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

再次重温《火星救援》,全程投入且享受。

电影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充满了技术宅男“懂得数理化,走遍全世界都不怕”的感觉,……嗯,或者该改成走遍全宇宙都不怕?主角孤身一人留在火星,身边的补给只够31天,没有办法和NASA取得联系,下一次的火星登陆更是在4年之后。于是,一部用科学拯救自己的宇宙版鲁滨逊漂流记上演了。不同的是,多年以前,只要流落荒岛就如同与世隔绝,而现在则是流落异星,身边别说星期五了,连生物都没有。他如何尽可能长地生存下去,并寻得一线生机?小说正是因为其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推理设定而为故事增添了真实感,徐徐道来一个看似没有高潮,实际上全篇都是高潮的故事,才会如此畅销,并很快被影视化。

马克在影片一开始被同伴误认为死亡,留在异星,他在发现自己的处境后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通过“火星大鹏蔬菜”种植补充给养,用氢氮反应生成水,一点点修复基地的设备。他一次次外出探险与尝试,发掘出退出历史舞台多年的探路者探测器,终于和五千万公里外的地球(假设是近地距离而非最远距离)取得了联系,马克为了生存而发挥出全部的脑力,利用了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他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和在绝境中永不放弃,乐观勇敢的心态,是整部片子最令人动容的地方,让观众看到了人类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如何创造奇迹。当然,所有为了营救他而做出努力的人们,不眠不休的工作者,寻找一切营救可能的人们,为了救援失落的战友而甘愿冒险,敢于违反基地命令的队友,为他祈祷的陌生人……所有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同样令人敬佩与感动。

到了片子临近结尾,马克准备前往升空装置和刘易斯在火星外对接时,我看着影片里出现的全世界各地祈祷的人群,他们等待在街头上、电视旁、航空站外……关注着救援的进行。他们祈祷、忐忑、紧张、激动、兴奋……这一场数千万公里外,要隔着数分钟才能看到的发生在“过去”的救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可是,他们不会知道马克此刻正在做些什么。他在陪伴他四百多个太阳日的火星车上留言,拜托后来者好好对待这辆车,因为它救过自己的命;他环顾四周,不去想对接是否能够成功,因为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用双眼去看这世界。

他看着茫茫的红色荒原,瑰丽的石山,升腾的沙雾,长长的地平线与天际相接,透过稀薄的空气,他看到的是与地球截然不同的浩淼星空。此时此刻,他是站在火星上的,唯一一人。全世界都与他无关,他的恐惧、不安、孤独,他的快乐、满足、平静,他交织着希望和绝望的四百多个太阳时。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永远不是在地球上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而开始关注他的人们所能感受与想象到的。

当他走进升空舱,把自己绑在座位上,等待决定命运的那一刻时。我所受到的震撼却来自另一个与电影情节无关的层面。那就是,其他人可能永远只是你的观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要关注身边亲近的人,关注自己能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好好感受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即使全世界都为你祈祷,你仍要独自冷静、勇敢、坚定地前行,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一切。

看片子的时候,我的思维偶尔会拐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去。我觉得马克不就是火星上的小王子嘛,同样一个人居住在一个星球,同样能给观众一些感悟。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O(∩_∩)O哈哈~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子,还没看的朋友们,推荐给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火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