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高中毕业后,决定不在家乡上大学,也不打算接受人人羡慕的公务员的职位,因为觉得当地没有一丝活力。
他在不满18岁的时候去了更繁荣的外省,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做了4月的实习生,同时开始了大学法学院的学业。一年后他开始在一样商业银行做证券分析员,然而股市崩盘,公司倒闭,他的工作也泡了汤。
之后他在一家综合性报纸做财经撰述,一周3到4篇社论,如果有同事请假,得兼顾妇女版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小有成就,三年期间,已升职至资深编辑,还拿到了国际法和公法的博士学位。但是因突如其来的大变化,他必须离开这里,工作和生活必须全部重新开始。
是你的故事吗?还是你朋友的经历?
这份经历属于青年德鲁克,在他成为管理大师之前。而那突如起来的大变化就是希特勒上台,他下定决心离开德国。
查德鲁克生平这样的:
此处省略四页
德鲁克28岁移民美国,之前的经历一笔带过,其中还有不少笔墨描述了他的家族,因为他之后的成就实在不够篇幅写。而德鲁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旁观者》让我可以对他的成长路径一窥究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的开挂人生是如何起步的。
看德鲁克的职业早期的经历,他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做过很多探索,碰到一些机遇和波折,他早期的经历和决定为他开挂人生的奠定了基础。
1、在你年轻时就可能面临一些重大决定
德鲁克家庭在当地颇有声望,这样背景的孩子的传统路径是上维也纳大学,并在政府部门谋一份差事,已为他规划好了位置,如果他愿意,唾手可得。但是德鲁克对奥地利当时环境的感受是“窒息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沉浸在一战后恢复战前美好生活的虚幻中。不满18岁的少年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离开维也纳,逃离沉没的亚特兰蒂斯是他坚定的决定,所有长辈亲朋的劝说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2、经历公司倒闭和失业不是世界末日
德鲁克决定离开家庭的庇护,单飞,刚开始经受一些波折总是难避免。他的第一份实习在汉堡的一家贸易进出口公司,不算高大上。
他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的证券分析员,然而老字号银行居然也倒闭了,在金融业没什么就业机会时,德鲁克去了报界,重新利用他擅长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他简历上与此相关的经历最多是16岁在经济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讨论巴拿马运河对贸易的影响,幸运的是《法兰克福综合指南》录用了他。
希特勒上台后,德鲁克决定离开德国,去伦敦发展。陌生的城市,没有熟人,没有工作,怀揣着向往,以及担心和忧虑,年轻的德鲁克也许和今天创荡北上广深的年轻的心境有些许类似。幸运的他在到达伦敦的当天,就获得了一份工作。
同样的,在德鲁克离开伦敦去美国时,他也经历过短暂的失业。然而这些焦虑和担忧并没有阻碍他职业决策的方向。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所以公司倒闭或暂时失业并不是世界末日。
3、时间管理超人的绝技不过是一个目标管理的练习簿
追求上进的年轻人99%都会提到时间管理,认为成长最大的障碍是时间不够。来看一下德鲁克的学霸模式:1927年他读完大学预科(应该算高中),注册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到1931年,他就拿到了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在他获博士学位前,就已获得一份讲师的工作(为一位老教授代课)。期间还有全职的工作(商业银行证券分析员,然后是报纸编辑),显然他工作卓有成效,因而两年就升任资深编辑。德鲁克似乎还有多余的精力,因此他还作为独立撰稿人向其他经济类刊物投稿。
他是如何做到的?
德鲁克认为要把时间管理这一主题变更为成果管理,目标管理。德鲁克的秘笈是一个小练习簿,传承自他四年级的教师埃尔莎小姐,是德鲁克一生最推崇的教师之一。埃尔莎的方法是什么呢?每周和学生一对一沟通,沟通的内容是回顾上周情况,哪些是优势领域要提升的,哪些是短板必须补足,确认下周行动目标,这些都记录在一个练习簿上,下周再回顾,据说埃尔莎会像鹰一样盯着那些止步不前的事项。
德鲁克显然得其精髓,每当他碰到重大挑战时,他会将埃尔莎小姐的练习簿拿出来,持续推进行动,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一两个月将的学习等第从差点挂科提高到A,花三个月就完成博士论文。
当下,时间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层出不穷,然而回顾反馈才是真正达成目标的核心。
4、多参加有意思的活动,多认识有意思的人
《旁观者》也可以看作德鲁克的朋友圈,记叙了许多与德鲁克有交集的人物,那绝对是有分量的朋友圈,有奥地利战时的首辅大臣,有引领欧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有基辛格的导师,有报界大亨,有通用集团总裁。德鲁克记叙他们并非因为他们鼎鼎有名,而是因为他们丰富了德鲁克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所以他将这些显赫的人与他的奶奶和两位四年级的老师并列在一起,因为他们对德鲁克的影响同样重要。
德鲁克能够结识这些朋友或对手,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贡献者。他被邀参加经纪人编辑会,是因为他的投稿观点很独特,首辅大臣会注意到这个有独特见解的孩子,他也得以见识卡拉吕一家。他参加法学研讨会期间,是和克莱默推演对手盘的阶段,两人关心的问题相同,然后答案不同。德鲁克对大企业管理的观察和总结得益与他在通用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个机会也是通用主动找上门的,那是因为德鲁克出版了《公司的概念》这本书,而通用正在全面梳理总结自己的管理体系。
5、拒绝钱多事少的工作
德鲁克曾写道,虽然他也擅长做一个经济分析员,但他更希望自己是一位“教师和作家”,所以他拒绝了高薪的弗里德里格银行纽约业务员的职位,去追寻职业转型。
德鲁克不止一次拒绝了”钱多事少“的工作,一次是帕尔汗得知他要去美国,提供给他一份高薪工作,工作内容不清楚,“但必须只为他一人工作”,还有一次是鲁斯提供给他一份美国分公司编辑的工作,其实是想取代鲁斯自己的老朋友达文波特,因为他明显不胜任,而且鲁斯又开不了口。
德鲁克像避开陷阱一样,离开这些“钱多事少”的工作。这些工作束缚住你的自由,因高薪又无法舍弃,久而久之埋葬了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德鲁克观察了这些诱惑的真实结果,用他擅长的反馈分析法:后来接受了鲁斯诱人工作的才华横溢的继任者,在这个位置上沦落为碌碌庸才,德鲁克很庆幸自己逃离了这些陷阱。真实的职业是贡献和付出对等的,如果不是这样,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6、认真对待那些不付薪的工作
德鲁克很早就展现自己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天赋,他一直都在写作投稿。他擅于社会观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总结,投稿发表,分享自己的观点显然是他的一大乐事,在16岁时他就发表了经济专论,他也作为自由撰稿人在很多经济杂志上投稿,在他擅长的领域一直在磨练。不怕观点稚嫩,有偏差。
德鲁克对教育的热情,得益于他小学四年级时碰到两个非凡的老师。他在读博士期间就兼职讲师的工作,那是一份不付薪的工作,协助一位老教授教学,在教授不能上课时,代替他上课。源于他对教育浓厚的兴趣,他观摩了很多杰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钢琴老师的教学方法都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在美国获得教职与他这份不付薪的工作相关甚大,不仅是一份经验,还有他通过这份工作磨练的技能,以及他展现出的热情。刚好本宁顿学院选择教授的标准不是名气而是“会教”,它录用了德鲁克。
谁的25岁不迷茫?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必然会经历一些波折,也许会走弯路,也许会有试错。但是回头看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区别也许在于这段迷茫期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