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重污染天气应狠抓减排不放松

     今年春节以来,北方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很多群众疑惑,在全国各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许多工地、企业尚未复工复产,群众减少外出,交通排放骤减,为何仍会出现重污染天气?目前采取的环境管理举措是否有效?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2+26”城市PM2.5日均浓度峰值同比下降26.4%,污染程度明显减轻。重污染天气数量明显减少、严重程度大幅降低,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3.5%,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多年来扎实有力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没有及时有效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将持续时间更长、污染更为严重。

减少重污染天气应狠抓减排不放松_第1张图片

      对于重污染天气的出现,要理性看待,科学分析。春节以来重污染天气为何频繁发生?总体来看,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外在条件,而远超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内在根源。

      春节期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占比高达2/3的工业和采暖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并未实质性下降。工业排放方面,目前停工的大部分是餐饮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等。而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比如火力发电、钢铁、焦化等往往不可中断生产工序,需要常年运转。相关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河北省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略高于去年;有色金属、电解铝等行业产量总体保持平稳。冬季取暖方面,作为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民生保障,取暖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不会因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而减少。此外,随着春节的到来,农村散煤污染有所增加。目前,在我国,仍有1000多万户家庭并未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大量务工人员回乡,取暖、生活用煤需求增长。与去年同时段相比,今年春节农村地区衡量燃煤量的CO浓度增加了10%以上就是明证。由此可见,疫情管控举措实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未伤筋动骨。

      而当前污染物排放量远超环境容量。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一旦气象条件不利,随时面临重污染天气卷土重来的威胁。今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为重污染天气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春节期间的重污染天气,气象是外因,排放是内因。内因是根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污染物排放量低于环境容量,即使出现不利气象条件,也很难形成重污染天气。因此,改善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天帮忙,更要人努力,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个内因着手,才能从根源减少重污染天气。


减少重污染天气应狠抓减排不放松_第2张图片

     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点在哪里?此前不少地方开展源解析等,初步摸清了污染成因。此次疫情防控举措的实施,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寻找主要污染源的机会。工地、交通等污染排放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源更加清晰明确。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

     此次春节期间的重污染过程再次表明,火力发电、钢铁、焦化等行业是污染排放的重点。当前,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才能釜底抽薪。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高耗能行业规模扩张较为明显。2019年1-11月,全国粗钢、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0%、9.3%、6.1%、6.9%。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巨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要补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产业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要时刻紧绷这根弦。

      能源结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其中,农村地区能源结构调整最为紧迫。春节期间的污染增量主要来自农村散煤污染,而农村散煤污染主要用于冬季取暖。可见,减少农村散煤污染,在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劣质散煤违法行为的同时,要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要制定政策,切实减轻群众的费用负担,避免居民因承担不起高额取暖费用而复烧散煤,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落到实处。

       打赢蓝天保卫战绝非朝夕之功。要坚定信心,明确思路,牢牢抓住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个牛鼻子,久久为功,方能取得实效。面对质疑不犹豫,面对困难不动摇,才能不辱使命,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重托。

你可能感兴趣的:(减少重污染天气应狠抓减排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