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小游莫干山

三月上旬,还是早春的季节,小游一趟莫干山。去之前,同事就说,莫干山是避暑胜地,现在去,为时尚早。我这趟去,是与同事培训之余,小游而已,不是避暑。胜地之好,岂能错过?

既是小游,时间当然不长;著名景点,也都是走马观花。“毛主席下榻处”“蒋介石官邸”等别墅群,让人感觉人文景观的历史沧桑;“剑池”“芦花荡”等名胜古迹,令人感叹传说故事的凄婉美妙。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莫干山的弯道、翠绿与大雾。

苍茫迷蒙莫干山

1

临行前,导游就告诫我们,早餐不要吃得太饱,要备好塑料袋,以防弯道转弯时晕车呕吐。这一说,让人心惊肉跳,真有那么厉害么?随着车子沿着山道前行,这种感觉真的出现了。一段直路还没走多远,是一个转弯;弯道转过,不到一里路,又是一个转弯。莫干山海拔700多米,没有直道通达,道路盘山而开,弯道自然多。我想起我们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弯道也是十八弯么?在车子上,人被弯道弯得晕头,还真不好去数有多少转弯了。

车上的同事,靠在后背上,晕晕乎乎的,跟她们说话,她们也懒得搭理,显示出痛苦的表情。车子继续前行,在一个转弯处,对面来了一辆客车。或许是对面司机未按喇叭,我们车子司机猛地一刹车,两辆车险些撞上,吓得满车人一阵惊呼!透过车窗往外看,山道是凿石而开,裸露的山石被人工固定;少许地方的山土下,山竹的根已露出,下面的山土已流失。在这样的境况下,能保持有二个车道一上一下,已属不易了。

快到山顶了,大家一阵轻松;但想起弯道之多、弯道转弯、弯道错车惊险,大家仍心有余悸。关于山道的弯弯曲曲,毛泽东主席曾在《七绝·莫干山》中,用诗句“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中的“四十八盘”来形容它。后来他在上海干部会议上讲哲学时,也将莫干山的十八盘山路与事物运动规律联系起来:“莫干山你们去过没有呀?上下都是一十八盘,社会的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前进的。”看来,莫干山的弯道,自然是给毛泽东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春,小游莫干山_第1张图片
毛主席下榻处的墙面介绍

了解了这一史实,也解开了我们当初的疑惑,知道了莫干山的弯道上下都是十八盘。我曾想,如在空中拍摄,这十八盘的弯道,自然也是莫干山的一道奇观。

2

到达山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远处的山峦,群峰起伏,峰顶上一层薄雾。近处看,郁郁葱葱的翠竹,掩映着间间红顶小屋。郭沫若先生的诗,在这里有了深刻的体现:“群峦起伏如沧海,直有乘风破碧澜”。

在“滴翠潭”边,看到一个巨大的“翠”字,遒劲有力,神韵飘逸。看旁边的介绍,才知是钱君陶先生1987年避暑莫干山时,见巨岩光秃,一无点缀,甚感惋惜,欣然挥笔题“翠”字。我想,这应是先生对莫干山的翠绿给予的充分赞誉。若不看简介,一下子还真不认识先生的这个“翠”字。细看它,字面用绿漆所涂,高大醒目,旁有红亭陪衬,又有几株翠竹立于岩边,潭水倒映,岩上水下二字相映,实为一副完美图画,令人留流忘返。

初春,小游莫干山_第2张图片
滴翠潭的“翠”字

原来只记得安吉是竹海满山,没想到莫干山也是竹林似海,苍翠如碧。在弯道上山时,我就透过侧窗,看到满山的竹子,叶片浓密,无细长的枝杆头顶,全是蓬松的竹叶相拥,有如人工修剪的“大竹球”。

经询问导游才得知,这是为了防止大雪压断竹子,人工将其枝杆头顶切断。无头顶了,竹枝细叶自然就长得浓密;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竹子有修长的竹尖顶,伸向天空。这样一来,满山的竹林,都是差不多高度;整体观山,自然是竹山竹海,蔚为壮观。

初春,小游莫干山_第3张图片
莫干山的翠竹

我想,莫干山的翠,就是这些竹林的翠绿所装扮。是这些竹的坚韧不拔,造就了莫干山的满目苍翠。看到这满山的竹林,自然就想到了关于竹的诗。记得最牢靠的,是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起郑板桥,旁边的同事说,郑板桥画的竹也是比较有名的画。他曾在一首诗中表达了他画竹的气概:“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我想,如果郑板桥到此莫干山,看到这满山的翠竹,胸中该有多少竿,将如何地挥毫泼墨,又将绘画出何等的绝世之作?

3

正当我们举目远眺苍翠的山峦和竹林时,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有雨丝飘落,微风吹过,落在脸上,有冰凉的感觉。“起雾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往北侧看去,只见成团的浓雾,从树梢顶上往前、往下弥漫开来。不一会,近处的树群、道路、建筑、小车都笼罩在大雾中,茫茫一片。我估摸,能见度大概也就在百米左右。刚才我们远眺的群山、竹林都看不见了,只有近处的林木才依稀可见。

看到满山的雾,同事念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我笑称,这可是莫干山,不是庐山;这诗写的是庐山的峰峦局限,我们眼前则是大雾的笼罩局限。同事一笑而过:“借用一下,描述此境,也不错。”

初春,小游莫干山_第4张图片
大雾笼罩树林

眼前的雾,随风而飘,犹如白练一般飞舞;它们环绕在林间,飘飞在枝头,在你我面前游动;它们轻如柳絮,伸手而抓,却从手指间溜走,停留在我们的发尖眉头;它们好像白色的底板,任由树枝竹林作笔,在它们身上挥毫泼墨,描绘出柔和轻淡的水墨画。

沿着石道阶梯而下,它们也尾随我们前行。我们所到之处,皆有白雾伴行。“剑池”边的“干将莫邪塑像”也披上了一层薄雾,犹如漂渺仙境。置身其境,仿佛听到春秋战国时期干将莫邪练剑的“铛铛”声……

初春,小游莫干山_第5张图片
干将莫邪塑像披上了一层薄雾

莫干山的雾,来得急,有如夏日的风暴;停留之久,却如秋日的阴雨缠绵。我们离去时,仍是雾朦胧,树朦胧,山色更朦胧。

下山的路,仍是山道弯弯,两侧的山岩上,枝枝迎春的山花怒放,一些树干的枝头已露出点点嫩芽;大雾仍笼罩着远处的竹林,一片苍茫。我想,浓雾拥抱的竹林,是不是正做着春天的梦呢?

春天已到莫干山了。我们带着山里的春气一路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春,小游莫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