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以从一般到卓越——品“天才”三书

成人学习向来目的性很明确,我发现天才三书是因为:为什么别人的阅读是那么高效?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别人的学习效能,工作效能会是你的几倍?为什么别人面对纷杂的现象可以快速建模,一针见血道出实质并且非常漂亮的提出好问题?这样的人是怎么练成的?

朋友最先推荐一本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之后我发现它一直在讲《异类》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澄清,还有之前学习生涯与人生设计认证的时候,赠送了我一套书,当中发现有本书名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但不是格拉德威尔写的,就这样发现这三本书的连接性,所以拿来一起读会非常有意思,相当有意义。这也是高效读书的一种方法。

《刻意练习》这本书是花费我最长时间的,大概13个小时32分钟,《异类》6小时50分钟,《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花了大概3-4个小时。

《刻意练习》在微信读书APP上的读者有21.2万人,《异类》有2.6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4.2万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这三本书的热度相当不错,《刻意练习》领衔很多,这本书是相对来说非常严谨的心理学类丛书,作者出生在瑞典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最先是研究记忆的,成果斐然,但是真正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刻意练习》的价值还是源于很会讲故事的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他是畅销书的作者非常懂读者心理,讲故事能力很强,因为这本书让大家更注意埃里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格拉德威尔让10000小时天才理论被大家所知道,对于还有很多:知其然,还希望知其所以然的人来说,《刻意练习》这本书就会摆在他面前,真正想要懂明白一般到杰出或者书中讲的大师,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你还依旧保持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那么看完《刻意练习》后,你可能会冒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存在天赋的话,为什么有些人的智商就是比他人更高?为什么他的实验对象有些可以完成他的实验目标且做的很卓越,而有些却不可以呢?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枯燥无味的持续有目的的练习下去,那么耐得住考验和枯燥?她的热情和专注力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有这个疑问,那么第三本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美国作家Daniel Coyle写的,可以解读这些,但是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神经学中提到的髓鞘质,它作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做验证,它还处于研究发现的初步阶段。他书中提到的精深练习跟刻意练习是同一个概念,自己还写了一个公式:天才=一万小时x精深练习,归纳出三个秘技:学会精深练习(刻意练习这本书有具体案例部分,可以模仿学习);保有激情;伯乐。

看完这三本书,你会知道名人名言中:天才是1%的天赋(灵感)加99%的努力的缘由,也会知道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教学设计中按照7/2/1模型来设计也提出场景化教学而不是以前的去场景化教学?为什么做培训项目的时候那么重视反馈?为什么复盘这个词成为企业管理和培训的热词?为什么对标学习是那么的重要?

有机会,可以把对如何高效学习?如何提升培训效果?如何增加工作效能?对标学习如何更有效?对类似这些话题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共创对这三本书品读的读书会。

最后说一下:这三本书重要的是《刻意练习》这一本,这本书当中的重点是:什么事刻意练习?什么是心理表征?如何创建心理表征?刻意练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他两本是可以更好补充你对《刻意练习》的全面理解,也了解它实用的限制条件,其实如果Doctor Brain的书出版了或者借用CareerDNA的模型,你就可以更充分用好《刻意练习》提到的技能,让你知道你是更适合从一般到专家,还是一般到博学家,还是成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伯乐?

j��2��5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可以从一般到卓越——品“天才”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