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人脉关系”其实无处不在,但很多人常常苦于不得要领,陷入人脉困境

①如果你不敢或不会社交,如何迈出第一步?

②指导你重新审视和发掘身边的人脉。

③如何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如何把熟人变成你的挚友和智囊?

④线上经营朋友圈的诀窍。

⑤职场上与老板相处之道。

我是康妮。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新书《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和大家谈谈哈佛商学院的人脉搭建法。

我从小生长在北京,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我在通用电气GE和韩国LG电子公司工作了三年,然后去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哈佛毕业以后,我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往返于中美之间。

在中美职场工作20多年的经历当中,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通过人脉的介绍得到的,比如我在大四的时候,就是我的同学闺蜜介绍给我的GE的工作,后来去LG也是因为我教过中文的韩国学生把我介绍到公司的。

从哈佛毕业以后,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哈佛的教授、同学、校友所推荐的。每一个项目的重大突破,也都和人脉有关。我特别感到人脉搭建的重要性。

现在我把自己这些年对于人脉的心得和经验都总结到了这本新书《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里。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为你介绍本书内容:


第一部分,我将详细地分析人们对于人脉的三个误区。

第二部分,我会讲述人脉搭建的“道”和“术”,包括三个核心观点以及两个实操技能。

第三部分,我会列举三个社交场景,包括聊天的艺术,线上社交的技巧和职场社交。


希望听完我的分享,能够拓展你对人脉的认识,并且积极正向地改变你的朋友圈。

01 关于人脉的三个误区

相信大家都同意人脉的重要性,但据我观察,很多人对人脉搭建有认知误区。简单来分,大体有不敢、不愿或者不会这三种。

先说说第一种:不敢。

不敢去结交,尤其害怕向上社交。自卑,没底气。很多学生跟我说过这种烦恼:“在酒会上或者行业会议中,看到那么多人,可我就是不敢去结交,往往做了会议中贴墙走的人物。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别人怎么会想和我交往呢?”

不自信的人在社会上大有人在,很多人从小就常常被大人拿来和别的小孩比较:“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即使孩子考了99.5分,家长也会提醒孩子要注意0.5分的错误,下次不要再错了。

在这种长期来自外界的负面反馈的作用下,孩子养成自信心很难。总是不由得内心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长大以后怎么能够自信地去跟比自己强的,层次高的人交往呢?

再看看第二种:不愿意搭建人脉。

往往感觉没必要去跟别人搭讪,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就行了,不愿去麻烦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麻烦。或者干脆说因为自己内向,不喜欢出去应酬。

为什么不愿意搭建人脉呢?说到底,是不屑。自命清高,不屑于此。他们觉得主动去搭建人脉是功利性的,有目的的,世俗的,很low。

但是活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有不求人的时候呢?邻里、同事间还要隔三差五还得互相求个方便呢。可是“不愿”的人往往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发现“人到用时方恨少”,自己平时因为不作为,而没有什么可以用的资源。

这时候要去求人办事,就更加印证了他们对人脉的“功利性”的解读。

最后一种:不会。心里想去搭建人脉,也敢于去社交,但是却因为没有掌握得体的方法,不能把握合适的度,而没有理想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

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闲谈。有的人热情过度,让别人感觉不舒服,马上拉起心理防线来。有的人不知道怎么去跟进,从而让一个热的关系变冷变僵。各种方法的不得当往往使人脉搭建成了一个大写的“囧”字 。

我想告诉你的是:人脉力并不只眷顾那些拥有交际天赋的人,也不是不可捉摸的魔法,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学到的技能。

很多人害怕失败,害怕受挫,他们担心自己的不完美。因为缺乏自信而不去社交,这其实是固定型心态的表现。

其实你可以试着用成长型心态去思考问题。把每一次和别人的接触都当作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其实每个人都从青涩走过的,我也不例外,在你看来遥不可及的大咖也是如此。

只要你自己心态足够开放,哪怕你表现青涩,那些真的值得你结交的优秀的有修养的人,也不会因为你小小的不足就嘲笑你,打击你。要知道,那些成功者最大的秘诀就是拥有成长型心态。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实用技能,就是列出恐惧清单,和事实对照。

比如,你的恐惧之一是担心自己笨嘴拙舌,会陷入尬聊。接着你认真地想象一下别人的反应和可能发生的场景,你很可能就会意识到:虽然我不是口若悬河,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更重视自己的发言,而不会过多地要求我去说话。

又或者你担心自己在饭局上没有认识的人而被孤立;但事实是,你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陌生人,别人有可能也感到孤单,你可以主动找单飞的人搭话。

再比如,你担心自己一定会搞砸这个讲话。而事实上,只要你做好准备,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你们仔细想想这些恐惧,绝大多数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心存友善的,不会公开去批评别人,而且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惧,你不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人。这个和事实对照的步骤,会帮你减少很多莫名的恐惧。

好了,到这儿,第一部分的解读基本结束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吧。

在社交中,大多数人会陷入不敢、不愿和不会的旋涡中。不敢,也许是你没自信;不愿,也许来自你对社交的不屑;不会,是因为你不得要领。

接来下我会谈谈培养人脉力的“道”和“术”,指导你如何从心理上拥抱人脉,以及如何做才能打造有价值的人脉。

02 培养人脉的“道”和“术”

从根本上讲,培养人脉力的核心观念有三点:

1. 保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对世界、对他人真正地感兴趣,渴望通过人和人的交往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对人的深入了解而认识他们的本真。

当你对别人感兴趣,试图了解TA 这个人,这就是对话的重点。当你对一个人感兴趣,你就会聊TA 感兴趣的话题,重点放在去了解他这个人的时候,聊天就不会进行不下去了。

从聊天中你能发现很多关于这个人的真实情况,比如说,TA 的爱好和家庭,TA 的欢喜和忧愁,TA 的努力和挣扎,这样你就对对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了。

2. 真诚、温暖是敲门砖。把你的真诚用言语、用行动,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光和温度,被你吸引。

真正的得体建立在真诚待人的基础上。把“真实”和“诚意”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步。“真实”意味着让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与其把自己包装完美,给别人留下好印象(impress others),不如去真实地表达自己(express yourself),让别人了解你这个人,接受真实的你。“诚意”以互利互惠为本。真诚地希望能与对方交好,希望能建立一个对双方都有所增益的关系。

3.一个好的人脉关系,是从为他人创造价值开始的。做事绝不要从利己和功利的角度出发,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为对方创造价值。

即使初次相识,在谈话中,你也可以细心地发现对方的需要,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说与你见面的人有点咳嗽,你可以帮她买点药或者分享一个偏方。比如你看到对方的办公室有某种球,就可以邀请他去看一次重要的比赛等等。

有的朋友常常问我说,我没有什么价值,比如我只是一个音乐教师,哪有什么价值能提供给别人?

我问她:“你对什么有热情呢?”她说自己对如何引导孩子有趣味地学习钢琴和音乐很有研究。我说:“与你见面的人很有可能家有琴童,家长和孩子之间发脾气,逼他们练琴的事情太常见了。

当他们知道教孩子有趣味地练习钢琴或者学习音乐,他们一定会对你的见解感兴趣,想咨询你的意见呢。这不就是价值吗?”

你最感兴趣的事,你的热情所在,都可以为别人提供价值。人其实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事情时是最有魅力的。所以集中精力在你的优势上面,做你热爱的事业。你自身强了,你的价值就会更大。

说到核心,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无外乎是这三个:子女、财富和健康。如果我们能围绕这几个核心问题,也是对方最关心的点,分享资源,给予支持和提供服务,那么这种分享就把我们带入到深层次的交往了。

掌握了以上三个“道”,下面我来具体说说你能学习的“术”,也就是如何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长久的朋友的方法。

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只说两个比较反常识的人脉搭建术。

第一就是朋友是麻烦出来的,你可以去找一点小事去麻烦对方。

很多人在搭建人脉上有一个误区:我不想麻烦别人,给别人添麻烦不好。他们从小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什么事情都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凡事不求人,好像这样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慢慢地就会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多与人交往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给予和索取应该是一个平衡关系。我告诉你,朋友其实是麻烦出来的!如果你主动请求别人帮你一些小忙,有助于信任的养成和关系的深入的。

比如,早晨我有时要上课,老公出差了,孩子们早晨要去学校上学,那么谁来送他们去上学呢?我会去找一个朋友,说:“今天不好意思啊,我有点事,你能不能帮我去送孩子到学校?”

其实在明尼苏达这么冷的早晨,要早起开车出门帮我送孩子,确实很麻烦朋友,但是这个麻烦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更深层次的联系和连接,会觉得更信任对方,更亲密。

下次这个朋友有困难,他也会反过来求助于我。别怕给别人添麻烦,求助于别人是给他人助人的机会。

你可能要问:是否什么事都要麻烦人呢?当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就要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了。请别人帮忙只能是偶尔的,必须是对方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这里面也有一个度。

比如你出门旅游的时候让邻居帮你收一下快递,中午让同事帮你带份饭,帮你打个卡等等。如果太频繁,太难办到,你给对方出了难题,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建议你找一个小事去麻烦一下你想建立更深关系的朋友。

第二个反常识的方法,就是和朋友分享自己内心柔软脆弱的部分。

很多人会说:我怎么能向别人暴露自己的脆弱呢?别人会怎么想我?觉得我很弱,很weak,谁还愿意和我做朋友呢?

将自己内心柔软脆弱的一部分拿出来与人分享,比如我们内心里真正关心的问题、疑惑和忧虑,包括子女教育问题,对健康的担心,对老人的担心等等,都可以作为跟别人分享的话题。

当你有了困惑,也完全可以去寻求朋友的意见,比如说事业发展的方向,跟老板同事的沟通之道,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等等。在你打开内心分享的过程中就可以建立更深的感情。

因为谁都希望和别人获得共鸣:噢,原来他也会有这样的恐惧,原来我并不孤单,I am not alone。这样别人能和你产生更多的共情,就更愿意把你算作自己人。

因为我母亲去世了,所以我在和好朋友谈话中我常常会提起对亲人的追思,这样往往会引起朋友的共鸣。我的朋友里面哪个失去了至亲,都会跟我聊一聊,我也用自己的信仰和经历来安慰她们,这样我们感觉一下子关系更近了。

回头想想,常常和我探讨事业发展、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分享喜悦与困惑的朋友确实和我更亲密。

分享是好事,但是如果你整天牢骚满腹、负能量爆棚,或者只传播八卦,恐怕大家也会疏远你的。另外,我要多说一句,我不建议把自己和配偶的纠纷讲给别人听,因为夫妻关系的问题是私密的,你对别人泄露的话,配偶可能会觉得是一种背叛。

好了。这一部分的解读就讲到这里,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想要培养自己的人脉力,有三点请务必谨记:保持好奇心、真诚、时刻想着为对方创造价值。在人与人的实际交往中,不要害怕麻烦别人,你制造一点小麻烦反而会有助于感情的升温。另外,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适当暴露出柔软脆弱的一面,也是增进双方情谊的一个方法。

03 场景化的社交实践

下面我想给大家几个场景案例,和你一起看看,在人脉搭建、社会交往当中,什么样的行为最得体。

我先讲讲聊天的五个层次。

美国的John Powell在他的《为什么我害怕告诉你我是谁》的书中分析了人与人沟通的五个层次。让我们把这五个层次想象成洋葱的不同层。

最外面的第五层——客套话。“你怎么样?”“忙吗?”问这种问题的人从来都不是真正要听你的回答。

第四层——闲话别人,议论别人,制造传闻,但这些谈话并不涉及自己。这个也很容易,聊跟别人相关的事,还不是信手拈来吗?但当这种闲聊变成传闻和绯闻,对人对己其实都不好。

第三层——想法和判断。到了这一层,我们就开始接触到真正的沟通了。人们开始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人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忧虑和保持戒备,因为如果遇到不同想法,为了避免异议,会顺从别人的论点改变口气,试图避免冲突和批评。

第二层——感觉和情感。我们开始分享自己包含在思想和意见下面的深层感受。很多所谓的朋友其实都很少能达到这一层的交流上。

最深层次的沟通——要求分享完全的情感和完全真实的自己。分享自己最深层的感情和情绪给别人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都不想暴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怕被别人评判,被别人拒绝。

真正的亲密朋友和家人才可以做到“我能告诉你我的真实所想而不被你评判”。

根据和对方认识的时间长短,联系的频率,感情的深度,是否自觉地互利互惠,以及是不是有血缘、家族关系,我们可以把人脉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包括和你相识年头长的,经常联系的,感情深厚的,而且你会经常性地给对方帮点小忙也常常受惠于对方的朋友,也包括你的家人。

弱连接是与你交往时间短,不常联系,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和投入,没有什么互利互惠的行为,没有家族血缘关系的人。如果要找这类人帮忙,需要自己主动发起行动去“激活”关系,比如校友、老师、孩子同学的家长、家人的朋友等等。

和弱连接吃饭,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跟别人从洋葱的最外层——肤浅的客套话,深入到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甚至深入到感情和感觉的层面。

寒暄客套,或者闲话和评论别人,都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正面的印象,所以吃饭时的交谈一定要避免这两类的谈话内容。

约见对方之前, 准备几个跟你要谈的工作/事务相关的话题去提问;或者根据时事新闻和对方交换看法和观点;或者就交流一些生活层面的兴趣爱好、周末活动等轻松话题,这些都会很容易地帮你过渡到第三层的沟通当中。

如果想真正把对方变成朋友,那就必须准备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进入到第二层的沟通中去。对事业发展的真实想法及情感,对子女教育的焦虑或者心得,对父母健康和养老的担心和矛盾,对生活激情的探索和寻觅,这些都可以作为饭局分享的深层次话题。

我刚才讲过,情绪的公开和外露在社交中很容易受欢迎。有时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反而会让别人感觉你更真实,也更容易喜欢你,愿意和你接近。当然首先他们要觉得你是有能力的人,这就要看你是否能把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成功地展示给对方了。

接下来,我就讲讲线上社交的技巧。

第一,如何在线上加好友。

我做了领英专栏作者以后,很多人都到领英网站上加我。几乎所有人都是用领英的标配语言给我发了邀请:“我看到了您的电子名片。您是我信任的职场人士,因此我希望邀请您加入我的领英人脉圈。”

出于礼貌,一般我看到这种邀请,只要这个人的档案里有头像,而且头像看起来是个正常人的话(不是动物,面具或者卡通形象),我一般都会通过这个邀请。

但是我真的成为他们的人脉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找到和我的连接点。加了我以后,对方也完全没有消息了,连个问候也不打。这样在网上加人有什么意义呢?即使你有上千个联系人,但这些联系人根本不能成为你真正的人脉。

微信结识别人也会有这个问题。在一些场合我们见到了一些人,可能当时是出于礼貌或者一时的热乎劲,你加了别人。之后,就再没有打过一声招呼,也没有谈起过任何问题,甚至你也没给对方朋友圈点过赞,你觉得这个人能是你的人脉吗?

我把这些没有联系的联系人称为你的“僵尸”联系人。他们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作为名字和头像存在着,仅此而已。这样不过脑子地加人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非常不好。

如果你想在网上加一个人,不论是你刚刚在酒会上亲自见过面的,还是在网上经朋友推荐的,或者是在领英和微信文章里扫了二维码的,请不要用模版,一定要亲自写一句话,特别是能够跟他建立起连接的话来发出邀请。

比如“老师,我常常看您在领英发表的文章,十分受教,特别是关于人脉的系列文章,使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我可不可以加您做好友呢?”

其实这样寥寥几句话的邀请,就能让你和别人人建立起了联系,让对方愿意跟你联系。

在加好友后,马上和对方打个招呼,写几句你对对方的印象啊,还有你对对方的了解。如果见过面的话,你就说我很高兴见到你,提一下让你印象深刻的对话,希望有机会进一步交流或者约着吃饭。

比如说我的学生,或者我公众号的粉丝,他可以写一下对我最深的感觉是什么,让我想加他这个人脉,认真对待他,这样的话,他问的问题,我会认真地回答你,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交流。

加了微信以后就要求对方开放朋友圈,也是非常不得体的做法。如果对方屏蔽你看朋友圈,肯定是有原因的,一般不会是不小心设错了。所以如果你一定强迫对方打开朋友圈给你,就是越界了,让人觉得不得体、不舒服。

其实我们通过工作关系或是网上关系加的人,我一般不会开放朋友圈,因为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私人信息:晒娃、美食、旅游等等,朋友圈是我和远隔重洋的家人、同学及老朋友保持联系的一个手段,让大家知道我的近况。

对弱连接我什么时候会开放朋友圈呢?那就是当我发现了与TA有一个很深的联系的时候,比如说是校友,有共同认识的亲密朋友,或者是和我互动非常多的人,而TA也是朋友圈活跃,有趣,和我有共同点的人,比如说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些自己从来不贴朋友圈,却非要看别人的朋友圈的人,我只能“呵呵”了。

第二,如何在网上保持联系。

不论是微信还是领英,在加了好友以后,如何让这个人脉不僵呢?选择好联系对方的节点非常重要,既让人知道你没有忘记TA,又不能过于频繁招人烦。

如果你们是微信好友,那么线上的互动更加私人化。在对方朋友圈下点个赞,时不时地发个评论,表现出你对朋友生活的关心和关注。

评论怎么写?以前我看过一个帖子,专门调笑爱发朋友圈的人的真实心理,告诉大家应该去揣摩别人的真实心理去评论。我觉得人本身就是社会的,期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发朋友圈自然无可厚非。

但你写个评论还要仔细揣摩对方的心思,不免太累了,也有失真诚。所以我的建议是不用人人必赞,条条必赞,那样恐怕你一天都要浪费在微信上了。

要学习找亮点。比如一天我看到一个餐饮画报的编辑贴在朋友圈上九道做得非常精美的西餐,我就评论:“拍得真美。”她马上回应“手有神器。”我再回应:“你指的是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吗?”她回了“你说得都对。”

我们虽然只是在一个共同朋友的饭局上见过一次面,但是相信用心的评论对方一定不会忘记我。

另外一个网上保持联系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人建立连接。

很多人虽然不常见面,但由于网络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做连接者,人脉达人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做到。

举个例子。我商学院的学妹问我是不是认识在美国做地产投资的基金,我马上想到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在波士顿做这方面的,我就用微信把他们俩连在一起了。我的大学同学开始做澳洲葡萄酒生意,我想我在上海认识很多餐饮界的老板,他们可能对葡萄酒有需求,我就把他们介绍在一起。

当然做这样的连接的前提是一定要事先征得朋友的同意, 我会告诉朋友我看到了TA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合力,所以有心促成。

网络上的交往只是第一步,在网上认识的重要人脉,只有发展到线下的见面和深谈,才有可能转化成强连接。我一般在网络上面经人介绍的,或者我认识的重要人脉,在最初网上交流以后,我肯定要想办法约他们见个面喝个茶或者吃个午餐。

虽然是头一次见面,因为有以前在网上频繁的互动啊,或者关注对方的朋友圈,你就会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见面的时候,也不会尴尬,反而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和透出来的亲切。

第三,如何经营朋友圈。

我觉得每个人对隐私的敏感度不同,如果你出于安全考虑,完全保护自己的隐私,那么不发朋友圈,也是是值得尊重的。如果你限定朋友圈三天可见,我相信最近一定是你加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人,你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情况,所以想保护自己。

但是你反过来想想,当你加了一个人,你肯定是想去看看这个人的朋友圈,想增加对你对他的了解。但当你打开以后,看到的是三天可见,或者里面完全没有内容,是一条横线,那你内心里肯定是有一定失落的,就好像被你邀请进了院子,却发现原来所有的门都是关着的。

其实与其限制自己的表达,不如给朋友们分类。由于我最近加了很多因为工作而加的非私人朋友,我就会给他们加上“非私人关系”的标签,这样在发一些家庭信息的时候,我就会排除“非私人关系”的阅读。

但是一般我要转发个人观点及关注的帖子比如最近读的书,看的电影,聊的话题,公益活动,认可的文章和观点等,我就会开放给所有人。

但是如果你想有效地搭建人脉,并且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恐怕朋友圈的经营你要花一些心思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品牌,三娃马甲线女神是品牌,中年油腻男子也是品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个自主经营的品牌——在线上,在朋友圈里。如何经营要看你如何对待。

我常说:如果你不能暴露自己柔软真实的一部分,别人就会觉得你很难接近,很难和你成为朋友。那么朋友圈就是一个你可以做真实自己的地方,也是你展示更好的自己的地方。

我认识一个做职业教练的朋友,她说自己朋友圈有时会发工作相关的信息,有时会发点儿有意思的自黑的段子,有时发一些家人好玩的故事,她充分利用会讲故事的能力,构造出一个有才,有趣,有识,吸引人的朋友圈。让别人想要接近她,了解她,来上她的课程。这就是一个经营朋友圈成功的案例。

所以说精彩、丰富、多样的朋友圈就好像是你自己品牌的一亩三分地,如何经营还是要花些心思的。自我品牌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是帮助你管理线上人脉的一个有效手段。

最后,我想跟大家聊聊职场社交中常常被大家忽视的一个工作,如何“管理”老板。

第一,了解老板的工作习惯。

我会问老板TA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他是以听为主还是以看为主呢?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曾提到以上两种工作方式。

以看为主的领导需要先看到文件,数据或提纲,然后再听下属汇报。对这种风格的领导,你是不可能从楼道里的一番对话知晓其决策的,TA需要先看数据,仔细分析过,才可能跟你深入讨论这个事情。

以听为主的领导却是需要你首先亲自汇报沟通,再看纸上的文字。如果你花很多时间准备报告,直接把报告呈现给TA,TA可能要把报告推到一边,而直接问你,你的重点问题是什么,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当你掌握了你老板的工作方式,以后的交流和“管理”老板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了解老板的期望。

作为下属,主要工作是执行老板的决议和计划,执行力是老板对下属最基本的要求。你一定要把老板的期望搞清楚,省得用错了劲儿。

当你拿到一项指令或任务时,务必要问清楚项目的截止日期(deadline)是什么,你需要的资源是什么,重要里程碑是什么,及核心人员是谁。

一旦在执行中出现了不能控制的问题,千万不要捂着、盖着,试图掩盖问题,或者拖着不解决,一定要及早向老板汇报。但是不要只是带着问题到老板那里,要在汇报问题的同时给出一两种自己准备的解决方案以供老板裁决和参考

第三,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意见。

大多数老板都喜欢爱动脑筋的下属,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机器。

同样一个任务,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执行,要多思考,如果有好的想法,要和老板沟通,取得共识。如果老板否认了你的想法,也不要有挫败感,尊重他,不妨按照老板的意见去执行。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当时初入职场,公司每次开会她并不像别人一样只是带着耳朵听一听,她心里总会盘算如果老板问到我这个问题,我怎么去回答呢,我怎么归纳处理这些信息呢。

结果有一次大老板真的叫到她,问她的想法,她就一二三四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说了出来。一下子她的能力和智慧就得到了老板的重视和认可。

第四,工作主动,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你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感染他人。

当我还是职场菜鸟时,总是会很快地完成老板给的任务。因为我最不喜欢无所事事,所以我就会常常跟老板说,您今天还有什么其它事情我能去做吗?老板也很喜欢我积极的工作态度。

随着工作范围和完成任务复杂性的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

等我到了职场老兵,就不能满足于跟老板要工作,而是应该动脑筋想想自己还能做哪些事情,解决哪些问题,给公司增加价值。这就要求你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源拓展新的领域,考虑到老板还没有想到的事情。

第五,使自己的老板更成功,老板也会帮助你更成功。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韩国公司。作为刚入职的职员都要从复印、冲咖啡这种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老板曾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的工作做好了,我的工作才能做好。我的工作做得好,我们中国的总裁才能做好。所以不要小看你的任何一项任务。”

他的一番话让我很有使命感。当我做公司内部审计,熬夜到凌晨,把分公司的账目对得一丝不差的时候;当我负责政府关系,把公司总裁与政府的外事活动安排妥帖的时候,我的老板都会受到嘉奖,老板也会由衷赞美我的工作做得细致,给我颁发特别奖金,并给我写了热情的推荐信,对我后来申请哈佛商学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六,别为自己找借口,做有担当,令人信赖,可以依靠的下属。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有可能是无心之失,有可能是当时能力不及。别为自己找借口、不要指责他人,而要有所担当。其实,老板是非常有能力的明眼人。

当你积极找出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力图把损失降到最小,而不是推脱、推诿的时候,老板会觉得你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会将更多的机会给你。

第七,和老板建立良好的关系,从沟通开始。

尊重、信任、理解,都是由沟通开始的。每一个老板都需要知道下属在做什么,他可以是放手型的,对你有信心,不过度管理你,但是下属的责任之一是让老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能由于你的傲慢,或者自满,或者忽视,而不和老板沟通 。

每个下属应该至少每周跟老板汇报一次,面对面口头上最好,这样你可以马上收到老板的反馈,也能看到对方的情绪,不会发生误解。

如果实在由于出差或时间凑不到一起,也要至少电话上或者邮件沟通一下你在做什么,取得了什么进展,遇到了什么阻力,你怎么克服或者需要什么帮助和配合。

这样老板他也会感觉被尊重,有参与感,有自己的价值体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对你的工作也会更关注,给予必要帮助,对你的事业的成功有所投入,也会更积极地为你的成功提供助力。信任其实就是一点点建立的,如果没有沟通,如何建立信任的关系呢?

第八,私人关系的建立,找到自己事业上的导师(Mentor)。

一个好的老板,通常善于发现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成长。所以跟自己的老板交流,为自己的事业路径(career path)做个打算,也是下属应该主动找老板商议的话题。

如果老板以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你提出了这个话题,就会引起他的思考,他也许会和人事一起协商,或许会和其他部门领导一起研究。

总之你可以给他一段时间思考,然后再和他坐下来商量一个提升计划。感谢TA给你创造的任何机会,你可以送感谢卡片、写感谢的邮件、请老板吃饭或者赠送一本对你有启发的书。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建立跟老板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的事业生涯中,老板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一起工作时间的增多、信任的增强,老板很可能回成为你的终身朋友。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内容。

与人聊天分为五个层次,如果想要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甚至变成好友,就要像剥洋葱一样,朝着最里面的核心方向前进,代入你的真情实感。

在网络上的社交,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当中,我分享了如何添加好友,如何维系关系,如何经营朋友圈的技巧。

在职场社交中,我以“管理”老板为例,教大家与老板相处,甚至把上司变成事业导师、人生导师的方法。

作为整本书的总结,我把自己对于人脉力的定义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能够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朋友、智囊和知己的能力;

2.能够识别他人身上的优点,并能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的能力;

3.能主动为他人创造价值,并能把人和人连接起来的能力。

当你拥有人脉力,不仅你的事业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助力,你的生活也将更加丰富多彩,你的内心也将更加充盈丰润。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人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