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品读曾国藩


读完了《战天京》这本书,又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书。作者写这本书所做的考证十分严谨,参考了大量的书籍笔记书信,关于这些中兴时期的人物做出了分析,对他们的行为与心理做出了推测,细细思来很有道理,对自己的处事也大有裨益。

从祺祥故事那一章,我们能看出肃顺与两宫太后恭王的斗争中在政治上的一些不成熟,缺少决绝的果断,少了一股狠劲把可能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甚至在斗争的形势有几分剑拔弩张之时,也没有对此做出反应。仗着有先帝的遗命,不注意与群众的关系,自己的队友又更加的无能没有助力,可以说精明强干的肃中堂在很多地方犯了政治家致命的错误吧。

还有关于李鸿章与程学启杀降的分析,很详细的阐述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调走一支水师的大前提,他的做法也是在这种形势之下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吧。关于曾家兄弟与李鸿章在面对淮军助攻金陵的圣旨之下所做出的表演与托词,也感慨于这些地方大员的高情商,虽然没有按照圣旨做事,但是却把自己放在了无可指摘之处,似乎没做成这件事自己也有深深的无奈与怅然,也不失为一种处世之道,当然前提是还是要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掌握话语权的。写奏章的确是一门大学问,针对不同皇帝的风格要有不同的写法,哪些事情要怎样说哪里详哪里略,其中有着很大的门道啊。

关于相期无负平生那部分,曾左二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左宗棠似乎既有着一种一心为国不徇私情的刚直,又有着为了功名而忘乎友谊的决绝。左宗棠似乎有着对曾国藩所获功名的几分嫉妒之心,二人就很多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更值得令人敬佩的是二人都没有因私废公都是一心为国做出了一番贡献。作者关于曾九暴富传说的辩驳似乎很有道理,肯定会获得一些战利品但绝对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就为什么曾国荃的名声不好的分析也很有见地,所取得的令人眼红的功名与地位,再加他不注重结交文人名士,没有掌握话语霸权,从而放大了他的私德有亏之处吧。还是要多交友,不能得罪知识分子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次品读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