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思维鸿沟的两边

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两个老母亲的聊天内容怎样都躲不开孩子的教育及成长。想起多年前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的聊,由这个点发散开去,涉及到各方面。但时过境也迁,这次再聊却已分别站在了一条沟的两边。

我将话题在思维的构建上移动,她依旧着学科补习和习惯的养成。我试图将话题拉向独立的人格成长,她努力彰显她塑造的用心和力不从心。我忽然看见了我们之间那道思维的鸿沟,我无法把她拉过来,又不愿意去到她那边,而她也无意过来。两岸的人各自有其立场和思维环境,无所谓对与错,那就各自安好吧。

结束聊天,我似乎更清晰地看到了那些日渐疏远是怎么回事。所有的亲密关系(包括恋人关系、亲子关系、好朋友关系)在最初建立时都希望能永恒,但现实中却大多都终于渐行渐远。

一对恋人在相处几年后,无疾而终。他俩都说不出什么重大的理由,只是觉得人虽在一起,心却远了。自己的生活重心中对对方的需要越来越少了,最终成为同一空间里的两个独立的堡垒。

这些思维的堡垒虽然看不见,却泾渭分明,坚不可摧。每次交谈都是两个堡主的互访,而每个堡主都希望访客遵守堡垒规则,最好对堡垒内部构造大加赞叹,至少也执赏识态度。但现实往往是彼此地不屑一顾。

所以,亲密关系是否还能保持取决于两个思维堡垒之间是否有通道,通道的宽窄决定话题的多少,当话题及内容越来越少时,那便是通道在荒芜,在萎缩。

我们说:没有人是孤岛。那其实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的,当我们用“内心、精神、灵魂”这样的字眼时,一座座孤岛便呈现出来了,在一次次地渐行渐远中,堡垒间的通道日渐荒芜了,当一座堡垒的所有通道都荒废了的时候,堡主便断了与外界最深的联通。

某些关系注定会终结,在人生长河的流动中,注定“无法两次跨入同一条河”。但不可以让自己成为一座心灵的孤岛,一座灵魂的孤堡。

站在思维鸿沟的两边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思维鸿沟的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