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1】——但做善事,莫问前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子罕第九”的学习。本篇共包括31章,重点谈论个人的修养、人的气节与进退。从【9.17—9.22】孔子观自然、观人性生发出许多感悟与感慨:观大河奔流,川流不止,感悟天道行健,时不我待,君子当以自强不息;观人之天性好色,感悟如能以好色之心性用到好德上,何愁不出圣人;观堆土成山,功亏一篑,感悟只有坚持到底,方能修成正果;观颜回心解力行,感悟年轻人之潜力,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观植物的“秀而不实”,感悟到人有才华。不开花、不结果,是一个非常遗憾的结局!本篇名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

本章形成的成语有:不舍昼夜 、待价而沽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喟然长(而)叹、苗而不秀、年富力强 、善贾而沽、 逝者如斯、斯文扫地、松柏后凋 、 岁寒知松柏、 秀而不实、循循善诱、仰之弥高、勇者不惧、欲罢不能、韫椟而藏、知过必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博闻约礼、卓尔不凡(群)、各得其所、功亏一篑、衣蔽蕴袍等。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释一】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译释二】孔子很少主动谈个人的利益、命运及夸赞自己的仁德。

【感悟】

一、孔子很少谈利

1.这里的“利”,可以理解为钱财、利益,也可理解为功利、势利。孔子为什么“罕言利”呢? 难道孔子不懂得功利和财势的重要性吗?只不过孔子心中有比物质利益更高更需珍视的东西,有比功名利禄、钱财势利价值更高、更令人信服的东西。

2.孔子“罕言利”,这是孔门弟子对老师的高度总结和赞美,是孔子人格和修养的体现,即使是一个理想主义被贬损被嘲弄、充满拜金诱惑的时代,孔子也岿然不心动。

孔子并不反对“获利”,但提倡目光长远,反对“唯利是图”。在《论语》中孔子谈话涉及“利”的主要有:“放于利而行,多怨”(【4.12】),“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见利思义”(【14.12】)等。教诲弟子,点到为止。孔子的意思有两点:一是不要鼠目寸光地追逐私利、小利,否则会危害大事;二是利与义不可分开,义重于利。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

二、孔子赞成天命和仁德

在《论语》中,孔子谈“命”有7处。有三种含义:一种是死生寿夭,即性命之命;一种是穷达祸福,即命运之命;一种是使命。孔子认为“知命不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孔子的“仁”,统摄了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是一个全面的、连续的、动态的人生历程,是需要终身修行的,所以,对于活着的人包括自己,孔子极少肯定。

孔子希望弟子们懂得上天的脾气和意志,深入了解自己人生的偶然性、神秘性和必然性,力争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邢昺的《论语注疏》:“此云利者,谓君子利益万物,使物各得其宜,是以和合于义,法天之利也。云命者天之命也者,谓天所命生人者也。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穷通夭寿,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之命也。云仁者行之盛也者,仁者爱人以及物,是善行之中最盛者也。以此三者,中知以下寡能及知,故孔子希言也。”孔子自己很少主动谈,但有人请教这些问题时,孔子也会答复。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1】——但做善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