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

近日,武汉某医院一天收治8例面瘫病人!其中,32岁的吴先生打球出了一身热汗,回家便打开空调看起电视,晚上睡觉前,吴先生感觉左耳不舒服,第二天起床就出现左口角麻木流涎、左眼睁不开等症状。在医院神经内科,吴先生被诊断为面瘫,医生告诉他,空调风直吹正是引发这次疾病的最大元凶。

空调风一吹,爸妈的偏头痛又犯了?准妈妈坐月子,想开空调又不敢开?孩子在家玩一会,又被冷风吹感冒?——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直吹”,早已成为广大空调用户不吐不快的日常了。

空调直吹何罪之有?

说起空调直吹危害,首当其冲的便是风湿病患者。风湿病又被戏称为“气象病”,经常在天气变化前因温度急速降低而导致关节疼痛发作,仿佛预测天气一般。风湿病人绝不敢直面空调,因为当冷风直吹身体时,会敏感引发其肌肉、关节等的深层疼痛。

对一般人来说,空调风所过之处,都会产生身体相应的不适症状。若直吹头颈部位,轻则引起颈椎疼痛、落枕,重则造成头皮温度下降,脑血管收缩降低,随之引发脑供血减少,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严重时可诱发脑中风;如果直吹脸面,则会因为局部寒凉使神经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神经缺血缺氧、肿胀、受压变形,甚至侧口角歪斜,引发面部神经麻痹。

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_第1张图片

空调虽是调节室温的利器,但长时间保持空调直吹却会引发各种不适,家中的老人、小孩和产妇更是十分敏感。夏天冷风直吹易患感冒、身体病痛,冬天热风吹得人口干舌燥、皮肤缺水,都不利于健康。

防直吹技术哪家强?

为了对付空调直吹,用户使出了各种绝招:有的人干脆不开空调,有的直接用板挡着出风口,剩下的大多数人则无奈狂按遥控器,只为调一个适合的出风。基于消费者“惧怕直吹”的产品需求,各大厂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空调防直吹技术呈现出持续升级、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①外置导风板防直吹

最初的防直吹依赖于人为手动控制,通过在风口前方安装外置导风板/导风罩,进一步控制出风方向。部分空调产品由此升级为一体防直吹设计,将挡板与空调外机壳直接融为一体。这种直接粗暴的方法不仅需要人为反复操作,导风板还会引起设备凝露、滴水等问题。

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_第2张图片
一体防直吹设计示意

②天井气流技术

在我国岭南等亚热带气候地区,传统民居多采用天井布局作为其自然通风系统,天井不仅起到很好的通风效果,还对室内整体风向具有调节作用。此技术以天井为设计原点,通过优化风道、出风口切角设计,将出风角度向上偏转,起到一定的防直吹效果。

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_第3张图片
天井设计(右)与普通设计(左)出风比照示意

③微孔导风技术

类似花洒对水流的分散作用,通过在导风板,甚至整个面板上设置大量“排列有序、方向不一、大小各异”的微型气孔,将集中的风源疏散,降低气压。

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_第4张图片
导风板及面板微孔结构示意图

④层递式气流柔化技术

利用空气动力学中的“降速增压”原理,采用了三段式出风口设计,每个出风口均有上下、左右扫风的导风板。首先通过二次增压提升气流速度,再加以喷紊流打乱气流方向,最后紊流掺混扩散出风。其所谓的“柔风”,实际上是将空调风速减缓,在水平距离2.5米的位置降低为人体感觉微弱的0.3米/秒。

通过上面的技术分解,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在传统出风口处大做文章,综合来说都是将气流打散,使其较为轻柔的释放到房间当中,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送风距离短、制冷制热效率低等矛盾。

颠覆性环抱式送风技术

不同于其他防直吹方式“万变不离其宗”的设计思路,新型环抱式送风技术颠覆了行业一贯沿用的出风口结构,采用机身上下双出风口设计:

上出风口仰角出风,让具备一定初速度的气流基于射流原理,更好的在房间内形成回旋运动、缓慢下沉,在此过程中,吸收室内的余热/余寒,使房间上下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

下出风口则是根据室内活动区域的热湿负荷,将一定量的空气在房间下部分推出,由此,送出的气流首先进入人体活动区域,通过与室内空气混合,然后在空气对流带动下向上移动。下送风符合因空气密度差所形成的热气流上升和冷气流下沉原理,当送风速度较低时,可以形成类似活塞流的气流运动,具有更高的换热制冷效率。

当上下出风口同时运作,不仅能很好地改善单一上/下出风方式的热力分层现象,提高室内制冷/制热速率,实现全房间温度均匀,还因其上下环抱循环的空气流动效果,避开直射人体的气流,打破削弱出风带来的间接性柔风效果。

空调产品在「风」上大做文章,其实正是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投射。回归用户价值、建立创新体系,打造攻坚研发团队,持续技术深耕,才能将行业的惯性围墙真正打破,实现创新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无缝变革。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柔升级!独家“神技”一招搞定空调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