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发第一篇文章才几个小时,不出所料,没有一个人看我(一脸心酸)。但我不会气馁的,所以我又将发出我的第二篇文章 还是细胞生物学。好了,我们开始吧。
有丝分裂首先在蚕豆根尖中被阐述
细胞周期的长短取决于G1期
G0期细胞多在G1期转化来
G1期晚期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在芽殖酵母中称为起始点(开始出芽、dna复制)其他真核生物中叫做限制点(R点)或检验点
这个点的内在因素主要是cdc基因(真核),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在这一点会产生RecA蛋白,激活SOS基因修复自身
其他期也有检验点(S1,G2,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组蛋白在S2合成,叶绿体DNA在G1期合成,线粒体DNA在S、G2期合成
细胞周期长短可用流式细胞仪来测
细胞同步化① 天然 有的多核体黏菌,大多无脊椎,个别脊椎早期胚胎细胞 ② 人工选择 把某个时期的细胞分离出来(一般对对数生长期的单层细胞,轻摇培养瓶,则M期的细胞脱离下来。或用密度梯度离心,如裂殖酵母不同时期密度不同,但对大多数不适用) ③人工诱导
⑴DNA合成阻断 用两次 TdR/HU使所有细胞在G1/S期交界
⑵分裂中期阻断法 秋水仙素
⑶细胞突变株
酵母的细胞分裂为封闭式,核膜不裂解,纺锤体在核内,且酵母的纺锤体在s期组装(裂殖酵母直径不变,仅长度变化)
胞质分裂起始于后期,结束于末期
前期事件
①染色体凝缩 各个染色体高级形态都由smc蛋白复合体维持 单体的黏连靠黏连蛋白或动粒,凝缩蛋白水解ATP介导DNA分子内交联
②细胞分裂极确立,纺锤体装配(酵母在S期装配) 中心体在G1期开始复制,S期完成,G2期分离。γ微管蛋白为MTOC的组成成分。在前期中心体并排于核膜附近
前中期事件
①核膜崩解 MPF使核纤层中ser 磷酸化,从而核膜崩解
②纺锤体装配完成 中心体分离需要驱动蛋白相关蛋白(KRPs,向正极运动)胞质动力蛋白(向负极运动) 微管和质膜之间有负极向蛋白,极微管之间有正极向蛋白
③染色体整列 着丝粒上DNA为α卫星DNA (其中机制:动粒上有Mad Bud蛋白,只有与微管结合才会消失,不消失则不继续
中期事件 无
后期事件 可分为A B两个阶段。A期动粒微管变短,B期极微管变长
末期事件 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继续加长,染色体去凝缩,核纤层去磷酸化
胞质分裂
中体: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Ⅱ 微管 核膜小泡
分裂沟定位与纺锤体位置相关 钙离子浓度与分裂沟形成有关系
减数分裂 特点:S期长 DNA在S期不全合成(一种叫做L蛋白与该DNA结合,阻止复制到前期Ⅰ复制 与基因重组有关) 细胞核大于体细胞核 染色质多为异染色质 减数分裂前间期G2期变化大
减Ⅰ前期 持续时间长
①细线期(凝缩期) (花束期)染色体仍成单条状 上有一系列不同大小颗粒位置称为染色粒 端粒通过接触斑与核膜相连称为接触斑
②偶线期 (联会) 接触斑开始接近,从这里开始向其他部位延伸 合成偶线期DNA(zygDNA) 有梯形联会复合体
③粗线期 出现重组节(含有重组酶),数量与交叉相等 合成P-DNA参与DNA剪切修复 合成减数专用组蛋白
④双线期(适合观察四分体) 仅留几处重组 存在灯刷染色体 联会复合体消失 时间最长
⑤终变期 开始凝集 灯刷染色体侧环回缩 核仁消失 端化
中期Ⅰ 核膜崩解为标志(有丝分裂的核膜在前中期崩解) 4个动粒
后期Ⅰ 无
末期Ⅰ 之后的没什么好说的
XY染色体:哺乳动物 多数性分化植物 两栖动物 某些昆虫、鱼
ZW染色体:鸟 鳞翅目昆虫 某些两栖 爬行
XO主要在昆虫中
联会复合体与DNA的结合无特异性,从细线期开始组装 双线期去组装 终变期完全消失
好了,这一章完结撒花了,希望大家喜欢,记得点赞啊
突然发现我的上一篇发不出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没有哪位读者可以告诉我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