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学中的困惑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主要的应用就是约分,约分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即可。在这一概念教学时,涉及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列举法筛选法或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概念众多,内容容易混淆。教学本节知识时,存在诸多困惑:

1.教材例题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求最大公因数,在概念认知时,易于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又不常用,该怎样取舍?

2.短除法作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常用方法,是否应该重点教学?要教学短除法,就涉及到分解质因数,教材为什么没有专门设置该内容,而是将这个知识点放在了“你知道吗”的拓展环节?

3.在教学完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是否需要加设分解质因数的相关知识?

4.分解教学目标和任务,每节课有重点的落实,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用两课时 (新授+练习 ),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用一课时,互质数及其判断用一课时,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两课时 (新授+练习 ),这样至少需要六课时,又会导致进度过慢,怎样设计更合理?

5.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概念又会混淆,如何让最大公因数的学习深刻而透彻?

由于设计不当,一股脑的将上述概念利用两节课时间灌输完毕,显然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太明确,这样又需要n节课的练习,且效果不佳……

问题,都是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小公倍数教学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