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稳定币是个伪命题?

最近币圈的老人赵东对关于“稳定币”有许多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观点:货币有个“不可能三角”理论。1999年由保罗-克鲁格曼提出。

USDT的成功,是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命根子交给了银行),目的是得到高度流动性和锚定美元的“稳定性”。这点,USDT基本做到了。Gusdt学的是USDT,能不能做成不知道。

而其他所谓的“稳定币”呢?既想独立自主,又想“稳定”,那么就必须放弃自由流动了。但是,不能自由流动,没有流动性的“稳定币”,你需要吗?

那么如果要“独立”,又想自由流动,就必放弃“稳定币”了,那么,“稳定币”就成了个“伪命题”,不存在了。

为什么有人说稳定币是个伪命题?_第1张图片

不可能三角是什么?

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又称为“三元桲论”。是指在各种区块链网络共识机制中都无法同时兼顾“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最多只能获得两个,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

可扩展性,说得直白点就是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速度;安全性可以指区块链网络的稳定可靠,储存在网络中的数据不容易被篡改和损坏,不容易被“恶意”或“非恶意”的第三方获取,去中心化这个概念都被大家说的太多了。

为什么有人说稳定币是个伪命题?_第2张图片

四种共识机制

既然不可能三角是公链最基本的共识机制,那么我们来谈一谈主流公链的四种共识机制POW、POS、DPOS、DBFT的特点。    

POW即工作量证明,比特币就是建立在POW共识机制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算法简单,容易实现。节点之间无需交换额外的信息即可达成共识。缺点就是区块的确认时间难以缩短。转账速度慢,容易产生分叉,需要等待多个确认。

以太坊的共识机制主要是包含POW和POS两种共识机制,POS即权益证明,将POW中的算力改为系统权益,拥有权益越大则成为下一个记账人的概率越大。这种共识机制的优点是不像pow那么费电,但是也有不少缺点:没有专业化,拥有权益的参与者未必希望参与记账;没有最终性,需要检查点机制来弥补最终性。

DPOS共识机制是在POS的基础上,将记账人的角色专业化,先通过权益来选出记账人,然后记账人之间再轮流记账。

小蚁NEO,DBFT共识机制:是由权益来选出记账人之间通过拜占庭容错算法来达成共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专业的记账人,记账由多人协同完成,每一个区块都有最终性,不会分叉,算法的可靠性有严格的数学证明。缺点就是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通过以上四种典型的共识机制,我们从了解了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者的兼顾。

为什么有人说稳定币是个伪命题?_第3张图片

稳定币是什么?

接着我们来谈谈最近币圈都在谈到的稳定币是什么?GUSD是一种部署在以太坊ERC-20的稳定币。这意味着所有以太坊钱包都可以支持收发GUSD,对投资者及其方便。缺点就是GUSD智能合约中包含分别负责“提供服务接口”,“发币,销毁,转账”,“数据储存”,“发行量上限管理”和2个“账户权限管理”。一旦系统被黑客攻击,就会崩溃。

所以稳定币就是一种法币价格相对稳定的数字货币,它通过一些模型设计保证稳定币的价格在其所对标的法币价格以很小幅度上下波动,从而保证在价格剧烈波动的数字货币市场中起到良好的资金避险,资产储值、支付结算等功能,所以稳定币被称为“沟通法币世界和数字货币世界的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人说稳定币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