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又名徐粲,字湘蘋,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姑苏吴县(今江苏),是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姑苏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地方,孕育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和杰出的人物。
梦里江南
徐灿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朝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同时也是妇女受压迫最严重的时期。
明朝推崇婚前为夫家守贞,死后为夫家守节,在整个明朝的统治时期,有无数的贞节牌坊树立在全国各地。那些贞节牌坊,是用无数女子的血和泪换来的,那是对女性个性的泯灭,是在心理上对女性进行的摧残。除了心理上的摧残,还有生理上的摧残——缠足。
这个时候的女性思想和生活仍是守旧的,女性很少有接受外面教育的机会,所有的名媛才女,所学大多来自家学渊源。
好在徐父是当时社会中开明的家长,不相信陈旧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从小便鼓励徐灿多读书。而徐灿的祖姑,是当时苏州有名的才女,徐灿有一个十分良好的生活环境,深受熏陶,故此,从小就十分聪颖有悟性,通诗书,识大体,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却又比当时的名媛闺秀多了几分旷达的思想。
若说在徐灿命途多舛的一生中,曾有过些许快乐的时光,让她一直难以忘怀,那么一定是在童年时期的江南——在姑苏城的庭院中,欢乐无忧地度过的闺阁时光。然而世事总不能完满,命运给了徐灿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出身,给了她的人生一个很好的开端,便从她身上拿走了她安逸的后半生。
诗情与爱情交织的岁月
徐灿所生活的明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政治腐败,人心动摇,一副末日般的景象。到了崇祯年间,因为不堪忍受重负,各地常有农民起义兴起,山河动摇,没有安宁的日子。
崇祯元年,徐灿嫁给了陈之遴为继室。根据史料记载,在徐灿嫁给陈之遴之时,陈之遴已经是举人了。
古代的女子,在出嫁之后,其命运就和丈夫紧紧地绑在一起了。徐灿在嫁给陈之遴之后,她的命运,也随着陈之遴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陈之遴出身于浙东的名门望族。在政治上,他早年就与钱谦益、陈名夏等结识,经常参加东林党和复社的活动。和他一起的钱谦益也是著名的文人,曾经是明代文坛的领军人物,陈之遴常和他一起相唱和。
婚后的生活最初十分如意,陈之遴是当时著名的才子,徐灿是当时著名的才女,两个人在文学上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对于妻子对诗词的热爱,陈之遴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在可以见到的记载中,两个人有着许多诗歌方面的往来,不仅表现出两个人的相知相爱,也看得到两个人在才情上的互相应和。
在明末时代,江南的文风很盛,在姑苏地区,女性文学也随之兴起,形成了一个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徐灿能诗工词,常与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云仪相唱和,结蕉园诗社,称“蕉园五子”。
这段时间的徐灿,有和丈夫的爱情,有和“蕉园五子”的友情,还有伴随身边的亲情,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她都感受到了,她感到十分幸福。在这一段时间,她笔下流露出来的情感,都是对爱情的美好赞颂,对美好生活的感叹。
人生飞絮,国破家亡
陈之遴的父亲,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在顺天任巡抚,大清兵入侵时失职,被革职逮捕。陈之遴四处奔走救护,却仍然没能将他救出。
崇祯皇帝下旨永不会再用他的父亲,而陈之遴自己,也没有逃脱被罢免的命运。于是在崇祯十二年,陈之遴带着徐灿从北京回到了南方。虽然能够回到风景更加秀丽的南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夫妻两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糟糕。
宦途的险恶,使徐灿产生了很多的畏惧与厌倦,再也没有当初的对美好的未来有所期待的心境。而对于有野心有抱负的陈之遴来说,他寒窗苦读了多年,经历了多次失败,才让自己的梦想迈出第一步,但是还没有走多远,就被命运无情地打击了回来。他对于崇祯皇帝,对于明朝,感到十分失望。
到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四月,多尔衮率领的清兵及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乘机入关,侵占北京,清朝建立。
次年,清兵继续大举南下,攻击南明政权,江南一带惨遭蹂躏。徐灿夫妇也没有逃过战火纷飞。陈之遴在海宁的老家,和徐灿在姑苏的旧宅,都在战争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毁。
徐灿从小所受到的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国观念根深蒂固,明朝再腐败再崩坏,却也是自己所认可的国家。然而陈之遴不同,在自己的父亲在狱中死去,崇祯皇帝又罢免了自己之后,对明朝朝廷产生了莫大的失望。于是在清朝入关之后,就又积极地投入到了政治当中。在数年之内,由于受到多尔衮的重视,陈之遴平步青云,官职一升再升。
徐灿作为当时的一个有着独立想法的女性文人,对于自己丈夫的出仕清朝,感到十分不赞同。陈之遴仕途顺利,步步高升,但是徐灿在各种情感的煎熬之下,丝毫没有感到轻松。她的内心,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十分孤独。
然而权力的路上,一直是腥风血雨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为同僚的嫉妒,加上陈之遴政治上犯的错。陈之遴连同徐灿一起流放到了尚阳堡,这个地方偏远,环境十分艰苦,让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夫妻两人十分不习惯。不仅是身体上的受不了,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流放的时间里,徐灿所生的四个儿子中,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都死在了戍所,心情低落的徐灿接二连三地尝到了丧子的痛苦。刚被流放之时,陈之遴还想着有回到南方的一天,但是还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陈之遴就在康熙五年病逝在戍所。
在他乡的艰难环境中,只剩下了徐灿和三子相依为命。昔日热闹的家庭变得七零八落,那些曾经的温暖荡然无存,抑郁的徐灿心如死灰,再也提不起对生活的信心。
月痕休到深深处
回到江南的徐灿年已六旬。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江南,那些景色依旧美丽,但是在徐灿看来,已经失去了年少时候的色彩,没有故人的江南,再也不是那个她所生活的江南了。
孤独和悲凉几乎成为她晚年中唯一的心态,她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在海宁陈之遴的家乡,在一栋小楼中,她天天潜心礼佛。人在极度的悲伤和难过之中,很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在塞外之时,礼佛就已经是徐灿经常做的事情,在那日复一日的诵念之中,她才能感觉到生活的平静。
徐灿的一生,因为生逢乱世,她的一生历经困难和挫折,由明入清,经历了国家的灭亡,新的朝代的崛起,又随丈夫的宦海沉浮而阅尽人情冷暖,饱尝生活的辛酸。她的一生,只有童年和少女时代可以说是过了安稳的日子,她的下半生,充斥着生死离合,风雨沧桑,家破人亡,到了凄凉的晚年,丈夫和儿子都离开了自己,唯有青灯古佛可以相伴。
她的一生,是明末时代的一个缩影,在那个乱世中,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悲欢离合。徐灿是个敏感的诗人,敏感的女性,她感受到了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寒意,在面对和自己的人生观念背道而驰的丈夫时,她劝阻但不能反抗,她不认同丈夫的做法,她的内心,是一个没有人能够理解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矛盾和寂寞时时充斥着。
这就是古代女性的悲哀,她的一生,被和丈夫绑定在一起,丈夫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也不能反抗。而女性知识分子的更悲哀之处在于,她们有着觉醒的意识,她们知道命运的不公,然而面对男性统治的世界,她们还是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