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观影《夏洛特烦恼》后感

2019-07-12 观影《夏洛特烦恼》后感_第1张图片
image

《夏洛特烦恼》在一开始抛出了一个哲学问题:“这一刻我作为男人的最后一点尊严都没有了……可能天注定了我这一生都会是个笑话,我从来没有做成过一件事,而更可悲的是,‘我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这里时我在对号入座,这么几句话把人拉进了主人公的情感生活里,面对“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问题,我哪里又有什么答案。

然后电影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梦,做了风光无限极度奢华的梦。在这个梦里我们得到了作为人世间最豪华的一切,豪宅、车子、美女和花也花不掉的钱。影片最后夏洛弄明白这些奢华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个真心爱他的黄脸婆,还有平平淡淡,却又幸福美满的生活。可看到这里我还是在问自己,我想要的也是如此吗?

追求幸福是人们永久的话题,幸福其实是感觉,是周围人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和生活中都能得到家人和朋友们的认可,能够活得有尊严。为了尊严,人们拼命赚钱,车子票子还是我追求的目标。虽然知道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但仍然觉得没有它们生活还是少点啥。还是执迷不悟啊!我总认为自己能平衡一切关系,自己能鱼和熊掌兼得。自己能既得到夏洛梦中的生活,又拥有幸福的家庭和生活。

于是看到夏洛作为富人却精神空虚的生活,还颇为不解。自己总在做梦想拥有一切的美好,一切自以为的美好都能收入囊中。我认为这才是完美的生活和生命。难道大家都不这么认为吗?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是充满着富人们想拥有完满精神生活却不可得的写照?可能是我书读的少,生活阅历也少,书上说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总让我觉得怪怪的,说到底我的贪心还是蛮大的,既想成佛又想当国王,如果这事儿能兼得,为什么佛陀作为圣人却不去选择,而非要选择去苦修成佛呢?书上的道理虽然逻辑上清楚,但我的贪心作怪,总想飞蛾扑火一般死不罢休。

为此专门查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它出自孟子的《告子》上篇中的鱼我所欲章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其实当时学的时候都没弄明白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明明两个都想要,两个为什么舍弃一个呢?所以特地问了语文老师说“鱼在水里,熊在岸上,岂能同时捉鱼又捕熊。是的,如果只有一次机会,那只能做出选择,所以,要选择利益更大的,所以是熊掌。”我想孟子在这里是做个比方,是讲如果两个必须选一个是想选哪一个的问题吧。他说的重点是如何做选择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和夏洛的梦境是多么的像,名利地位财富都是平凡的我所贪着的东西。但如果这些都和我要追求的幸福相悖离时,估计我也会做出和主人公夏洛一样的选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12 观影《夏洛特烦恼》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