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套话式的关心

表妹又接到了姥姥打过来的电话。我在旁边静静的听着。
电话那头永远是洋溢激动兴奋的语调,而眼前的人儿却面色平静,连语气也是平静的波澜不惊。
面对眼前的“热脸贴到猴屁股上”的情景,我轻轻的叹了口气。
如果是以前,我会特别疑惑不解甚至还有点生气,为什么妹妹能够如此“冷冰冰的敷衍”而且不带一丝波动。一直到自己也离开家乡,到远方上学,远离了爸妈,远离姥姥姥爷,也接到姥姥姥爷打过来的标准式慰问电话,对妹妹接电话的态度只能表示理解和默许,伴随着嘴角的一抹苦笑。

--吃饭了没?都吃了什么啊?吃的好不好啊?
--嗯 刚吃完;盖饭,家常菜xxx;挺好的

--我看了天气预报,你那里这几天会有雨,多穿衣服,别着凉,照顾花自己
--嗯,好

--缺不缺东西啊?我给你寄
--没事,不缺

其实电话里讲的内容不外是吃穿住行再加上学习工作,也就是那么几个问题,来回出现。其实,如果站在长辈的角度想一想,除了这些,还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有趣话题可以跟隔一辈的长辈探讨了,这还不算电话时机不合适的电话,也许一天特别累不想说话,也许正在图书馆皱眉刷书,也许正在外边办事乱糟糟环境...他们还不像父母这一辈,跟父母还是可以自在地交流一下嘻嘻哈哈的生活和偶尔冒出来的小想法,但姥姥姥爷真的衰老了啊,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精神上他们和我们也不够合拍,好像挺朝气的思想跟他们说完他们会一脸懵逼的特无辜又有点费解的皱皱眉看着你。所以和长辈们尤其是隔一辈 电话或者见面之间的关心也变成套路、套话了。
曾经的我对所谓的“代沟”嗤之以鼻,现在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再点点头承认它的客观普遍的存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语言,然而这一套老年人表示不理解,即使特别激动的跟他们滔滔不绝讲了很久,他们的反应或许平淡或许不解,然后只能歪歪嘴耸耸肩表示无奈了。
沟通交流中,双方的参与程度很能影响这次交流的质量,而保证沟通交流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方对自己刚刚语言说话或者肢体语言的回应,当然,这个回应也可以是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长辈们的思想和我们不在同一平面上,大部分的话题都不能愉快的进行下去,剩下几个干巴巴连接各个平面的柱子就是吃喝住行加上学习工作。

说实话,每次“敷衍”长辈们,做为小辈的我心里也是不太舒服,那几个话题来回换的枯燥,难得跟长辈们打电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新鲜有意思的话题。

但这不意味着这种状况不可以改变。
如果能理解长辈们不能get到年轻人的点,那你可以通过“反教育”来同化长辈们的思想,经过我的实验,这一招一般和父母那一辈的人有效,整理思路,有逻辑有条理的讲出来,既锻炼了口才也尽力缩小了两代人的思想差距。
好的吧,我也承认跟姥姥姥爷那一代相处会比和父母那一代难得多,纠结的多。中国人太信仰家庭的整体性了,隔辈的相处还被搬上了重要位置,如果真的觉得那一辈的人思想锈化到一定境界了,那在电话里反抛给他们空泛的问题,默默的听着他们絮絮叨叨生活中的琐事,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开免提,然后收拾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找人聊天的欲望,都要找一个适当的途径发泄自己、满足欲望。
然而,我觉得以上的两个方案都有一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感觉而且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最好的解决办法也不是从长辈迈入老年的时间段开始的,而是从迎接鲜活的生命开始的--塑造家族内独特的和谐的相处方式。
我见过三辈人在相处的时候都觉得很舒服的家庭,平常斗斗嘴,小打小闹,又不失家族内部的互相关心,关心真的不止于口头,包含一起旅游,一起散心心灵上的紧紧联系,家族中最老的那一辈总会有新鲜的东西吸引着年轻的一辈。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不同,相处方式自然变化百态。
建立一个和谐的家族又谈何容易,它要倾注的精力也许不是一代人的,可能两代、甚至是三代。

相处方式无定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也愿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能早日摆脱那些套话式的语言,找到彼此舒服的沟通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辈套话式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