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札记之三:当亚里士多德遇见老子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哲学的两个代表性符号。本文仿电视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尝试从这两种哲学思想并行同存关系比较的角度解读《道德经》。

上古的中华大地,从伏羲氏的手中诞生了一部兼三才、包万物、无所不言的奇书---《易经》,人类最早的哲学书籍。

几千年后的春秋战国,老子为换取出关归隐的通行证,连夜奋书,留下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道德经》,成为中国哲学的起源。

往后两百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写下了被那个特斯拉的牛人马斯克总爱挂在嘴上的第一性原理---《第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起源。

东西方哲学就此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道,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发源于《易经》,弘扬于《老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自然没有疑问,可怎么跟老外扯上关系?事情是酱紫的,札记二不是提到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即“道是形而上”,形而上又是什么东东?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研究的范畴。亚氏认为第一性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他的徒子徒孙觉得很有道理,可又不知道该归于什么范畴,就创新了一个名词“Metaphysical”,后人借鉴易经,把第一哲学译为形而上学,又称玄学。形而上者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存在的众多证据,但却说不清楚是什么。属于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抽象的理性思维,故而老子也称其“玄之又玄”(见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作为形而上学的巅峰之作,更是统摄天地人万事万物,成为哲学的终极理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札记之三:当亚里士多德遇见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