 JavaScript、IE 中的 JScript 以及 CEnvi 中的 ScriptEase。与 C 和其他编程语言不同的是,JavaScript 并没有一个标准来统一其语法或特性,而这 3 种不同的版本恰恰突出了这个问题。随着业界担心的增加,这个语言的标准化显然已经势在必行。

标准化

1997 年,JavaScript 1.1 作为一个草案提交给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第 39 技术委员会(TC39)被委派来“标准化一个通用、跨平台、中立于厂商的脚本语言的语法和语义”(Home - Ecma International)。由来自 Netscape、Sun、微软、Borland 和其他一些对脚本编程感兴趣的公司的程序员组成的 TC39 锤炼出了 ECMA-262,该标准定义了名为 ECMAScript 的全新脚本语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也采纳 ECMAScript 作为标准(ISO/IEC-16262)。从此,Web 浏览器就开始努力(虽然有着不同的程度的成功和失败)将 ECMAScript 作为 JavaScript 实现的基础。

1.2.JavaScript组成

尽管 ECMAScript 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但它并不是 JavaScript 唯一的部分,当然,也不是唯一被标准化的部分。实际上,一个完整的 JavaScript 实现是由以下 3 个不同部分组成的:

  • 核心(ECMAScript)
  • 文档对象模型(DOM)
  • 浏览器对象模型(BOM)

JavaScript新手村_第1张图片

 1.3.JavaScript特点

1、解释性:javascript是一种解释语言,源代码不需要经过编译,直接在浏览器上运行时被解释。

2、基于对象:javascripth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语言,能运用自己已经创建了的对象,许多功能可以来自于脚本环境中对象的方法与脚本的相互作用。

3、事件驱动:JavaScript可以直接对用户或客户输入做出响应,无需经过web服务程序。 他对用户的响应,是以事件驱动的方式进行的,所谓事件驱动,指的是在主页执行了某种操作所产生的动作,此动作称为“事件”。

4、跨平台:JavaScript依赖于浏览器本身,与操作环境无关。只要能运行浏览器的计算机,并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就可以正确执行。

5、安全性:JavaScript是一种安全性语言。它不允许访问本地的磁盘,并不能将数据存入服务器上;  不允许对网络文本进行修改和删除,只能通过浏览器实现信息浏览或动态交互。可有效的防止数据丢失。

1.4.JavaScript使用 

内部JS:

引用外部JS:

定义

main.js

alert('率土归心');

二.ECMAScript基础

2.1.基础语法

区分大小写

与 Java 一样,变量、函数名、运算符以及其他一切东西都是区分大小写的。

比如:

变量 test 与变量 TEST 是不同的。

变量是弱类型的

与 Java 和 C 不同,ECMAScript 中的变量无特定的类型,定义变量时只用 var 运算符,可以将它初始化为任意值。

因此,可以随时改变变量所存数据的类型(尽量避免这样做)。

例子

var color = "red";
var num = 25;
var visible = true;

每行结尾的分号可有可无

Java、C 和 Perl 都要求每行代码以分号(;)结束才符合语法。

ECMAScript 则允许开发者自行决定是否以分号结束一行代码。如果没有分号,ECMAScript 就把折行代码的结尾看做该语句的结尾(与 Visual Basic 和 VBScript 相似),前提是这样没有破坏代码的语义。

最好的代码编写习惯是总加入分号,因为没有分号,有些浏览器就不能正确运行,不过根据 ECMAScript 标准,下面两行代码都是正确的:

var test1 = "red"
var test2 = "blue";

注释与 Java、C 和 PHP 语言的注释相同

ECMAScript 借用了这些语言的注释语法。

有两种类型的注释:

  • 单行注释以双斜杠开头(//)
  • 多行注释以单斜杠和星号开头(/*),以星号和单斜杠结尾(*/)
//this is a single-line comment

/*this is a multi-
line comment*/

括号表示代码块

从 Java 中借鉴的另一个概念是代码块。

代码块表示一系列应该按顺序执行的语句,这些语句被封装在左括号({)和右括号(})之间。

例如:

if (test1 == "red") {
    test1 = "blue";
    alert(test1);
}

2.2.变量

ECMAScript 中的变量是用 var 运算符(variable 的缩写)加变量名定义的。例如:

var test = "hi";

在这个例子中,声明了变量 test,并把它的值初始化为 "hi"(字符串)。由于 ECMAScript 是弱类型的,所以解释程序会为 test 自动创建一个字符串值,无需明确的类型声明

还可以用一个 var 语句定义两个或多个变量:

var test1 = "hi", test2 = "hello";

前面的代码定义了变量 test1,初始值为 "hi",还定义了变量 test2,初始值为 "hello"。

不过用同一个 var 语句定义的变量不必具有相同的类型,如下所示:

var test = "hi", age = 25;

这个例子除了(再次)定义 test 外,还定义了 age,并把它初始化为 25。即使 test 和 age 属于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在 ECMAScript 中这样定义也是完全合法的。

与 Java 不同,ECMAScript 中的变量并不一定要初始化(它们是在幕后初始化的,将在后面讨论这一点)。因此,下面这一行代码也是有效的:

var test;

此外,与 Java 不同的还有变量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值。这是弱类型变量的优势。例如,可以把变量初始化为字符串类型的值,之后把它设置为数字值,如下所示:

var test = "hi";
alert(test);
test = 55;
alert(test);

这段代码将毫无问题地输出字符串值和数字值。但是,如前所述,使用变量时,好的编码习惯是始终存放相同类型的值。

命名变量

变量名需要遵守两条简单的规则:

  • 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下划线(_)或美元符号($)
  • 余下的字符可以是下划线、美元符号或任何字母或数字字符

下面的变量都是合法的:

var test;
var $test;
var $1;
var _$te$t2;

著名的变量命名规则

只是因为变量名的语法正确,并不意味着就该使用它们。变量还应遵守以下某条著名的命名规则:

Camel 标记法

首字母是小写的,接下来的字母都以大写字符开头。例如:

var myTestValue = 0, mySecondValue = "hi";

Pascal 标记法

首字母是大写的,接下来的字母都以大写字符开头。例如:

var MyTestValue = 0, MySecondValue = "hi";

匈牙利类型标记法

在以 Pascal 标记法命名的变量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或小写字母序列),说明该变量的类型。例如,i 表示整数,s 表示字符串,如下所示“

var iMyTestValue = 0, sMySecondValue = "hi";


变量声明不是必须的

ECMAScript 另一个有趣的方面(也是与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区别),是在使用变量之前不必声明。例如:

var sTest = "hello ";
sTest2 = sTest + "world";
alert(sTest2);

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sTest 被声明为字符串类型的值 "hello"。接下来的一行,用变量 sTest2 把 sTest 与字符串 "world" 连在一起。变量 sTest2 并没有用 var 运算符定义,这里只是插入了它,就像已经声明过它一样。

ECMAScript 的解释程序遇到未声明过的标识符时,用该变量名创建一个全局变量,并将其初始化为指定的值。

这是该语言的便利之处,不过如果不能紧密跟踪变量,这样做也很危险。最好的习惯是像使用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一样,总是声明所有变量。

2.3.数据类型

ECMAScript 有 5 种原始类型(primitive type)

*Undefined

*Null

*Boolean

*Number

*String

Undefined 类型

Undefined 类型只有一个值,即 undefined。当声明的变量未初始化时,该变量的默认值是 undefined。

var oTemp;

前面一行代码声明变量 oTemp,没有初始值。该变量将被赋予值 undefined,即 undefined 类型的字面量。可以用下面的代码段测试该变量的值是否等于 undefined:

var oTemp;
alert(oTemp == undefined);

这段代码将显示 "true",说明这两个值确实相等。还可以用 typeof 运算符显示该变量的值是 undefined:

var oTemp;
alert(typeof oTemp); //输出 "undefined"

提示:值 undefined 并不同于未定义的值。但是,typeof 运算符并不真正区分这两种值。考虑下面的代码:

var oTemp;

alert(typeof oTemp);  //输出 "undefined"
alert(typeof oTemp2);  //输出 "undefined"

前面的代码对两个变量输出的都是 "undefined",即使只有变量 oTemp2 从未被声明过。如果对 oTemp2 使用除 typeof 之外的其他运算符的话,会引起错误,因为其他运算符只能用于已声明的变量上。

例如,下面的代码将引发错误:

var oTemp;
alert(oTemp2 == undefined);

当函数无明确返回值时,返回的也是值 "undefined",如下所示:

function testFunc() {
}

alert(testFunc() == undefined);  //输出 "true"

Null 类型

另一种只有一个值的类型是 Null,它只有一个专用值 null,即它的字面量。值 undefined 实际上是从值 null 派生来的,因此 ECMAScript 把它们定义为相等的。

alert(null == undefined);  //输出 "true"

尽管这两个值相等,但它们的含义不同。undefined 是声明了变量但未对其初始化时赋予该变量的值,null 则用于表示尚未存在的对象(在讨论 typeof 运算符时,简单地介绍过这一点)。如果函数或方法要返回的是对象,那么找不到该对象时,返回的通常是 null。

Boolean 类型

Boolean 类型是 ECMAScript 中最常用的类型之一。它有两个值 true 和 false (即两个 Boolean 字面量)。

即使 false 不等于 0,0 也可以在必要时被转换成 false,这样在 Boolean 语句中使用两者都是安全的。

var bFound = true;
var bLost = false;

Number 类型

ECMA-262 中定义的最特殊的类型是 Number 类型。这种类型既可以表示 32 位的整数,还可以表示 64 位的浮点数。

直接输入的(而不是从另一个变量访问的)任何数字都被看做 Number 类型的字面量。例如,下面的代码声明了存放整数值的变量,它的值由字面量 86 定义:

var iNum = 86;

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整数也可以被表示为八进制(以 8 为底)或十六进制(以 16 为底)的字面量。八进制字面量的首数字必须是 0,其后的数字可以是任何八进制数字(0-7),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var iNum = 070;  //070 等于十进制的 56

要创建十六进制的字面量,首位数字必须为 0,后面接字母 x,然后是任意的十六进制数字(0 到 9 和 A 到 F)。这些字母可以是大写的,也可以是小写的。例如:

var iNum = 0x1f;  //0x1f 等于十进制的 31
var iNum = 0xAB;  //0xAB 等于十进制的 171

提示:尽管所有整数都可以表示为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的字面量,但所有数学运算返回的都是十进制结果。

浮点数

要定义浮点值,必须包括小数点和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例如,用 1.0 而不是 1)。这被看作浮点数字面量。例如:

var fNum = 5.0;

对于浮点字面量的有趣之处在于,用它进行计算前,真正存储的是字符串。

科学计数法

对于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浮点数,可以把一个数表示为数字(包括十进制数字)加 e(或 E),后面加乘以 10 的倍数。例如:

var fNum = 5.618e7

该符号表示的是数 56180000。把科学计数法转化成计算式就可以得到该值:5.618 x 107。

也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非常小的数,例如 0.00000000000000008 可以表示为 8-e17(这里,10 被升到 -17 次冥,意味着需要被 10 除 17 次)。ECMAScript 默认把具有 6 个或 6 个以上前导 0 的浮点数转换成科学计数法。

提示:也可用 64 位 IEEE 754 形式存储浮点值,这意味着十进制值最多可以有 17 个十进制位。17 位之后的值将被裁去,从而造成一些小的数学误差。

特殊的 Number 值

几个特殊值也被定义为 Number 类型。前两个是 Number.MAX_VALUE 和 Number.MIN_VALUE,它们定义了 Number 值集合的外边界。所有 ECMAScript 数都必须在这两个值之间。不过计算生成的数值结果可以不落在这两个值之间。

当计算生成的数大于 Number.MAX_VALUE 时,它将被赋予值 Number.POSITIVE_INFINITY,意味着不再有数字值。同样,生成的数值小于 Number.MIN_VALUE 的计算也会被赋予值 Number.NEGATIVE_INFINITY,也意味着不再有数字值。如果计算返回的是无穷大值,那么生成的结果不能再用于其他计算。

事实上,有专门的值表示无穷大,(如你猜到的)即 Infinity。Number.POSITIVE_INFINITY 的值为 Infinity。Number.NEGATIVE_INFINITY 的值为 -Infinity。

由于无穷大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所以可用一个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有穷的(而不是单独测试每个无穷数)。可以对任何数调用 isFinite() 方法,以确保该数不是无穷大。例如:

var iResult = iNum * some_really_large_number;

if (isFinite(iResult))
 {
    alert("finite");
}

else {
    alert("infinite");
}

最后一个特殊值是 NaN,表示非数(Not a Number)。NaN 是个奇怪的特殊值。一般说来,这种情况发生在类型(String、Boolean 等)转换失败时。例如,要把单词 blue 转换成数值就会失败,因为没有与之等价的数值。与无穷大一样,NaN 也不能用于算术计算。NaN 的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它与自身不相等,这意味着下面的代码将返回 false:

alert(NaN == NaN);  //输出 "false"

出于这个原因,不推荐使用 NaN 值本身。函数 isNaN() 会做得相当好:

alert(isNaN("blue"));  //输出 "true"
alert(isNaN("666"));  //输出 "false"

String 类型

String 类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没有固定大小的原始类型。可以用字符串存储 0 或更多的 Unicode 字符,有 16 位整数表示(Unicode 是一种国际字符集,本教程后面将讨论它)。

字符串中每个字符都有特定的位置,首字符从位置 0 开始,第二个字符在位置 1,依此类推。这意味着字符串中的最后一个字符的位置一定是字符串的长度减 1:

字符串字面量是由双引号(")或单引号(')声明的。而 Java 则是用双引号声明字符串,用单引号声明字符。但是由于 ECMAScript 没有字符类型,所以可使用这两种表示法中的任何一种。例如,下面的两行代码都有效:

var sColor1 = "red";
var sColor2 = 'red';

String 类型还包括几种字符字面量,Java、C 和 Perl 的开发者应该对此非常熟悉。

下面列出了 ECMAScript 的字符字面量:

字面量 含义
\n 换行
\t 制表符
\b 空格
\r 回车
\f 换页符
\\ 反斜杠
\' 单引号
\" 双引号
\0nnn 八进制代码 nnn 表示的字符(n 是 0 到 7 中的一个八进制数字)
\xnn 十六进制代码 nn 表示的字符(n 是 0 到 F 中的一个十六进制数字)
\unnnn 十六进制代码 nnnn 表示的 Unicode 字符(n 是 0 到 F 中的一个十六进制数字)

 2.4.类型转换

转为String类型

Boolean 类型的 toString() 方法只是输出 "true" 或 "false",结果由变量的值决定:

var bFound = false;
alert(bFound.toString());	//输出 "false"

Number 类型的 toString() 方法比较特殊,它有两种模式,即默认模式基模式。采用默认模式,toString() 方法只是用相应的字符串输出数字值(无论是整数、浮点数还是科学计数法),如下所示:

var iNum1 = 10;
var iNum2 = 10.0;
alert(iNum1.toString());	//输出 "10"
alert(iNum2.toString());	//输出 "10"

注释:在默认模式中,无论最初采用什么表示法声明数字,Number 类型的 toString() 方法返回的都是数字的十进制表示。因此,以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字面量形式声明的数字输出的都是十进制形式的。

采用 Number 类型的 toString() 方法的基模式,可以用不同的输出数字,例如二进制的基是 2,八进制的基是 8,十六进制的基是 16。

只是要转换成的基数的另一种加法而已,它是 toString() 方法的参数:

var iNum = 10;
alert(iNum.toString(2));	//输出 "1010"
alert(iNum.toString(8));	//输出 "12"
alert(iNum.toString(16));	//输出 "A"

在前面的示例中,以 3 种不同的形式输出了数字 10,即二进制形式、八进制形式和十六进制形式。HTML 采用十六进制表示每种颜色,在 HTML 中处理数字时这种功能非常有用。

注释:对数字调用 toString(10) 与调用 toString() 相同,它们返回的都是该数字的十进制形式。

转为Number类型 

ECMAScript 提供了两种把非数字的原始值转换成数字的方法,即 parseInt() 和 parseFloat()。

前者把值转换成整数,后者把值转换成浮点数。只有对 String 类型调用这些方法,它们才能正确运行;对其他类型返回的都是 NaN。

parseInt()

在判断字符串是否是数字值前,parseInt() 和 parseFloat() 都会仔细分析该字符串。

parseInt() 方法首先查看位置 0 处的字符,判断它是否是个有效数字;如果不是,该方法将返回 NaN,不再继续执行其他操作。但如果该字符是有效数字,该方法将查看位置 1 处的字符,进行同样的测试。这一过程将持续到发现非有效数字的字符为止,此时 parseInt() 将把该字符之前的字符串转换成数字。

例如,如果要把字符串 "12345red" 转换成整数,那么 parseInt() 将返回 12345,因为当它检查到字符 r 时,就会停止检测过程。

字符串中包含的数字字面量会被正确转换为数字,比如 "0xA" 会被正确转换为数字 10。不过,字符串 "22.5" 将被转换成 22,因为对于整数来说,小数点是无效字符。

一些示例如下:

var iNum1 = parseInt("12345red");	//返回 12345
var iNum1 = parseInt("0xA");	//返回 10
var iNum1 = parseInt("56.9");	//返回 56
var iNum1 = parseInt("red");	//返回 NaN

parseInt() 方法还有基模式,可以把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或其他任何进制的字符串转换成整数。基是由 parseInt()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定的,所以要解析十六进制的值,需如下调用 parseInt() 方法:

var iNum1 = parseInt("AF", 16);	//返回 175

当然,对二进制、八进制甚至十进制(默认模式),都可以这样调用 parseInt() 方法:

var iNum1 = parseInt("10", 2);	//返回 2
var iNum2 = parseInt("10", 8);	//返回 8
var iNum3 = parseInt("10", 10);	//返回 10

如果十进制数包含前导 0,那么最好采用基数 10,这样才不会意外地得到八进制的值。例如:

var iNum1 = parseInt("010");	//返回 8
var iNum2 = parseInt("010", 8);	//返回 8
var iNum3 = parseInt("010", 10);	//返回 10

在这段代码中,两行代码都把字符 "010" 解析成一个数字。第一行代码把这个字符串看作八进制的值,解析它的方式与第二行代码(声明基数为 8)相同。最后一行代码声明基数为 10,所以 iNum3 最后等于 10。

parseFloat()

parseFloat() 方法与 parseInt() 方法的处理方式相似,从位置 0 开始查看每个字符,直到找到第一个非有效的字符为止,然后把该字符之前的字符串转换成整数。

不过,对于这个方法来说,第一个出现的小数点是有效字符。如果有两个小数点,第二个小数点将被看作无效的。parseFloat() 会把这个小数点之前的字符转换成数字。这意味着字符串 "11.22.33" 将被解析成 11.22。

使用 parseFloat() 方法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字符串必须以十进制形式表示浮点数,而不是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该方法会忽略前导 0,所以八进制数 0102 将被解析为 102。对于十六进制数 0xA,该方法将返回 NaN,因为在浮点数中,x 不是有效字符。(注释:经测试,具体的浏览器实现会返回 0,而不是 NaN。)

此外,parseFloat() 方法也没有基模式。

下面是使用 parseFloat() 方法的一些示例:

var fNum1 = parseFloat("12345red");	//返回 12345
var fNum2 = parseFloat("0xA");	//返回 NaN
var fNum3 = parseFloat("11.2");	//返回 11.2
var fNum4 = parseFloat("11.22.33");	//返回 11.22
var fNum5 = parseFloat("0102");	//返回 102
var fNum1 = parseFloat("red");	//返回 NaN

2.5.强制类型转换

ECMAScript 中可用的 3 种强制类型转换如下:

  • Boolean(value) - 把给定的值转换成 Boolean 型;
  • Number(value) - 把给定的值转换成数字(可以是整数或浮点数);
  • String(value) - 把给定的值转换成字符串;

用这三个函数之一转换值,将创建一个新值,存放由原始值直接转换成的值。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Boolean() 函数

当要转换的值是至少有一个字符的字符串、非 0 数字或对象时,Boolean() 函数将返回 true。如果该值是空字符串、数字 0、undefined 或 null,它将返回 false。

可以用下面的代码测试 Boolean 型的强制类型转换:

var b1 = Boolean("");		//false - 空字符串
var b2 = Boolean("hello");		//true - 非空字符串
var b1 = Boolean(50);		//true - 非零数字
var b1 = Boolean(null);		//false - null
var b1 = Boolean(0);		//false - 零
var b1 = Boolean(new object());	//true - 对象

Number() 函数

Number() 函数的强制类型转换与 parseInt() 和 parseFloat() 方法的处理方式相似,只是它转换的是整个值,而不是部分值。

还记得吗,parseInt() 和 parseFloat() 方法只转换第一个无效字符之前的字符串,因此 "1.2.3" 将分别被转换为 "1" 和 "1.2"。

用 Number() 进行强制类型转换,"1.2.3" 将返回 NaN,因为整个字符串值不能转换成数字。如果字符串值能被完整地转换,Number() 将判断是调用 parseInt() 方法还是 parseFloat() 方法。

下表说明了对不同的值调用 Number() 方法会发生的情况:

用法 结果
Number(false) 0
Number(true) 1
Number(undefined) NaN
Number(null) 0
Number("1.2") 1.2
Number("12") 12
Number("1.2.3") NaN
Number(new object()) NaN
Number(50) 50

String() 函数

最后一种强制类型转换方法 String() 是最简单的,因为它可把任何值转换成字符串。

要执行这种强制类型转换,只需要调用作为参数传递进来的值的 toString() 方法,即把 12 转换成 "12",把 true 转换成 "true",把 false 转换成 "false",以此类推。

强制转换成字符串和调用 toString() 方法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 null 和 undefined 值强制类型转换可以生成字符串而不引发错误:

var s1 = String(null);	//"null"
var oNull = null;
var s2 = oNull.toString();	//会引发错误

在处理 ECMAScript 这样的弱类型语言时,强制类型转换非常有用,不过应该确保使用值的正确。

2.6.运算符

2.6.1.一元运算符:

只有一个参数,即要操作的对象或值。它们是 ECMAScript 中最简单的运算符。

delete

delete 运算符删除对以前定义的对象属性或方法的引用。例如:

var o = new Object;
o.name = "David";
alert(o.name);	//输出 "David"
delete o.name;

alert(o.name);	//输出 "undefined"

在这个例子中,删除了 name 属性,意味着强制解除对它的引用,将其设置为 undefined(即创建的未初始化的变量的值)。

delete 运算符不能删除开发者未定义的属性和方法。例如,下面的代码将引发错误:

delete o.toString;

即使 toString 是有效的方法名,这行代码也会引发错误,因为 toString() 方法是原始的 ECMAScript 方法,不是开发者定义的。

前增量/前减量运算符

直接从 C(和 Java)借用的两个运算符是前增量运算符和前减量运算符。

所谓前增量运算符,就是数值上加 1,形式是在变量前放两个加号(++):

var iNum = 10;
++iNum;

第二行代码把 iNum 增加到了 11,它实质上等价于:

var iNum = 10;
iNum = iNum + 1;

同样,前减量运算符是从数值上减 1,形式是在变量前放两个减号(--):

var iNum = 10;
--iNum;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行代码把 iNum 的值减到 9。

在使用前缀式运算符时,注意增量和减量运算符都发生在计算表达式之前。考虑下面的例子:

var iNum = 10;
--iNum;
alert(iNum);	//输出 "9"
alert(--iNum);	//输出 "8"
alert(iNum);	//输出 "8"

第二行代码对 iNum 进行减量运算,第三行代码显示的结果是("9")。第四行代码又对 iNum 进行减量运算,不过这次前减量运算和输出操作出现在同一个语句中,显示的结果是 "8"。为了证明已实现了所有的减量操作,第五行代码又输出一次"8"。

在算术表达式中,前增量和前减量运算符的优先级是相同的,因此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之。例如:

var iNum1 = 2;
var iNum2 = 20;
var iNum3 = --iNum1 + ++iNum2;	//等于 "22"
var iNum4 = iNum1 + iNum2;		//等于 "22"

在前面的代码中,iNum3 等于 22,因为表达式要计算的是 1 + 21。变量 iNum4 也等于 22,也是 1 + 21。

后增量/后减量运算符

还有两个直接从 C(和 Java)借用的运算符,即后增量运算符和后减量运算符。

后增量运算符也是给数值上加 1,形式是在变量后放两个加号(++):

var iNum = 10;
iNum++;

不出所料,后减量运算符也是从数值上减 1,形式为在变量后加两个减号(--):

var iNum = 10;
iNum--;

第二行代码把 iNum 的 值减到 9。

与前缀式运算符不同的是,后缀式运算符是在计算过包含它们的表达式后才进行增量或减量运算的。考虑以下的例子:

var iNum = 10;
iNum--;
alert(iNum);	//输出 "9"
alert(iNum--);	//输出 "9"
alert(iNum);	//输出 "8"

与前缀式运算符的例子相似,第二行代码对 iNum 进行减量运算,第三行代码显示结果("9")。第四行代码继续显示 iNum 的值,不过这次是在同一语句中应用减量运算符。由于减量运算发生在计算过表达式之后,所以这条语句显示的数是 "9"。执行了第五行代码后,alert 函数显示的是 "8",因为在执行第四行代码之后和执行第五行代码之前,执行了后减量运算。

在算术表达式中,后增量和后减量运算符的优先级是相同的,因此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之。例如:

var iNum1 = 2;
var iNum2 = 20;
var iNum3 = iNum1-- + iNum2++;	//等于 "22"
var iNum4 = iNum1 + iNum2;		//等于 "22"

在前面的代码中,iNum3 等于 22,因为表达式要计算的是 2 + 20。变量 iNum4 也等于 22,不过它计算的是 1 + 21,因为增量和减量运算都在给 iNum3 赋值后才发生。

一元加法和一元减法

大多数人都熟悉一元加法和一元减法,它们在 ECMAScript 中的用法与您高中数学中学到的用法相同。

一元加法本质上对数字无任何影响:

var iNum = 20;
iNum = +iNum;
alert(iNum);	//输出 "20"

这段代码对数字 20 应用了一元加法,返回的还是 20。

尽管一元加法对数字无作用,但对字符串却有有趣的效果,会把字符串转换成数字。

var sNum = "20";
alert(typeof sNum);	//输出 "string"
var iNum = +sNum;
alert(typeof iNum);	//输出 "number"

这段代码把字符串 "20" 转换成真正的数字。当一元加法运算符对字符串进行操作时,它计算字符串的方式与 parseInt() 相似,主要的不同是只有对以 "0x" 开头的字符串(表示十六进制数字),一元运算符才能把它转换成十进制的值。因此,用一元加法转换 "010",得到的总是 10,而 "0xB" 将被转换成 11。

另一方面,一元减法就是对数值求负(例如把 20 转换成 -20):

var iNum = 20;
iNum = -iNum;
alert(iNum);	//输出 "-20"

与一元加法运算符相似,一元减法运算符也会把字符串转换成近似的数字,此外还会对该值求负。例如:

var sNum = "20";
alert(typeof sNum);	//输出 "string"
var iNum = -sNum;
alert(iNum);		//输出 "-20"
alert(typeof iNum);	//输出 "number"

在上面的代码中,一元减法运算符将把字符串 "-20" 转换成 -20(一元减法运算符对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处理方式与一元加法运算符相似,只是它还会对该值求负)。

2.6.2.逻辑运算符

Boolean 运算符非常重要,它使得程序语言得以正常运行。

Boolean 运算符有三种:NOT、AND 和 OR。

ToBoolean 操作

在学习各种逻辑运算符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 ECMAScript-262 v5 规范中描述的 ToBoolean 操作。

抽象操作 ToBoolean 将其参数按照下表中的规则转换为逻辑值:

参数类型 结果
Undefined false
Null false
Boolean 结果等于输入的参数(不转换)
Number 如果参数为 +0, -0 或 NaN,则结果为 false;否则为 true。
String 如果参数为空字符串,则结果为 false;否则为 true。
Object true

逻辑 NOT 运算符

在 ECMAScript 中,逻辑 NOT 运算符与 C 和 Java 中的逻辑 NOT 运算符相同,都由感叹号(!)表示。

与逻辑 OR 和逻辑 AND 运算符不同的是,逻辑 NOT 运算符返回的一定是 Boolean 值

逻辑 NOT 运算符的行为如下:

  • 如果运算数是对象,返回 false
  • 如果运算数是数字 0,返回 true
  • 如果运算数是 0 以外的任何数字,返回 false
  • 如果运算数是 null,返回 true
  • 如果运算数是 NaN,返回 true
  • 如果运算数是 undefined,发生错误

通常,该运算符用于控制循环:

var bFound = false;
var i = 0;

while (!bFound)
 {
  if (aValue[i] == vSearchValues) {
    bFound = true;
  } else {
    i++;
  }
}

在这个例子中,Boolean 变量(bFound)用于记录检索是否成功。找到问题中的数据项时,bFound 将被设置为 true,!bFound 将等于 false,意味着运行将跳出 while 循环。

判断 ECMAScript 变量的 Boolean 值时,也可以使用逻辑 NOT 运算符。这样做需要在一行代码中使用两个 NOT 运算符。无论运算数是什么类型,第一个 NOT 运算符返回 Boolean 值。第二个 NOT 将对该 Boolean 值求负,从而给出变量真正的 Boolean 值。

var bFalse = false;
var sRed = "red";
var iZero = 0;
var iThreeFourFive = 345;
var oObject = new Object;

document.write("bFalse 的逻辑值是 " + (!!bFalse));
document.write("sRed 的逻辑值是 " + (!!sRed));
document.write("iZero 的逻辑值是 " + (!!iZero));
document.write("iThreeFourFive 的逻辑值是 " + (!!iThreeFourFive));
document.write("oObject 的逻辑值是 " + (!!oObject));

结果:

bFalse 的逻辑值是 false
sRed 的逻辑值是 true
iZero 的逻辑值是 false
iThreeFourFive 的逻辑值是 true
oObject 的逻辑值是 true 

逻辑 AND 运算符

在 ECMAScript 中,逻辑 AND 运算符用双和号(&&)表示:

例如:

var bTrue = true;
var bFalse = false;
var bResult = bTrue && bFalse;

下面的真值表描述了逻辑 AND 运算符的行为:

运算数 1 运算数 2 结果
true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逻辑 AND 运算的运算数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不止是 Boolean 值。

如果某个运算数不是原始的 Boolean 型值,逻辑 AND 运算并不一定返回 Boolean 值:

  • 如果一个运算数是对象,另一个是 Boolean 值,返回该对象。
  • 如果两个运算数都是对象,返回第二个对象。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null,返回 null。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NaN,返回 NaN。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undefined,发生错误。

与 Java 中的逻辑 AND 运算相似,ECMAScript 中的逻辑 AND 运算也是简便运算,即如果第一个运算数决定了结果,就不再计算第二个运算数。对于逻辑 AND 运算来说,如果第一个运算数是 false,那么无论第二个运算数的值是什么,结果都不可能等于 true。

考虑下面的例子:

var bTrue = true;
var bResult = (bTrue && bUnknown);	//发生错误
alert(bResult);			//这一行不会执行

这段代码在进行逻辑 AND 运算时将引发错误,因为变量 bUnknown 是未定义的。变量 bTrue 的值为 true,因为逻辑 AND 运算将继续计算变量 bUnknown。这样做就会引发错误,因为 bUnknown 的值是 undefined,不能用于逻辑 AND 运算。

如果修改这个例子,把第一个数设为 false,那么就不会发生错误:

var bFalse = false;
var bResult = (bFalse && bUnknown);
alert(bResult);			//输出 "false"

在这段代码中,脚本将输出逻辑 AND 运算返回的值,即字符串 "false"。即使变量 bUnknown 的值为 undefined,它也不会被计算,因为第一个运算数的值是 false。

提示:在使用逻辑 AND 运算符时,必须记住它的这种简便计算特性。

逻辑 OR 运算符

ECMAScript 中的逻辑 OR 运算符与 Java 中的相同,都由双竖线(||)表示:

var bTrue = true;
var bFalse = false;
var bResult = bTrue || bFalse;

下面的真值表描述了逻辑 OR 运算符的行为:

运算数 1 运算数 2 结果
tru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与逻辑 AND 运算符相似,如果某个运算数不是 Boolean 值,逻辑 OR 运算并不一定返回 Boolean 值:

  • 如果一个运算数是对象,并且该对象左边的运算数值均为 false,则返回该对象。
  • 如果两个运算数都是对象,返回第一个对象。
  • 如果最后一个运算数是 null,并且其他运算数值均为 false,则返回 null。
  • 如果最后一个运算数是 NaN,并且其他运算数值均为 false,则返回 NaN。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undefined,发生错误。

与逻辑 AND 运算符一样,逻辑 OR 运算也是简便运算。对于逻辑 OR 运算符来说,如果第一个运算数值为 true,就不再计算第二个运算数。

例如:

var bTrue = true;
var bResult = (bTrue || bUnknown);
alert(bResult);			//输出 "true"

与前面的例子相同,变量 bUnknown 是未定义的。不过,由于变量 bTrue 的值为 true,bUnknown 不会被计算,因此输出的是 "true"。

如果把 bTrue 改为 false,将发生错误:

var bFalse = false;
var bResult = (bFalse || bUnknown);	//发生错误
alert(bResult);			//不会执行这一行

2.6.3.算术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由星号(*)表示,用于两数相乘。

ECMAScript 中的乘法语法与 C 语言中的相同:

var iResult = 12 * 34

不过,在处理特殊值时,ECMAScript 中的乘法还有一些特殊行为:

  • 如果结果太大或太小,那么生成的结果是 Infinity 或 -Infinity。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NaN,结果为 NaN。
  • Infinity 乘以 0,结果为 NaN。
  • Infinity 乘以 0 以外的任何数字,结果为 Infinity 或 -Infinity。
  • Infinity 乘以 Infinity,结果为 Infinity。

注释:如果运算数是数字,那么执行常规的乘法运算,即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为正数,两个运算数符号不同,结果为负数。

除法运算符

除法运算符由斜杠(/)表示,用第二个运算数除第一个运算数:

var iResult = 88 /11;

与乘法运算符相似,在处理特殊值时,除法运算符也有一些特殊行为:

  • 如果结果太大或太小,那么生成的结果是 Infinity 或 -Infinity。
  • 如果某个运算数是 NaN,结果为 NaN。
  • Infinity 被 Infinity 除,结果为 NaN。
  • Infinity 被任何数字除,结果为 Infinity。
  • 0 除一个任何非无穷大的数字,结果为 NaN。
  • Infinity 被 0 以外的任何数字除,结果为 Infinity 或 -Infinity。

注释:如果运算数是数字,那么执行常规的除法运算,即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为正数,两个运算数符号不同,结果为负数。

取模运算符

除法(余数)运算符由百分号(%)表示,使用方法如下:

var iResult = 26%5; //等于 1

与其他乘性运算符相似,对于特殊值,取模运算符也有特殊的行为:

  • 如果被除数是 Infinity,或除数是 0,结果为 NaN。
  • Infinity 被 Infinity 除,结果为 NaN。
  • 如果除数是无穷大的数,结果为被除数。
  • 如果被除数为 0,结果为 0。

注释:如果运算数是数字,那么执行常规的算术除法运算,返回除法运算得到的余数。

加法运算符

法运算符由加号(+)表示:

var iResult = 1 + 2

与乘性运算符一样,在处理特殊值时,ECMAScript 中的加法也有一些特殊行为:

  • 某个运算数是 NaN,那么结果为 NaN。
  • -Infinity 加 -Infinity,结果为 -Infinity。
  • Infinity 加 -Infinity,结果为 NaN。
  • +0 加 +0,结果为 +0。
  • -0 加 +0,结果为 +0。
  • -0 加 -0,结果为 -0。

不过,如果某个运算数是字符串,那么采用下列规则:

  • 如果两个运算数都是字符串,把第二个字符串连接到第一个上。
  • 如果只有一个运算数是字符串,把另一个运算数转换成字符串,结果是两个字符串连接成的字符串。

例如:

var result = 5 + 5;	//两个数字
alert(result);		//输出 "10"
var result2 = 5 + "5";	//一个数字和一个字符串
alert(result2);		//输出 "55"

这段代码说明了加法运算符的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别。正常情况下,5+5 等于 10(原始数值),如上述代码中前两行所示。不过,如果把一个运算数改为字符串 "5",那么结果将变为 "55"(原始的字符串值),因为另一个运算数也会被转换为字符串。

注意:为了避免 JavaScript 中的一种常见错误,在使用加法运算符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运算数的数据类型。

减法运算符

减法运算符(-),也是一个常用的运算符:

var iResult = 2 - 1;

与加法运算符一样,在处理特殊值时,减法运算符也有一些特殊行为:

  • 某个运算数是 NaN,那么结果为 NaN。
  • Infinity 减 Infinity,结果为 NaN。
  • -Infinity 减 -Infinity,结果为 NaN。
  • Infinity 减 -Infinity,结果为 Infinity。
  • -Infinity 减 Infinity,结果为 -Infinity。
  • +0 减 +0,结果为 +0。
  • -0 减 -0,结果为 -0。
  • +0 减 -0,结果为 +0。
  • 某个运算符不是数字,那么结果为 NaN。

注释:如果运算数都是数字,那么执行常规的减法运算,并返回结果。

2.6.4.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执行的是比较运算。每个关系运算符都返回一个布尔值。

常规比较方式

关系运算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执行的是两个数的比较运算,比较方式与算术比较运算相同。

每个关系运算符都返回一个布尔值:

var bResult1 = 2 > 1	//true
var bResult2 = 2 < 1	//false

不过,对两个字符串应用关系运算符,它们的行为则不同。许多人认为小于表示“在字母顺序上靠前”,大于表示“在字母顺序上靠后”,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字符串,第一个字符串中每个字符的代码都与会第二个字符串中对应位置的字符的代码进行数值比较。完成这种比较操作后,返回一个 Boolean 值。问题在于大写字母的代码都小于小写字母的代码,这意味这着可能会遇到下列情况:

var bResult = "Blue" < "alpha";
alert(bResult);	//输出 true

在上面的例子中,字符串 "Blue" 小于 "alpha",因为字母 B 的字符代码是 66,字母 a 的字符代码是 97。要强制性得到按照真正的字母顺序比较的结果,必须把两个数转换成相同的大小写形式(全大写或全小写的),然后再进行比较:

var bResult = "Blue".toLowerCase() < "alpha".toLowerCase();
alert(bResult);	//输出 false

把两个运算数都转换成小写,确保了正确识别出 "alpha" 在字母顺序上位于 "Blue" 之前。

比较数字和字符串

另一种棘手的状况发生在比较两个字符串形式的数字时,比如:

var bResult = "25" < "3";
alert(bResult);	//输出 "true"

上面这段代码比较的是字符串 "25" 和 "3"。两个运算数都是字符串,所以比较的是它们的字符代码("2" 的字符代码是 50,"3" 的字符代码是 51)。

不过,如果把某个运算数该为数字,那么结果就有趣了:

var bResult = "25" < 3;
alert(bResult);	//输出 "false"

这里,字符串 "25" 将被转换成数字 25,然后与数字 3 进行比较,结果不出所料。

无论何时比较一个数字和一个字符串,ECMAScript 都会把字符串转换成数字,然后按照数字顺序比较它们。

不过,如果字符串不能转换成数字又该如何呢?考虑下面的例子:

var bResult = "a" < 3;
alert(bResult);

你能预料到这段代码输出什么吗?字母 "a" 不能转换成有意义的数字。不过,如果对它调用 parseInt() 方法,返回的是 NaN。根据规则,任何包含 NaN 的关系运算符都要返回 false,因此这段代码也输出 false:

var bResult = "a" >= 3;
alert(bResult);

通常,如果小于运算的两个值返回 false,那么大于等于运算必须返回 true,不过如果某个数字是 NaN,情况则非如此

全等号和非全等号

等号和非等号的同类运算符是全等号和非全等号。这两个运算符所做的与等号和非等号相同,只是它们在检查相等性前,不执行类型转换。

全等号由三个等号表示(===),只有在无需类型转换运算数就相等的情况下,才返回 true。

例如:

var sNum = "66";
var iNum = 66;
alert(sNum == iNum);	//输出 "true"
alert(sNum === iNum);	//输出 "false"

在这段代码中,第一个 alert 使用等号来比较字符串 "66" 和数字 66,输出 "true"。如前所述,这是因为字符串 "66" 将被转换成数字 66,,然后才与另一个数字 66 进行比较。第二个 alert 使用全等号在没有类型转换的情况下比较字符串和数字,当然,字符串不等于数字,所以输出 "false"。

非全等号由感叹号加两个等号(!==)表示,只有在无需类型转换运算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才返回 true。

例如:

var sNum = "66";
var iNum = 66;
alert(sNum != iNum);	//输出 "false"
alert(sNum !== iNum);	//输出 "true"

这里,第一个 alert 使用非等号,把字符串 "66" 转换成数字 66,使得它与第二个运算数 66 相等。因此,计算结果为 "false",因为两个运算数是相等的。第二个 alert 使用的非全等号。该运算是在问:"sNum" 与 "iNum" 不同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true),因为 sNum 是字符串,而 iNum 是数字,它们当然不同。

2.7.流程控制

if 语句

if 语句是 ECMAScript 中最常用的语句之一,事实上在许多计算机语言中都是如此。

if 语句的语法:

if
 (condition) statement1 
else
 statement2

其中 condition 可以是任何表达式,计算的结果甚至不必是真正的 boolean 值,ECMAScript 会把它转换成 boolean 值。

如果条件计算结果为 true,则执行 statement1;如果条件计算结果为 false,则执行 statement2

每个语句都可以是单行代码,也可以是代码块。

例如:

if (i > 30)
  {alert("大于 30");}
else
  {alert("小于等于 30");}

提示:使用代码块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编程实践,即使要执行的代码只有一行。这样做可以使每个条件要执行什么一目了然。

还可以串联多个 if 语句。就像这样:

if
 (condition1) statement1 
else if
 (condition2) statement2 
else
 statement3

例如:

if (i > 30) {
  alert("大于 30");
} else if (i < 0) {
  alert("小于 0");
} else {
  alert("在 0 到 30 之间");
}

do-while 语句

do-while 语句是后测试循环,即退出条件在执行循环内部的代码之后计算。这意味着在计算表达式之前,至少会执行循环主体一次。

它的语法如下:

do
 {statement} 
while
 (expression);

例子:

var i = 0;
do {i += 2;} while (i < 10);

while 语句

while 语句是前测试循环。这意味着退出条件是在执行循环内部的代码之前计算的。因此,循环主体可能根本不被执行。

它的语法如下:

while
 (expression) statement

例子:

 
  
var i = 0;
while (i < 10) {
  i += 2;
}

for 语句

for 语句是前测试循环,而且在进入循环之前,能够初始化变量,并定义循环后要执行的代码。

它的语法如下:

for
 (initialization; expression; post-loop-expression) statement

注意:post-loop-expression 之后不能写分号,否则无法运行。

例子:

iCount = 6;
for (var i = 0; i < iCount; i++) {
  alert(i);
}

这段代码定义了初始值为 0 的变量 i。只有当条件表达式(i < iCount)的值为 true 时,才进入 for 循环,这样循环主体可能不被执行。如果执行了循环主体,那么将执行循环后表达式,并迭代变量 i。

switch 语句

switch 语句是 if 语句的兄弟语句。

开发者可以用 switch 语句为表达式提供一系列的情况(case)。

switch 语句的语法:

switch (expression)
  case value: statement;
    break;
  case value: statement;
    break;
  case value: statement;
    break;
  case value: statement;
    break;
...
  case value: statement;
    break;
  default: statement;

每个情况(case)都是表示“如果 expression 等于 value,就执行 statement”。

关键字 break 会使代码跳出 switch 语句。如果没有关键字 break,代码执行就会继续进入下一个 case。

关键字 default 说明了表达式的结果不等于任何一种情况时的操作(事实上,它相对于 else 从句)。

switch 语句主要是为避免让开发者编写下面的代码:

if (i == 20)
  alert("20");
else if (i == 30)
  alert("30");
else if (i == 40)
  alert("40");
else
  alert("other");

等价的 switch 语句是这样的:

switch (i) {
  case 20: alert("20");
    break;
  case 30: alert("30");
    break;
  case 40: alert("40");
    break;
  default: alert("other");
}

ECMAScript 和 Java 中的 switch 语句

ECMAScript 和 Java 中的 switch 语句有两点不同。在 ECMAScript 中,switch 语句可以用于字符串,而且能用不是常量的值说明情况:

var BLUE = "blue", RED = "red", GREEN  = "green";

switch (sColor) {
  case BLUE: alert("Blue");
    break;
  case RED: alert("Red");
    break;
  case GREEN: alert("Green");
    break;
  default: alert("Other");
}

这里,switch 语句用于字符串 sColor,声明 case 使用的是变量 BLUE、RED 和 GREEN,这在 ECMAScript 中是完全有效的。

2.8.ECMAScript函数

函数是 ECMAScript 的核心。

函数是由这样的方式进行声明的:关键字 function、函数名、一组参数,以及置于括号中的待执行代码。

函数的基本语法是这样的:

function functionName(arg0, arg1, ... argN) {
  statements
}

例如:

function sayHi(sName, sMessage) {
  alert("Hello " + sName + sMessage);
}

如何调用函数?

函数可以通过其名字加上括号中的参数进行调用,如果有多个参数。

如果您想调用上例中的那个函数,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

sayHi("David", " Nice to meet you!")

函数如何返回值?

函数 sayHi() 未返回值,不过不必专门声明它(像在 Java 中使用 void 那样)。

即使函数确实有值,也不必明确地声明它。该函数只需要使用 return 运算符后跟要返回的值即可。

function sum(iNum1, iNum2) {
  return iNum1 + iNum2;
}

下面的代码把 sum 函数返回的值赋予一个变量:

var iResult = sum(1,1);
alert(iResult);	//输出 "2"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与在 Java 中一样,函数在执行过 return 语句后立即停止代码。因此,return 语句后的代码都不会被执行。

例如,在下面的代码中,alert 窗口就不会显示出来:

function sum(iNum1, iNum2) {
  return iNum1 + iNum2;
  alert(iNum1 + iNum2);
}

一个函数中可以有多个 return 语句,如下所示:

function diff(iNum1, iNum2) {
  if (iNum1 > iNum2) {
    return iNum1 - iNum2;
  } else {
    return iNum2 - iNum1;
  }
}

上面的函数用于返回两个数的差。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因此用 if 语句决定执行哪个 return 语句。

如果函数无返回值,那么可以调用没有参数的 return 运算符,随时退出函数。

例如:

function sayHi(sMessage) {
  if (sMessage == "bye") {
    return;
  }

  alert(sMessage);
}

这段代码中,如果 sMessage 等于 "bye",就永远不显示警告框。

注释:如果函数无明确的返回值,或调用了没有参数的 return 语句,那么它真正返回的值是 undefined。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script,前端,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