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书丨读《给教师的建议》

阳光煦煦,微风不燥,让人产生了一种身处暖春时节的欣喜感。坐在桌边,伴着轻音乐,最适合发呆了。信手翻开一本书,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分量很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这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更是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这个寒假,我们全体老师共读此书,意义非凡。

苏霍姆林斯基是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

罗曼.罗兰曾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是的,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又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照见了许多自己的影子。

书中第7-8节讲到“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以及“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书读至此,我特别想哭。我的心底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悲伤,不知是黔驴技穷的焦虑,还是无可奈何的愤怒。

河森堡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教授说:“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灵长类动物,肉体非常软弱,但是认知能力很强,这使得他们在险恶的大自然中更加依赖团结,而正是对团结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进化出了极度在乎公平的心理,任何不公平的事都会让他们陷入愤怒。”我承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愤怒,只不过理性还在斗争——这世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公平。

我把书合上,还想继续发呆。

可是,难道这样就结束了吗?生活难道就是日日感触岁月静好吗?用膝盖想也能想的出来——定然不是。

年前看了一场好看的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影片更让人惊喜的地方,是在于不去执着于梦想和成功的定义,而是去探索这些目的背后的人生意义。“人活着是为了梦想吗?”“为了人生目标吗?”“为了赢得别人更多的掌声吗?”“还是为了更能触摸自己灵魂,和自己来一次灵魂出窍的对话?”“去体会自己在世界中存在的意义,或没有意义,只是为了活得更真实?”......

也许,选择了这个位置,就要付出与它相匹配的努力吧。泰戈尔说:“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是独来的,她伴着所有的东西同来。”生活虽不是动画片,但是动画片来源于生活,我们生命的火花就点亮在想要生活的那一刹那。

继续读书。

第17节“评分应当有分量”讲到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我认同“成绩带来的愉悦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要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不过我依然存有质疑:这应该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吧?难不成所有的学生都要这样吗?那得需要考验老师多大的修炼啊?那得付出多少的心血呢?万一同时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学生呢?一个平凡的老师怎么能做到的?这真的适合我吗?

第25节“兴趣的奥秘何在”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第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与我而言,有点深奥,今后要多多请教,细细思索,加以实践。

第34节“通过爱劳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讲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手已经掌握或正在掌握的技艺越高明、他就越聪明,他深入分析事实、现象、因果关系、客观规律的能力也表现得越突出。我十分赞同这一点,不管是我和我身边的小伙伴们,还是班里的同学们,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印证这个观点。那些越是适当锻炼细节运动的孩子,越是机灵通透。

......

细读、略读、跳读、回读,这本书真的是满满的干货——不掺水的干货。每一个条目讲解得直接明了,堪称一本宝藏。

这么有料到书,自然也贯穿了大学课本、考编资料,当时背的滚瓜烂熟的那句“教育学的典范之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随着考试结束而飘飘呼呼远去了。买来的书草草翻阅后便被被束之高阁。直到如今才被擦去身上的尘埃。

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本书一开启,就自然少不了地要散发光辉,这仿佛是苏霍姆林斯基赋予它的与生俱来的宠溺。

当年初读之时的笔记历历在目,可是如今复读,却如未读;如今想要添点笔墨的地方,也与当时所不同。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有所成长。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书不厌百回读,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凝聚毕生经验为我们铺垫的基石,自然是值得每一位教师阅读,并且是要好好地读。







《给教师的建议》精华摘录


(顺序号并非根据目录而来,有的一条建议中可能有多句名言)


1.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3.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4.人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6.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7.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8.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0.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1.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时,要力求察看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

12.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糊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的落后的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

13.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14.我们一般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而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15.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16.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17.“知识的转化现象”指的是思维逐步地深入到知识中去的情况,即当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时,都能在各种事实、现象、规律性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

18.复习是学习之母。教给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19.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是要求在劳动中产生思想和能力。

20.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

21.没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

22.实践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23.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24.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25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26.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7.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地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又是十分独特的。学生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通过搜集和加工事实,学生就走,上了进行自我智育的道路。

28.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

29.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30.“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31.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32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唤醒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那么,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3.要使学生为自己的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关键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3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35.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教师不尊重“思想”,那么,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3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37.早晨进行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其效果大大超过放学后一连坐在那里花4-5个小时抠教科书和做练习。

38.在学校生活中,师生间的冲突主要是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我们要尽量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冲突,就要尽量理解学生,又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要求。

39.要让学校成为快乐的王国,不仅需要大量的书籍,还需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来安排使学生入迷的事,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情趣。

40.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重要的事,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和分配时间,努力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和首要发源地。

------------------------------------------------------------

1.我们认为,不可把一切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结论:分数好,孩子就好;分数“不合要求”,就等于学生“没有达到水平”。这种奇怪的,教育上无知的观点,看不见人是许多种特点、品质、能力和喜好的和谐统一体。

2.如果你想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并力图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快乐,那就要珍惜、爱护和发展他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

3.儿童的乐观主义、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是把学校和家庭联结起来的一条结实的绳索,是把母亲和父亲吸到学校方面来的一块磁石。

——《为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该做些什么》

------------------------------------------------------------

1.要做到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行动统一,就要教以明智的母爱和父爱,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

2.不可让任何一个家庭发生吹毛求疵、责备、歇斯底里地抱怨和非难等情况,因为在这种气氛里,小孩子也会变得冷酷。

3.家长的权利就是母亲和父亲智慧的结合,意志、情感、愿望的统一。

4.只要儿童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当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最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的践踏。

——《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怎样做到行动统一》

----------------------------------------------------------

1.我们力求使儿童在母育学校里养成细致的、温存的、敏感的、富于同情的心灵。要使儿童不仅用头脑和理智,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2.道德怕心灵的孤单,如同思想怕周围无人一样。

3.只有尝到创造的快乐的儿童,才能用温暖和善良来教育,才能不用叫喊和处罚来教育。

——《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

------------------------------------------------------------

1.爱,首先意味着献出,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2.只有从事劳动并把为人们带来福利的愿望贯注于劳动之中的人,只有已经尝到为人们创造幸福的愉快的人,才能对话语有心灵上的敏感。

——《怎样和家长一道培养未来的母亲和父亲》

------------------------------------------------------------

1.只有当一个人为他人的幸福而献出自己一点心灵时,才能养成这种崇高的品质,献出精神财富——只有这才是精神财富的获得。

——《怎样通过劳动使心灵高尚和培养人性》

------------------------------------------------------------

1.儿童的家庭精神生活和学校教学应该统一的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教师集体力图使父母相信,家庭中应该充满尊重科学、文化、书籍的精神。

3.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质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

4.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代感受欢乐的源泉何在。

——《怎样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而加深对家长的教育工作》

------------------------------------------------------------

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为别人做的好事越多,他的心灵就会变得越纯洁、越高尚。

——《要保护青少年内心的纯洁激情》

------------------------------------------------------------

1.克服困难的过程,能培养英勇无畏的精神,陶冶人的高尚情操。

2.精神上的坚强同结实耐劳的体格是相联系的。

3.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春初期就学会了克服困难,那他在自己的周围就会发现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娇生惯养、弱不禁风的“妈妈的宠儿”所永远也看不见的世界。

——《不要害怕困难,有困难是好事,否则就谈不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

1.童年和少年时代完全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产生精神幼稚病的根源。

2.让十三四岁的学生听到别人对他们的真诚、厚道和人性所表示的感谢,这是教育智慧的一个高峰。

摘自《青少年的思想是怎样成熟起来的》

------------------------------------------------------------

1.没有对个人的教育,就谈不上集体的教育力量,而对个人的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

2.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3.自我教育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4.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对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对责备的目光这种极细致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非常敏感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5.如果一个人对粗暴习以为常,只对“强有力”的语言、喊叫和强制才有所反应,那就根本谈不上自我教育。

6.自我教育的前提是人对人的信任,是使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起作用。

7.凡是一切依靠惩罚的地方,就不会有自我教育,而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

——《怎样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

1.要使诚实的品质从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习惯,使说实话的习惯成为性格、成为天性。

2.如果语言不是变成空洞无物的废话,而是活在人的心灵中,那它就会成为自我教育的强大武器。

3.诚实,首先是对众人的诚实,同时亦是对自己和自己良心的诚实。

4.要诚实地评价自己:我能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我怎样登上自我完善的高峰,以便在达到高峰时能有权说:我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5.真理的根源存在于谋求公众福利的劳动中,存在于为人们而创造所带来的愉快之中,存在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

——《要教育学生不说空话》

--------------------------------------------------------

1.崇高的内心不安,纯洁高尚的心灵激动,是宝贵的财富。

2.要教育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别人。让他们学会把别人当作镜子,在镜子里照见自己。

——《要教育学生对孤独者不要漠不关心》

--------------------------------------------------------

1.美的事物只能由美的事物来创造,人只能由人来建树。

2.教育别人和关心别人时,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机会。

——《不同年龄学生组成的集体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

--------------------------------------------------------

1.我们对儿童的爱,应能唤起他敏感的心灵去关怀周围世界,关怀人所创造的一切,服务于人的一切。

2.一切能使儿童得到美感快乐的东西,都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

——《培养情感的教育应当是怎样的》

--------------------------------------------------------

1.劳动和通过劳动而创作,是发展个人志向、能力和才干非常重要的方面。

——《怎样通过集体使个性全面发展》

--------------------------------------------------------

1.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变得像一个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

2.使一个人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3.不可使一个人对纠正自己的某种缺点长期丧失信心。

——《怎样培养共青团员的上进心》

--------------------------------------------------------

1.与一个对你说出心里话的学生谈话的结果,绝不应立即就实行惩罚——这一点要记牢。

2.一个人敞开了自己的心灵,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能够教育自己。

3.对学生来说,最可怕的痛苦是自卑感。

4.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成长,懂得并体验到:自己今天比昨天有长进,人类的美德正在进入他的心灵。

5.自我尊重、体验到自尊心,是意识到自己成长过程的美好伴侣。

6.如果学习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进行的,学生就会变得对自己漠不关心、毫不在乎,那就谈不上什么自我教育了。

7.学生能尊重自己,珍惜你对他的每一句评语,就是播种自我教育种子的土地已经翻耕好了。

——《要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书丨读《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