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如何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马上从第一篇开始读,我心里️三个疑问❓:
1、为什么易效能推荐的都是国外的读本
2、本书的学习方法有何特别之处
3、我能从本书中学到到什么东西
我是分了以下几步来"观察"这本书的
一.略读了他人对本书的评价:A.大概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B.细读作者的简介,大概了解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得到的荣誉和主攻方向。
二.浏览了全书目录,发现它分为四大板块
1.理论基础:学习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2.增强记忆:我们怎样才能记住新东西
3.解答难题:如何完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课题
4.潜入意识的深海:学霸的终极武器
11月5日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如何阅读》的影响,我还是没有开始看书,而是看的序、目录后来居然翻到后面的结尾、后续,可能是看了目录,因此把我的思路引到了书本末尾:
一、延伸阅读 略读星标记
二、译者后记 让我更有特想读的欲望
三、“致谢” 跳读
四、有关学习的11个关键问题{1}“
1、“放纵内心的懒惰”是一种适合的策略吗?
其实我们要在意识形态上进行转变:认识到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思维的跳跃、零敲碎打;认识到学习是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全时进行的过程。
2、坚持一种固定的习惯对学习是否重要?
这是颠覆以前几本书关于学习之类的看法,看过之后我感觉作者的观点更切合实际。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精彩缤纷的地球上,人与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学习,所以环境的变化条件越多,你所学到的东西越不会依赖于周边环境。
变换环境可以分为:A.变换场所
B.变换学习方式:1、自读、与别人讨论
2、录入电脑、笔写
3、对镜子背诵
4、边听音乐边学习
3、睡眠怎么能帮助学习?
咋听起来好奇怪,好吧还是认真品读作者的观点,凯里把他分为2类:
A.早睡早起-----巩固数据信息(日期、公式等)\注重记忆类考试(英语单词、名称、时间)\巩固运动技能、创造性思维。
B.晚睡晚起-----音乐表演、体育竞赛
11月6日
有关学习的11个关键问题{二}
4.学习或练习多长时间效果为好?
这个其实不是说一次性你要学习多久,而是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它是加深记忆、延长记忆的最好方法。
5.临阵磨枪,不快也亮。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吗?
在这一点上我和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人的记忆增长和肌肉的增长是一样的,你学过的东西很快会像肌肉一样损耗掉一部分,然后变的更厉害,所以你如果临时抱佛脚,那你再损耗掉一部分内容外,你还能剩下什么可供储存的呢?
6、自测能有多大效果
自测的形式:1.学习卡,词卡记忆
2.让同学、朋友、同事测你
自测的作业:1、迫使选出正确的答案
2、延长记忆时间,加深了解
自测的过程:1、自言自语踱步
2、对同事、镜子凭记忆背一段东西
3、与朋友就餐时讲给朋友听
7、重温课本与笔记本能有多大帮助?
效果不是很明显,作者推荐把我们平时看过的做记号的内容默出来,加深记忆,也可以查漏补缺。
8、很多人担心社会媒体、智能手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打扰我们的学习?
这里作者讲到短暂的休息放松的好处:
A.让思路从手中的课题里跳出来,以帮助你放下对当前解题思路的错误假设
B.如果心里真的惦记着某样工作任务,即使是在离离线的转态下也能继续运转
9、针对一些长久且费脑的课题,有没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越早开始越好,中途可以停顿一下,把耗时长的任务时不时中断一下,比如工作陈述、研究论文和音乐作曲都会激发你的大脑中该课题,让你开始看到,听到,日常生活中任何与该课题有关的事物,同时让你对周遭社会零零碎碎的事物更加敏感关注,这些都是你完成课题的“养料”
11月7日
有关学习的11个关键问题{三}
10、为什么已经认真复习了,还是会考砸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其实是那些所谓的学习方法让你产生错觉,只有考考你自己,隔两天再复习,才能真正提升学习效果,并暴露熟练程度错觉所在。
11、是一次复习一个技巧,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还是每次同时练习几个技巧好?
专注于一个技巧的学习,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是长远看,专一练习实际上限制了你在每一个技巧上的进步速度,交替学习能深化你对每个技巧的掌握,它不仅是一种好的复习状态,更能敏于分辨期间的差别。
终生学习用好大脑
1、在我们觅食的过程中大脑也在觅食------以最高效益吸收着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最为关键 的求生经验。
2、脑神经网络的核心作用已从过去对物理空间的定位跟踪转化到了现在对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满足。
3迷失方向会把我们大脑中的GPS定位系统调整到“高度敏感”这一档,让“孵化期”、“渗滤”乃至夜间睡眠中的顿悟等“脑回路”通通活跃起来。
4、打破传统观念----学习本就应该是在不断的分心中进行的活动,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你的心神会不断跳跃,而且你学习的内容也应该多样化,这样你才能获得把新旧知识一起学习的超值效果。
5、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个针脚,是生活本身的体现,而并非生活轨道上的一次次偏离。
6、学习----归根结底是你日常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情。
11月8日
信息的存取并不会按照先后顺序进行
1.如果我们不再死守这种常规的学习场所,而是频繁更换不同的地方,那学习效率反而会更高
2.与其一次性塞给大脑大块的东西让他去消化吸收,不如给他以大胖各式各样相关联的杂碎,反而更容易吸收
3.科学的新发现告诉我们,当 我们被卡在某道数学题上,当我们的思路被捆住了手脚,需要松松脑筋的时候,适当地让自己分分心,是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简言之,学习的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信息的获取而已
11月9日
神经元:将一幅幅“彩灯图案”连接起来的一个个脑细胞,形成了对一个特别信息的第一次“记忆”
时光隧道旅行,科学家们称之为往事片段,也叫自传体记忆,在这类回忆中,往往有一些与当初的体验相同的细微感受,以及相同的叙事脉络结构
米尔纳的报告表明,人的大脑中至少有两套系统负责记忆的构筑
A.显意识的记忆
B.潜意识的记忆
记忆好像是已经存档的一个个视频,脑神经一个点击,就能启动播放,再一个点击,则又放回去
11月10日
大脑就是大脑,所有健全大脑的运作模式都是一样的,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准备和心血,谁都能显示出这种强悍而神奇的记忆力。至于所谓的“过目不忘”迄今为止科学家的研究,并不存在。
遗忘的正面作用:
1.垃圾信息过滤,使得大脑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大脑。或者说是屏蔽掉大脑中的背景信息,或者说是静电干扰,让大脑把该输出的信号输送出去。
2.那种被动的,让人为之哀叹的记忆衰退,其实也是有助于继续学习【遗忘的特性决定的-----跟锻炼都的肌肉一样,先损耗,后增长】
我们提取任意一条记忆是,总会同时修改其“课提取系数”乃至常常修改其内容本身。
A.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展示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弭的】{至少我们更愿意看到 的是经过最用心的研究之后遭受失败时的无可奈何,而不是面对困难时只知道摆出一脸无能为力的裹足不前}。他自己曾写道:他的遗忘曲线可能不适用于他的“独特学习”之外的任何学习。
B.爱德华桑代克把遗忘曲线命名为“失用定律”,就是已经学到的东西如果没有得到不断的运用,那么必将从记忆中渐渐消退,乃至彻底消失,也就是“用进废退”
但是巴拉德的“回想”,提出了,记忆并非沿着单一方向一路消减下去的,随着回想,在我们的努力下,记忆里会自动冒出一些我们并不记得的曾学过的词语、数据。
实验派心理学家想要验证巴拉德的发现,可他们却如同陷进了流沙,越是在其中挣扎,就越是在迷茫和困惑中陷的更深------导致其理论被认为是时有时无的东西。但是后来到科学家并没有放弃研究,最终发现一个人回想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学习时所用的材料。
11月11日
弗洛伊德理论----记忆是被压抑的情感创伤。
马修埃尔代伊是少数几个促成“回想”所指的研究学者之一【记忆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同时朝着增加以及衰减的不同方向发展】
罗伯特比约克夫妇---最清晰地凸显出记忆特质的科学家【记忆失用理论】
A.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
B.“必要难度”
相比于储存能力,提取能力往往很靠不住,既能瞬间形成,也能瞬间消减。
当你寻找某个人的时候,想要叫出那人名字的这一举动本真就会增加其提取能力以及储存能力的强度,一年级的老师,既然你以及把他找出来了,那么现在,提取能力就变强,这是遗忘的被动性这一特质造成的,等于说大脑一旦找回不见的东西,那么“曾经遗忘”本身便能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类似于运动增肌】-------我们在提取某项记忆的时候越是大费力气,那么在得到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功能以及储存能力就飙升的越高,也就是学的越扎实
用记忆来改变记忆,而且是越改越好。遗忘,不但能过滤掉干扰你的信息,还会激活并加深你已经学得的部分,根据先损耗后增长的法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是再次激发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这便是大脑生物学以及认知科学所得到的最基本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