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井水河水

我们一生会遇到三类人,一类会成为我们毕生的亲友,一类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还有一类,则注定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对手/克星。

公元1068年,宋朝第6位皇帝即位,是为宋神宗,一位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君主。不知该庆贺还是惋惜,他遇到了一位与他同样远大抱负跃跃欲试的臣子——王安石。

公元1069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改革变法事宜,改革的大幕刚刚拉开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朝廷之上,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的新党和以司马光欧阳修等为首反对变法的旧党展开政见之争,刚刚踏上仕途的苏轼自然不可避免的陷入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究其原因,苏轼本人是反对改革,或者说反对王安石这么暴风雨式的改革,另外苏轼与欧阳修这些重臣的关系,因此政见也多少会收到他们的影响。总之,争论的结果就是,皇帝无条件支持新法改革,司马光被贬,移居洛阳,在那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欧阳修辞职,居颍州,苏东坡当时任一个史官,还没有什么实权,对这些发生的事情一一看在眼里,实在忍无可忍,给皇帝连上了2封奏折,以及一封“万言书”,痛批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弊端和损失,并且警告皇帝如果这么做会出大问题,但没有引起什么效果。之后,在主持一次乡试考试时,他出了道题目: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公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论独断》

彻底激怒了王安石,让他的亲信谢景温诬告苏轼,并不断在神宗面前上眼药,时间长了,皇帝也对苏轼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并有一次问了司马光。旧党重臣一个个离去,使苏轼逐渐独木难支,他也意识到苏王已成井水河水之势,再待下去势必对自己不利,因此借机向皇帝上疏,请求调离中央,主政一方。宋神宗还是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的,也有心让他到地方上历练历练,磨磨性子,于是准备安排他到颍州做市长,但遭到王安石的反对,只能做一个县长,但最终皇帝权衡后还是决定,让苏轼任杭州通判。

此一去,对苏轼而言是苍龙入海,野马脱缰,离开了官争的中央,开始发挥他出色的执政才能。

(六)井水河水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井水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