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若不拒万次 只成作者不成家

   任何作者,包括著名的作家都会遭遇拒稿的问题。可以说,但凡想要吃写作这一碗饭的人,都绕不过这个坎儿。只有使自己变得勤奋更高大才能迈过一般的小坎儿,只有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才能架梯腾云翻过一般人可能都不一定能遇到的大坎儿。

   拒稿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包括作品的文学性、科学性、逻辑性、思辨性、哲理性、人文性等等都是作品可能被拒的重要理由。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两个字:质量。作品的质量是作品的生命。作品的质量如果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即使能够发表这个文学作品的单位是自己家开的,也是没有办法发表出来的,因为它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没人愿意冒着风险替别人发表质量不合格的作品,因为它代表着你不负责任、显示出你品味差。但是也没有人有理由拒绝质量高的作品,因为这对作品产出方与作品接收方都是有好处的,可以说双方都会从中收获经济效益和精神文化效益。所以质量是最关键的。作品的质量主要由作者来把关,这就要求作者有足量的阅读,之所以说足量而不是大量,是因为阅读并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只要它能满足创作者的全部要求,就算阅读量并不特别大也是不成问题的。此外还有作者的人生经历、人文修养、科学素养、基本的文学知识储备和文学训练等都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要素。

   当然,虽说没有人会拒绝高质量的作品,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投稿中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因此引出文学作品能否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作品审阅者或者说文学编辑的问题。能够为作品把关的人其基本文学素养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于是问题就出在了文学判断方面。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编辑心中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文学也是不断演变的。这个时代好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未必在下一个时代还能继续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相反,这个时代不被接受的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未必在未来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喜欢。问题就难在编辑也无法确认手里拿着准备扔进垃圾桶里的或新或异或奇的怪物或者怪物的创造者是否是文学界的“新能源”。“万一不是呢”基本上占据优势,因为如果判断“是”,则意味着面临风险,自己拿着的可能并不是太高的收入是否值得为之冒风险呢?所以“万一是呢”总是深处尴尬,因为它本来就是万中取一的小概率事件,不然人人都可以引领新的文学风潮了。

   不过对于作者来说被拒稿永远是有两面性的。卓越的作者不会被拒稿而打倒,而是借着被拒稿而使自己变得清醒,变得更冷静,变得更理智,变得更有创作的热情和激情。为什么我的作品会被拒呢?作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疑问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进步力量。它预示着作者开始以更客观的角度和姿态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作品。如果能将这一审视和反思进行到底,作品自然会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支撑作者走下去的关键就是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物质承受能力。有些人倒在了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有些人倒在了物质承受能力方面,更有一些人两方面都欠缺都匮乏。

   我之所以说“投稿若不拒万次,只成作者不成家”,就是考虑到了这几方面的问题。写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验,是一场个人的战争。它考验着个人的方方面面。投稿被拒万次当然是个夸大的说法,但也表明这样的作者是任何内在和外在的障碍都打不垮的。当然,投稿被拒绝万次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作者多少有些不开窍,多少有些照着自己的标准走的冥顽不化。这也是对“不得志”的作者的警告。真到那时候该改变的绝对是自己了。不过,自古以来的事实是作者多,作家少,也无可厚非。可以“非议”一下的是一些有这方面才华的人因为着上面提到或者没提到的原因最终没能升格为“家”。只是现在的情况比之以往是更加突出了。毕竟这是一个出书的比看书的还要多很多的浮躁年代。

   如何实现突围是一切不成“家”的作者共同面临的人生命题。清醒者不妨结合自己的创作历程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命题。我期待更多“家”的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稿若不拒万次 只成作者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