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就感 Selbstwirksamkeit
“小孩子自己选要穿的衣服,啊哈哈哈这怎么可能!” Franziska几年前看见家居卖场展示的儿童房里居然有衣柜,忍俊不禁:那么小的两三岁的孩子自己选衣服穿?这不可能实现呀!孩子哪里懂得要穿什么衣服才适合今天的天气、哪里会选衣服呢!
后来,她的大女儿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小女孩总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每次自己穿上衣服以后,都特别想把学会的新技能展示给所有人看,而且还尝试着去把自己的成果记录下来。
于是,Franziska的想法转变了,她觉得如果孩子能选自己喜欢的衣服,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心愿,培养她的独立能力,而且也可以让自己每天早晨轻松一些,不用烦恼给孩子穿什么。
一开始,Franziska在孩子的房间里放上了衣柜。但是大女儿很不喜欢衣柜,因为那个衣柜根本就不是给像她一样的两岁半的孩子设计的,而且,每天早上全家人都在更衣室换衣服,但因为她的衣服是放在儿童房里,她每天只能一个人孤单地换衣服。
所以,为了配合家人的习惯,也为了让小女孩可以实现自己穿衣服的愿望,Franziska最终决定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策略。
“我决定在更衣室里找一个位置给我的小姑娘:放两张长木板,一些小篮子和一根晾衣杆,这样,她就有一个小空间了。”Franziskas说。“我画了几张简单的小画儿,然后和女儿一起贴在了小箱子上,一起把小篮子布置好,一起把衣服整理到各个小篮子里。我们就这样一起在更衣室里度过了一个下午,然后所有东西都被放到了该放的地方。”
Franziska觉得,“一起做一件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应该让她在旁边看到,什么衣服应该放到哪个篮子里,我们应该在哪里整理衣服。” 而且不仅仅是第一次布置的时候这么做,每次洗完衣服以后,Franziska也会和小姑娘一起,一件一件地把刚洗好的衣服拿出来,然后一起考虑应该把它放到哪个小篮子里。
为什么要让孩子在一边看到整理衣服的过程呢?因为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呀。孩子在旁边和爸爸妈妈一起收拾衣服,TA就自然而然地会知道自己有哪些衣服可以选择,知道要在哪里找到自己想要的衣服。了解到这些“背景知识”,TA才能顺利地自己选出、穿上自己想穿的衣服呀。
学习到了这些,穿衣服就变得更加简单了。“她从左走到右,按架子上的顺序(我按照内衣、上衣和下装的顺序,把小箱子排列好了)挑出全部要穿的衣服,然后就可以开始换衣服了。”换衣服也很简单。Franziska在架子旁放了一个小板凳,小姑娘可以把脱下来的睡衣放在板凳上,一件件地换好。 小姑娘除了学会自己选衣服自己穿衣服,还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自我成就感(Selbstwirksamkeit)。她潜意识里开始明白,她是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她是可以塑造自己的生活的。她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
这种“自己有能力安排自己的事情”的认知,会一直被孩子带到以后的生活中,而且会影响孩子应对未来挑战的方式。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小研究(84个参与者)似乎指出了这一点:孩子能为家里做多少事情,影响了他们在成年初期的成功。
所以,当我们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和大人们一起为家里的事情忙碌时,我们就给了孩子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
1. 孩子们可以掌握特定的技能
2. 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3. 有被需要的感觉,觉得自己也是家庭里重要的一部分。
4. 有机会切身体验到,维持一个家庭需要什么条件。同时也就有了发展换位思考能力的机会
5. 获得自我成就感
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其实需要面对两个挑战:对孩子来说,有能力完成事情,是一个挑战。对父母来说,可以克制住自己不去帮忙,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成功完成这两个挑战,不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能从中受益。
克制多一点, 压力少一点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首先要有对孩子的信任感,相信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任务,同时也要有这个意愿和能力,在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期间求助时,给孩子及时的支持。
“小姑娘可以自己选择想穿什么衣服,其实也有我的帮忙啦。可以说,她自己还从来没有选过什么不适合穿的衣服。因为我一直都是按照季节把她的衣服整理好的——她能选的只有适合当时季节的衣服。而且如果天气很冷,但是她只选了一件厚T恤时,她也不会拒绝我另外给她的羊毛衫。” ——Franziska
这好像比大人自己去做还要累——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当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房间、穿衣服、自己吃饭时,他们常常会做得很慢,比我们帮忙做要慢得多。
所以我们不仅要相信孩子能自己做好,还要对孩子充满耐心:一方面,孩子肯定做得比你慢,花的时间肯定也会更久;而另一方面,当孩子产生挫折感不想继续做时,我们也要耐心地和孩子沟通。 有时家长们还会觉得,孩子自己吃完饭,把桌子和围嘴儿弄得脏兮兮的,还不是要我来收拾桌子洗围嘴儿,这不是更麻烦了嘛,倒不如还是由我来喂饭呢。
还有的时候,家长想着让孩子试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不想收拾孩子留下来的乱摊子,于是就在孩子做的时候不停地“提建议”:“拿勺子拿稳一点儿”“要对准嘴巴”“不要用勺子敲碗!”
这些建议都对,但是其实不需要告诉孩子呀,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在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可以学到的东西,他们会在不断观察大人的做法,然后自己慢慢纠正这些错误的方式。
所以,我们其实只要不嫌“收拾桌子”“洗围嘴儿”这些小事麻烦就好,不需要费力气去“建议”孩子,毕竟这些不是孩子马上就能纠正的,也和孩子自身的身体发育情况有关。而且我们多纠正一次,孩子就少了一次学会自我纠正的机会啊。除非孩子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我们并不需要特意指出孩子的错误。
假如我们真的认为,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最后辛苦的还是我们,那可就错啦!虽然刚开始时,我们需要给孩子收拾烂摊子、鼓励孩子自己去做、时刻准备着给孩子帮忙,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啊。
大家想想,假如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甚至TA在未来可以更加自信地处理其他日常任务,那么我们爸爸妈妈在平日里的压力可就少多了。
我们不仅不用给孩子喂饭、帮孩子选衣服穿衣服、准备第二天要带去幼儿园或者学校的东西,而且还不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跟孩子吵起来!
“我早上没吃饱想吃零食!”“妈妈你忘记在我的书包里放笔袋了!”这种话终于不用再出现了,毕竟,孩子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吃了早饭,选好了衣服,整理好了书包,假如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是孩子自己必须承担的后果了,也就不会因为这些而吵架啦。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从不同维度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已经拥有很强的能力了,他们可以通过太多自己的方法,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情况。孩子积极地参与家庭事务,其实是对整个家庭都有好处的。
“我真的觉得,让孩子自己选衣服这个想法非常棒,我有时还会想,如果我早点想到这个主意就好啦。” ——真的体会到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的Franzi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