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

    在伦敦旅行(2)中,我们见证了伦敦漫长的城市历史,站在伦敦塔桥的砖石上,已经窥见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一点点风貌。

    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不断的追寻下去。去寻找有关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故事。

    今天从昨天出发。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1张图片
文艺之旅

    见过伦敦塔桥的绅士风度之后,去看看伦敦的有一个地标性建筑——伦敦眼。这个“千禧之轮”温柔的飘动在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作为迎接千禧年的献礼,原定五年之后就拆除的伦敦眼,由于极受游客的欢迎,幸运地被长期保留了下来。它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443英尺),面向坐拥国会大楼与大笨钟的西敏市。自1999年启用之后伦敦眼的经营业主经过多次更换,配合这点挂名赞助商也几经变更,从最初因由英国航空持股而称为英航伦敦眼,一直到2015年1月时在可口可乐英国分公司的赞助下,更名为可口可乐伦敦眼。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2张图片
仰望摩天轮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3张图片
暮色中的情人

    我想着可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摩天轮了吧。一个教布莱斯的15岁男孩,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坐在摩天轮里沉醉的看着那本图书馆借来的《牧羊人的奇幻之旅》,想象着去追寻远方的梦。时光流逝,追梦的远方其实就是就是开始梦想的地方,若干年后,当他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就在那个金色阳光的午后,那个叫朱莉的女孩在看他也看过的书,寒暄之后,方知彼此都有一段同样的追梦往事,或许命中注定,相遇就是梦,金色的阳光和往事就是今天的浪漫。在缓缓转动的摩天轮上,看着这个世界转动,而自己要永远保留出发点。(想象)

    大本钟,这个伦敦城里的老人,建成于1859年5月31日。高320英尺(约合97.5米),是世界第三高钟楼。外墙上有四面巨大的钟表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针有14英尺长(约合4.27米),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大本钟直径7米,重13.5公吨,为英国最大的钟。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4张图片
Big Ben

    这个老人,见证了伦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秒一秒数着时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避免德国飞机攻击,对钟声进行了压制,并且在夜晚不会点亮时钟盘面。1965年1月30日,在温斯顿·丘吉尔的葬礼期间,钟声被调成静止。大本钟走时准确,自从建成,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官员每天两次派人校对此钟。不过有一次它把时间报错了,因为一名在大本钟上作业的油漆粉刷工在钟面上挂了一个油漆桶,把钟弄慢了。2017年,因为大本钟钟面长期有灰尘,只能换新,预计2021年完工,但除夕夜等重要场合仍可听到钟声响起。

    2012年6月2日,为纪念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英国大本钟将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在英国,伊丽莎白塔是人们庆祝新年的重点地方,收音机和电视都会播出它的钟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同样地,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伊丽莎白塔钟声的传出表示第11个月的第11天的第11个小时及2分钟的默哀开始。(每年的11月11号是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纪念日来自1918年11月11日,那天上午11点停战协议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5张图片
威斯敏特大教堂

    这座饱含英国历史的建筑,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

    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而重建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并将他的遗体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亨利三世本人也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从此之后大多数的英国君主死后都葬在这里(不过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之后大多数君主都葬在温莎)。

    除了君主以外,贵族可以葬在礼拜堂,而僧侣和与教堂有关的人则葬在回廊。 1400年,乔叟葬于教堂南向甬道,而诗人可以葬在乔叟周围(即今天所称的“诗人角”)。逐渐,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葬或竖立纪念碑就成了一种荣誉,今天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安葬着的包括了英国的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科学家等等。这其中人们熟悉的有:达尔文、狄更斯、牛顿、霍金。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他曾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在教堂的外面,看见一个告示牌,欢迎来到威斯敏特教堂。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6张图片
欢迎你

    沿着教堂向北,来到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博物馆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国农历己卯年,生肖兔年,年号为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8世纪时,参观的人数每年大约为5000人,到了今天,每年的观众人数已增至近600万。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7张图片
大英博物馆门口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8张图片
博物馆正对面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全景  (图片来自wiki)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品种,有很多都是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掠走的中国国宝。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9张图片
《女史箴图》摹本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10张图片
大英瓷器展厅中的中国瓷器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11张图片
Barbican Centre (图片来自wiki)

    位于市中心伦敦城北部的芭比肯屋村。该中心定期举行音乐、戏剧、电影节目及艺术品展览,是全欧洲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

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_第12张图片
大英图书馆

    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一亿五千万件馆藏。我曾经去过北京国家图书馆,那里藏书之多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当天一个下午我就在图书馆中沉醉了。如果有时间,或许真应该有一到三年的时间专门用来一个人读书,在整个人类的智慧殿堂中,发现美,发现真理。

                            徐行

                            2018.06.03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带我去旅行_(3)_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