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最近一周,线上教学在很多地方开始正式实施。线上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适应吗?存在哪些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近日,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了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学生线上教学情况调查,样本量很大,对改进我们线上教学十分具有参考价值。此外,浙江省教研室还分别对初高中开展线上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一起来看。

问卷样本有多少?

这次问卷调查针对全省展开,样本量也是很可观的。共收到有效问卷558982份。在所有回答问卷中,初中生共有397658份,占比71.1%,普通高中生共有161324份,占比28.9%。小学生不作为调查对象。

被调查者中,参加了或者正在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活动的占比96.0%,可见当前线上教学已成为浙江省初高中教育教学的常态。

问卷调查了什么内容呢?

一是对现状的调查,即是否开展线上教学、如何开展(作业布置提交等)

二是关注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适应度和满意度,例如针对教师态度、能力、资源、平台等。

调查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浙江省主要的线上学习方式为直播(直播参与的课程总占比89.1%),其中 纯直播的占比最高,达到51.8%; 单纯以资源包形式和以录播+资源包形式的学习方式占比最少。

小编了解到,据老师反馈,直播效果要好于录播。


浙江省线上学习方式类型及占比

问卷还对学生作业提交方式和每日课程数量、每节课时间进行了统计。


线上学习中作业完成及教师批改方式汇总


学生每日线上学习课程数情况图


线上学习中每节课学习时长情况图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关注度较高,基本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电子作业(82.0%)。在作业批改方面,学生做完之后大多数(61.0%)发给老师,老师对电子文档进行批改,也有部分(21.0%)是老师提供答案,学生自行批改。随着当前教材和作业本寄到学生手中,这一现象可能会有所变化,纸质作业占比会得到提升。

另外,初高中学生线上学习平均每日课程量为5.31节课,其中每日5节课的比例最高达到34.5%。学生每节课学习时长中超过40分钟的占比最高,接近一半(49.3%),30-40分钟的也有36.4%。线上学习的时长过长或许是影响学生满意度和视力的因素之一。

学生们对线上教学满意吗?

研究有以下三个发现:

学生对于特殊时期组织线上教学整体态度非常支持。

学生对于特殊时期组织线上教学整体态度非常支持。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否已经开展线上教学,其都对在疫情期间组织线上教学来解决学习与疫情的矛盾这一事情比较支持。有接近9成(88.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想参加线上课程,接受老师指导。只有5.1%的学生对线上教学较为抵触,更喜欢自己学习。

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但非常满意的人数较少。

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但非常满意的人数较少。

数据显示,学生对当前线上教学满意度比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达到82.9%,这是对一星期以来线上学习的认可。但需要看到的是,本道题目中回答非常满意的人数只有46.6%,比任何一个要素满意度都低,显然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仍存在一定想法,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对各要素满意度均较好,对教师态度最认可,对平台满意度最低。

学生对各要素满意度均较好,对教师态度最认可,对平台满意度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对线上教学各要素(老师的态度、老师的能力、线上教学资源和质量、平台)学生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学生最满意的是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工作态度,达到了98.1%,可以看出老师的辛苦奉献。

四个因素中,学生对于平台的满意度最低,一方面由于初期平台的拥挤和卡顿导致学生有所怨言,另一方面平台也承担了一些学生的负面情绪,例如钉钉软件的“一星事件”就是学生对于平台不满意的体现。

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哥再带大家看看向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提出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的建议以及高中生线上学习的建议~~

问题1:如何结合当前抗疫形势,促进高中育人方式转变?

线上教学既是当前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的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普通高中育人和教学方式转型的重要契机。

建议 高中生:

坚持五育并举,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特别要积极关注当下新冠肺炎的发展态势,学习广大医务人员和抗疫志愿者们英勇无畏、热血逆行的先进事迹,认真思考新时代每个人与社会、环境、政府乃至世界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议 老师:

教师要逐渐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全面阅读、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

以思想政治课为例,一方面可通过专题教学、学科渗透等多种形式,探究本次疫情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哲学层面来思考人与自然、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总结梳理疫情防控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措施和行动,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剖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和认同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和意义,体悟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蕴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可布置专题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搜集和整理疫情相关材料(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既要读课本,更要读社会;可设计开放性作业,如为社区撰写宣传标语、撰写倡议书、小论文等,并在线上进行交流展示,通过网络进行推送;可安排教师、邀请专家和家长乃至学生等开设网上抗疫讲座、分享抗疫故事,并让学生撰写听后感,等等。

问题2:线上教学是否需要按平时上课一样排课?每天安排几节课为宜?

建议 老师:

受时空、网络、近视防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线上教学不应该把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硬件准备、切换以及知识梳理、思考和活动的时间。根据前期各校的线上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每天最多安排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

并且高一、高二与高三应有所区分,高一与高二的实际线上授课时间以30分钟为宜,留下10分钟作为教学内容的整理。两节课之间应安排20分钟的休息与调整时间。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

以生物学科为例,目前省内许多学校根据当前形势,前置了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基因测序、微生物污染、传染性疾病与免疫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与情感。

学校教师还可积极尝试果酒与果醋的制作、馒头的制作、微生物与发酵等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宅家生活增添乐趣和成果体验。

建议 高中生:

线上排课没有平时上课的课程紧密,更多的要 关注自身健康,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问题3:除了文化科目以外,要不要安排其他学科活动?

建议 老师:

在安排线上教学活动时,必须适当适时安排音体美和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活动。这样做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避免线上活动时间过长而对身体特别是视力造成的损害。

例如,可以发挥艺术陶冶性情、调节身心、丰富精神生活等功能,通过开展主题创作、写生、绘本创作动漫、书法、手工制作,以及向学生推荐经典音乐作品,指导学生与父母一起聆听、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体验艺术之美、生活之美。

建议 高中生:

居家运动的时间不宜和线下体育课同时间段,建议利用课间时间适当活动10-20分钟,傍晚时安排整段时间40-60分钟。内容最好是:

(1)强化拉伸类(尤其是头肩颈、腰背臀等);

(2)强化力量、心肺耐力的组合性学练,并辅以系统性的健身知识;

(3)给予周期性锻炼计划的示例,因人而异开展运动;

(4)根据自身需求自选音乐、自编(创)动作进行组合和间歇性锻炼;

(5)选择一些锻炼软件和高质量健身视频。

问题4:学校教师全员上课,还是备课组(团队)分工合作?

建议 老师:

为了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吸引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线上学习之中,我们建议,学校各学科组推选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好线上教学技能的老师轮流担任线上任科教师,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则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资源的组织、作业的设计和批阅、教学过程同步听课及答疑等等。

这样做,既能体现学科团队的优势,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教师数相对较少的学科和地区也可采取区域协同的方式。

例如,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第一阶段的直播主讲某老师曾担任过全省首门网络直播课程试点,具有丰富的直播教学经验。为弥补实验和直观教具的缺陷,备课组其他老师多渠道查找资料,剪辑了如“石墨的结构与性质”“人造金刚石”“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程”等小视频,与学生一起画丁烷、金刚石、氯化钠、干冰等物质的球棍模型等,并结合抗疫知识实时为学生释疑解惑,进而突破“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的教学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5:采用何种教学形式,直播、录播、微课还是翻转课堂?

建议 老师:

对于新课教学,我们建议采用“直播+资源包”的形式。

直播互动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方式,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资源包则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对于专题复习、试题讲评等,可以采用录播、微课等方式。一些专题性内容甚至可以放在平台上,供学生随时调阅学习。

在前期的线上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也采用了课前学案导学、课中解疑释难、课后针对性练习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数学学科为例,由于导数等概念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对思维水平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可采取“录播十直播”,即课前提供相关微视频供学生在家自学,上课时教师作深度解析,达到深入浅出,深度学习的效果;概念、法则、公式应用类及习题课可让学生课前尝试解答,课中直播教学的方式;数学建模、课本知识拓展内容、高三典型专题复习等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教学;而数学文化类内容则可选择一些有趣的微视频供学生自学。

问题6:如何遴选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建议 老师:

目前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在组织和选用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学案、习题以及相关阅读材料、视频等)时一定要精心选择,所选资源应充分考虑学生使用的适切度(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以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建议学校和教师优先选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之江汇等优质资源网站的教学资源,鼓励老师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发和应用个性化教学资源。

问题7:高三复习迎考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高三教学的效率?

建议 老师:

高三的线上课堂可以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阐述对某个试题、某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那样做,必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

建议 高中生: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因此,高三学生在家中最好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自主梳理学科知识点,深入研究高考的命题意图、考查方向和答题要点,深入思考各学科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语文学科,主动了解当前疫情发展情况,关注社会现象,浏览相关新闻、报道,思考当下特殊生活,并用自己的笔记录、描述、评论。相比大量“刷题”,这样不仅更具教育意义,更显生动活泼,也符合近些年高考语文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情境更加具体真实、答案更加多元开放的趋势。

相信这样的复习对语用题、写作题等相对“灵活”的内容会更有效。对其他相对“稳定”的考试内容,则应偏重方向、方法的指导,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考点体系”。

问题8:如何控制线上教学活动的内容、难度和进度?

建议 老师:

线上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线上”的实际,一般不选那些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或者需要实验加以证实的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加工。

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如利用各种在线交流群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以利用论坛、社交平台等与网友们探讨。线上教学要把握好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进度,切忌满堂灌、赶进度,一般在一个教学时长内,以解决一到二个核心概念或者关键问题为宜。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中关于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将问题解决过程分解为问题抽象与建模、算法设计与优化、程序代码编写、程序调试与完善等几个关键环节,利用2-4个教学单元,引导学生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问题9:怎样布置作业,布置怎样的作业,作业如何反馈?

建议 老师:

适当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和检验线上教学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线上学习的信心。

教师可积极应用不同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和小程序,本着方便、高效的原则布置课后作业。客观性作业可采用平台自动批阅、随后提供正确答案的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观性作业可通过学生拍照上传、教师批阅或师生线上交流讨论、互评互学等方式展开。前期的线上教学实践中,不少学校和教师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某教师于9:00-9:40在钉钉班级群讲授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直播课。备课组长在高一年级所有班内的“家校本”栏发送巩固性(不超20分钟)和预习性作业,各任课教师通过建立的钉钉班级群或微信小程序,让学生在群里讨论和上传作业,同时结合语音答疑和微课展示,要求学生在19:30点前上传巩固性作业,教师在20:20前完成作业批改,并将标记为“优秀”的作业分享到班级群内供全体学生学习,最后于20:30前公布详细答案。如还有同学有疑难,任课教师再进行个别在线辅导。

这样的作业运转方式既能有效达成作业的目标,也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可管理。

问题10 :现在不少学校请家长上传学生学习时的照片,以此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方式是否可取?如何加强家校合作,提高线上教学的实效?

线上教学对学校、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线上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切忌把责任都推给家长;要信任学生,上传学生学习时照片的做法不但浪费时间,更无益于师生、家长之间建立信任。

学校和教师要让家长了解线上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指导家长为学生准备好线上学习所必需的硬件,并努力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要努力避免因软硬件等各种原因可能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焦虑和失败情绪。

最后:

家长也要信任和支持教师的线上教学工作,家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共同为学生的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