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

01价值条件化

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性本善。但是家庭的亲密关系中也会出现问题和冲突。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是个大学生,有一次,她要跟母亲要苹果电脑,但妈妈并没有痛快地答应她买,而是说买一个别的牌子的电脑。如果特别想买的话,毕业后挣了钱可以自己买。基于妈妈的强势,只好妥协,买个国产的。

这个案例就涉及到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重要概念——价值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价值条件化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并不是个体自身的有机体评价的基础之上,也是个体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

现实中,孩子得到一种有条件的满足常常与他自身的经验相矛盾。他在以后的行为中就把父母对这种行为的不满作为一种价值条件,为了讨好父母,就不会做违背父母的事了。久而久之,就会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内化,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一旦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作自我概念时,他的行为就不再受有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规范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现实倾向,当他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知觉。这种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出现不一致,不协调。

02去价值条件化

去价值条件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自己。也就是说一个人变得更加开放,懂得与他人分享,能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内心变得丰盈,轻松,快活,自由。

王阳明曾在《致良知》中谈到,自己最了解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心存善念,对于自己身上的不完美就会加以分析,进而改变自己,从而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达到人格的完善。

    欢迎各位简友多提宝贵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值条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