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时会遇到的疑难杂症

10月15号下午,举办了广州第一场正式的减法整理分享会。简单总结做个活动回顾:

活动参与人数:9人

开始时间:15:15

结束时间:17:00

每位参与的朋友都深度参与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今天,一如结合这些疑问和平时的咨询情况来和大家分享在整理过程当中常遇到的问题,如下:


一. 舍不得


舍不得,这个问题是最最最常见的。

我舍不得丢;

感觉把东西丢了,感情也不在了;

万一要是丢了,我要用的时候怎么办?

东西的流向只有两个:留或扔,这个本来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影响我们做决定的是原有的思维模式。

物品是宇宙中心,是主人,被物品所绑架,为物品所服务,是生活常态。但是在整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先泻后补的原理,把固有的以物品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转换成以自我为中心,以现在的我为中心。只有当你把那些阻碍你前进的思维模式去除,才有更新和补充的可能性。

无论这个东西我会不会再用,很久没用过了,我都想留着,在身边就觉得有安全感。东西的使用价值虽存在,但你不会再用的时候,就是无用之物,垃圾。其实,让你纠结引起你注意的物品,它本来就有问题了,而且必然是弊大于利。

当然,如果这个东西的感情价值在使用价值之上,那是另外一说,这里说的感情价值是指良好的,美好的感情。如果是那些给自己带来不良感觉的物品,现在都喘不过气来了,何必把自己堵得更慌一些呢?何必固着自己的脚步而不轻装上阵走快一些呢?

我也担心有一天这个东西要用的时候,没得用。就算是丢错了,也可以在家里找到替代品;就算找不到替代品,现在是物质丰富,物品随手可得的时代,足不出户可得,方圆不出一里可得,时间、范围送货上门等等。


二. 整理好了很容易“复乱”

整理好了很容易“复乱”,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原因一:整理不彻底,东西还很多,收纳的时候物品的家没设定好。这种情况,建议用正确的整理方法重新彻底整理一次,设定每一个留下来物品的位置,给它安一个家。

原因二:整理好了,东西用完之后随手放,没有及时归位,但归位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记得之前有位朋友在家里整理完之后,家庭成员的口头禅变成这样:“及时归位”,“及时归位”,“及时归位”。“及时归位”是在整理结束后需要培养的习惯,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的习惯。

一如每天晚上在睡前,会做一下几件事情:

1. 碗碟放回柜子;

2. 杯子,茶碗清空,洗净;

3. 书桌的笔记本,笔放到抽屉里,书收回书架;

4. 删手机照片,当天拍的不喜欢的,不会再用的照片删掉。


三 . 家人的物品如何处理

和家人一起住的朋友,在整理的过程当中对家人物品的整理特别头疼。这里要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定是高于其他所有的关系(人和物品,物品和空间)。

能成为家人的人,都是我们生命力最重要的人,是不可被替代的。物品只是消耗品(消耗品占家里物品大部分,而且是引起矛盾的),需要新陈代谢,必要时可以被代替。

所以我们在整理的时候,擅自处理家人物品是不可取的行动。处理之前,沟通,了解对方的意愿,真实想法。感情是需要沟通才能产生出来的。

家里小孩子三岁以上,已经可以自行判断物品的去留。孩子喜欢的,父母不喜欢;父母喜欢的,孩子不一定喜欢,参照物不一样,判断标准和孩子的不一样。放手让孩子去挑选的时候,尊重孩子的决定,父母起引导协助作用就好。

整理之前,考虑好一个问题:我为何整理?整理的终点是什么?

以上这些疑难杂症,是整理过程当中很常见,出现得最多的问题。无论如何,在整理之前,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何整理? 我整理的终点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时会遇到的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