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中写下这段话。人在经历了一些艰苦历练后,会越发清晰对人生的态度。说实话,没有看过高晓松的这本书,听过一集《晓说》,颠覆原本印记里放荡不羁的那个校园民谣领军人物的角色的认识。讶异于他广博的知识,又恍然理解了在学生时代,那些简单的文字,清新的乐曲随意间就能够拨动你青春的心弦。今天突然想起这四个字,于是百度下看有没有出处,度娘提示的出处来源于此。于是想起,似乎在那184天的监狱生活之后,曾经的歌坛风云人物开始了一段新的内敛的人生。当然,对于晓松君,很多人或许会说,他已经尝遍人间繁华滋味,有能力有条件去追求诗和远方。其实,诗和远方在你的心里,而不在外在的环境。

记得前几天在微信里看到一个朋友说:他在出租车上说名校毕业,苦逼的工作,不如帝都买套房。出租车司机意味深长的说,自己是老北京,有好几套房,不过就是一开出租车的,如果你们这些名校毕业的,不去思考如何创造和建设,那这个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很朴实的视角,但是传递了:精英改变世界的逻辑。所以,如果所谓的精英都只关注于眼前的苟且,那么诗就只能在远方,田野或许已经杂草荒芜。一如眼下的农业现状和喧嚣的地产世界,这段苟且不知会击碎多少期许诗和远方的心。

昨天看到微信朋友圈一对小夫妻,游遍全国,过了56个民族的婚礼;今天又在朋友圈看到一片文章,北大清华的一对夫妻,从帝都回汉口,一路追寻自己的心的脚步。他们都没有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但是都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坚定的前行。让我感受到这个时代,依旧有一些坚定的梦想缔造者,如同第一代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在一片荒芜中建设起伟大的中国。但这个时代的建设不是在物质的贫瘠中建设,而是在精神的荒漠中塑造。这个时代,是只要你勤奋肯干,一定不会饿死的年代。古人说: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物质上再多的积累,只是财富后面的一个O而已,精神的选择,心灵的归属才是前面立住的真正的1。

那么,这个1来源于哪呢?我想其一来自你心中那个坚定不移的梦想,如同杨众筹用十余年的时间扎根校园,为了实现“人才IPO”对人才的解放;其二来源于你对自己的感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觉察和感知是选择的基础,心的奠基;其三来源于你心中的爱,对父母、伴侣、孩子的爱,以及对社会、众生的博爱,你有多少能力爱多少人,就会收获多少诗与远方。

在人生步入中年的阶段,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你的选择,在世俗中让自我沉淀下来,洗尽菁华,回到自我和关系中去看,你的直觉中最重要的,就是你所向往的诗和远方。一切没有对或错,只是一种选择。若要如何,全凭自己,活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