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朱砂痣的白玫瑰

张爱玲的一生,是遵循自我,讲究独立的一生。她年少时成名,一时风头无两,前半生恣意热烈,后半生则飘泊异域,离群索居,刻意把生活过得简单,

有一句话说:“所有的女人,终有栖息之地,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如何像张爱玲一样优雅过一生呢?我想张爱玲的这四点,会跟我们一些感悟和启发。

带有朱砂痣的白玫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坚持写作

张爱玲从小就写作,得到的第一笔稿费,是给自己买了一个口红。

23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大上海十里洋场里的传奇,以一个苍凉的手势,立起了自己的坐标。

  老了老了,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有一部带着少年气息和如同放映了她一生的自传小说《小团圆》。

  在那个年代,很多年轻男人要依靠家族才能有优渥的收入,她也足够理智,不认为一个男人为她背弃家庭和她一起私奔是可取的:“没有什么比贫穷更能毁灭一个人。

除了爱情和婚姻,她们还有很多事可做,她们做了一些很多谈着恋爱结着婚的人永远做不到的事;她们有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不奢望命运对她们的格外青睐。她们过着平静有尊严的生活,不像一个穿着大人衣服的婴儿那样哭闹只求有人爱。

写作是他们的底气,也是他们的武器。

她们从不自怨自艾“女人是不是不该太成功太独立”,“优秀的女人总是孤独的”。因为它们早已找到了自己“天命”一般的东西,并且用一生把它发挥到极致,女人必须有经济能力和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来写作。

你总有自己的世界,你总有选择,你也总能保有你的完整。

身为女性,总有人会告诉你去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可是你不能忘记,其实你还有才华。

或许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不至于让我们完全坠入平庸的日常和琐碎的生活。

02

要有钱

读张爱玲的小说,除了精妙似刻刀的语言外,总能或多或少嗅出金钱的“铜臭”气,《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说自己“这一辈子早完了”,张爱玲立刻拉出“徐太太”作为画外音:

只有有钱的人,不愁吃,不愁穿,才有资格说。没钱的人,要完也完不了。

其实她小时候也是吃过没钱的苦,小时候去跟父亲要付钢琴师的费用,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想去英国念书,但父亲和继母不肯为她付学费。她上香港大学,靠母亲的资助,每次拿钱都自卑又窘迫。

她一生爱美,有点钱都会挂念着做一袭华美的旗袍,几乎成为民国时期的旗袍代言人,也成了最早的口供爱好者。读她的小说,也会发现特别“洋气”,她知道在哪里能喝到最好的香槟,品尝到最好的乳酪,哪些戏院上档最新的洋戏。

张爱玲很早就发现,写作能赚钱。她在《童言无忌》里说: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苦虽苦点,我喜欢我的职业。

关于职业女性,张爱玲的苏青也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看看,房间里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曾经有一个人提到过“fuck you money”,这样,当你老板要解雇你,或是让你去做不愿意的事情时,你就可以很有底气的甩他一脸“fuck you!!”(姐有钱,去你妈的!)

在任何我们因为金钱被胁迫去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的时刻,如果你攒够自己的“fuck you money”,完全可以潇洒华丽转身。

金钱不能给我们幸福,但金钱可以给我们自由,自由让我们幸福。

03

学会独立,

在感情中及时止损

她爱胡兰成,爱的时候是真爱。但是说起绝情来,也懂得分清利弊,及时止损。

她有过痴心,觉得爱上这样的男人,或许就是要爱他的一切,他的多情,他的风骚,他自成一体的世界观。

女人可以一时被爱情蒙昧,但要迅速挣脱出来。

爱情可能是避难所,但若所遇非良人,也会成了牢笼。

就像她当年去信跟胡兰成分手:“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坏的爱情就像是牙齿,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也不会痛,如果不及时拔掉,只是日积月累越来越牵动脆弱的神经。

偶尔疼一下,并没有疼到死的程度,要死要活又显得矫情,让自己在幸福和绝望的边缘徘徊。

  可如果你及时拔掉,还可以吃得下更多的美味,看到更多的风景。

04

尽早摆脱你的原生家庭

从本质上说,张爱玲那种苍凉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的原生家庭。

张爱玲在《私语》中回忆:最初的家里面,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

张爱玲文字里的冷,就是她心里的冷。而她心里的冷,就是她原生家庭的冷。

人们都知道她的贵族身份,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祖父是曾国藩的大将,她出生便住进了上海苏州河畔的西式别墅里。

或许没有人告诉你完整,这位未来著名的女作家出生时就因为家族的重男轻女被过继了,从此之后她对着这个本该是世界最亲近的母亲,只能说一声“二婶好”。

这个“二婶”要如寻常少奶奶般过过喝喝茶听听戏的日子也就罢了,偏偏她嫁妆太多闲钱不少,看不惯丈夫吸鸦片、赌博、嫖妓的可恶样后,她想为自己的人生再做一次选择,自己的选择。1924年,28岁的“二婶”决心以陪读的名义跟着小姑留学法国。

离别那天,四岁的张爱玲被仆人摆弄着连声说着,“婶婶,时候不早了。”母亲在竹床上哭得厉害,仆人们再没有教给她别的话,把她牵走了。

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疆界,舍下两个骨肉在上海,哭一哭还是走了。

在张爱玲8岁的时候,在父亲多次写信催促下,她的母亲终于回来了。

她不许张爱玲说“碰”,看到了一个人,一定要用“遇见”,“快活”也不能说,那是性的代名词,‘坏’字也忌,“吓坏了”三个字仿佛就像受到了侮辱一般,不洁净。

但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母亲和父亲彻底离婚了。母亲远去了国外,张爱玲跟着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娶了继母,经常对她和弟弟打骂。

张爱玲终于忍受不了逃到了母亲那里,但这时候的母亲钱财已经快花完了。两个人也过得非常拮据

所以后来当她凭着写稿和才华赢得外教老师赏识而获得800元奖学金时,难以想象她怀着多么卑微又兴奋的心情把钱送给了母亲,好似她把世上最好的礼物献给了她

再后来母亲在国外重病,张爱玲买不起去国外的机票,只寄了一封信和100美元给母亲,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或许是因为早期的原生家庭对她伤害太大,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在尘世的枷锁中生活得很不幸。我想这正是张在生活中对亲情,爱情有深刻的感悟写出来的。

同时, 她自己也在竭尽全力去避免,不幸的发生, 包括不要孩子。从父亲家跑出来生活,她在亲情中受了伤害。

即使后来的生活,也拒绝和弟弟来往可以看出,据说是因为她觉得弟弟软弱,没有尊严。小时候继母打完他们,没过几天,弟弟又跟继母亲热起来。

她觉得弟弟软弱无能,总想着得到些什么,自己对自己不负责,受教育的机会也不争取把握。等到结婚的时候,又向姐姐求助。

她以没条件帮助,并且自己的钱只够生活的理由拒绝了弟弟的请求。

我一直觉得成年人的亲情,就是跟原生家庭保持距离。太过于相互束缚捆绑的亲子之爱,是枷锁,是手段,是互相纠缠不愿放手,更是没有反思,没有秩序的无明愚痴。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唯有很好地把自己与原生家庭界限分明开来,你才能享受有尊严,也有自由的成年人生活。

带有朱砂痣的白玫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然这个也要建立在你自己独立的基础上。

想要赢得自由和尊严,最要紧的不是向别人宣告你的宣言,而是沉下心来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的选择。

我毁掉的是他欠我的关于的梦想,但他欠我的是本该承属于我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有朱砂痣的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