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重拾对生活的兴趣

大学时期,我一不玩游戏,二不参加社团,三没有过灼烈的,能刻进记忆里的情感经历。回头想想,图书管竟是我侍的最多的地方,我经常翘课,找一个僻静的角落,读一些杂书,一天天的打发日子。阅读的兴趣,大概也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书看多了,便滋生了蓬勃的表达欲,于是便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但这时候的写作也只是停留在一个人的碎碎念,谈不上什么文笔,更别提结构了。接着毕业,回到了土生土长的小县城,开始工作。工作很忙,每天下班,身心俱疲,阅读便被担搁下。但毕境习惯养成了,一天不看书,就感觉哪里不对劲,不写点什么东西,就异常难受。虽然现在还是断断续续的记录,不成文体,但是我的目标却更清析,我想写小说,将我身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我要将这个小镇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核,以及这里生活着的人的精神面貌刻画出来,将自己的爱好打磨成一项技能。可能到最后还是铩羽而归,但是至少得努力一下,万一梦想实现了呢。所以我参加了老师的小说课,重拾自己的兴趣。

第一节课,老师讲了视角。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称,不同的阅读感受。毕如第一人称主角视角,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经历,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比如余华的《活着》,通遍第一人称的叙述,我们很容易被带入主人的回忆。但是这种写法也有局限,就是主人一人在讲述,人物,事件,都来主人自己的看法,不太好展开。再比如,读《红楼梦》,看不进去,发现是视角转换的问题,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第二人称配角的单视角,给人一种置身其中,又游离事外的感受。所以,不同的事角,不同的阅读感受。

第二节课,讲的是构造小说的方法。我写过几篇小说,都是写着写着,不知道怎样结束,尾大不掉的,真心是被自己的小说所迷惑了。听了这节课,才知道小说是设计出来的,要从后往前构思。想好人物真像,高潮,结局,之前的情节都是为了人物真像所服务。人物真像就是人物经过冲突后择,那个展现出来的自我。而且,结果必须是由高潮引起的,不然整篇小说的结构不严密,前后失去边惯性。

第三节课,讲了冲突和悬念。用《泰囧》举例,冲突的种类,有时间,理念,目标,阶级,人物自身的冲突,好的冲突的要求,直指核心,变动,应接不暇 ,多种冲突共同交织。还交了强化冲突的几种方法,时间设定和空间设定。第二是悬念,制造悬念的方法,设立目标,危险降临。强化悬念的方法,时间限制,情节中加入未知原素,主人公的犹豫,还有秘密。用了哈里波特和催眠大师的例子。但要注意,悬念也是为高潮和缬局,人物真像所服务,要不然揭晓之迹,会显得空洞。记得以前看cctv的《走近科学》,就是这种虚张生势的感觉。所以现在悬疑一般和推理和探案结和在一块。悬念是指排列情杰的方法。

第四节课,讲了人物的塑造。有三种人物,主要,对抗,次要。人物特征要选取与情节有关的,可以引起故事推进的,而不是一股脑的罗列。接着讲道了三种人物设计时应注意的点,其中次要人物的注意点令人耳目一新。有二点,一,次要人物防止主要人物之间的回避,让他们产生冲突。二,尽量将角色功能放在一个次要人物身上,避免观众分散注意力,举了铁匠的例子。

第五节课,讲了如何在现实中虚构。这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给出的答案是选取现实生活的一个片断,加上目的和顺序。顺带提了提小说的节奏。最后讲到如何提高创造力和想像力,丰富联想资源。老师认为,第一是积累知识,从自己感兴趣的入手,第二是掌握一本可以使用的书,找到自己的方法论,第三还有就是动手,做菜,修电器均可,主要是培养自己处理问题时的条理,养成整体,局部,到细节的做事方法,找到矛盾的核心。比如说小说写不下,必定是人物动机出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过写作重拾对生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