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远的救世主》里,我看到了什么?

      2010年在北京,我第一次被一个朋友问道,“看了《天道》电视剧了吗?”。我很少看电视,即使电视打开,也是拿着遥控器不断换台,并奢望从频繁的切换中,在几秒钟内能把支离破碎的资讯给融会贯通起来。其中也会偶尔地切换到王志文饰演丁元英的《天道》,只是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集。因此只好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看过。于是被朋友安利了一番。自打那以后,很多人都向我推荐这部连续剧。推荐理由大多数都是说我很像丁元英(读完此书后,感觉自己离丁元英一些地方很近,但️总体很远)。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推荐语是,“北电一个寝室的所有女生,因为这部剧跟自己的男友分手了。”这激起了我巨大的好奇心。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的《天道》会是如何呢?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写的怎么样?还有,作者心目中的此书又想表达什么呢?于是今年春节,我拿起了这本纸质版的《遥远的救世主》,脑海里却同时响起《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歌词来。
      我想说,作者豆豆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生,一定从小就听过《国际歌》。此书表达的就如《国际歌》里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作者将商战、扶贫、资本市场、爱情、友情、信仰、生活,所有环节都放在“是否有救世主”这样的显微镜下切片,任由读者评说。
    关于【资本市场】,开篇就以私募基金清算的流程作为男主丁元英的人设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到他的合约细节,包括优先、劣后的分配机制,以及提前清算所启动的竞业禁止条款启动等。绝对是法律架构下的财务,财务架构下运营的典范。即使是高收益下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提出终止合同。即使被投资人解读为“掌握开启中国文化密码”的他,也一针见脓地指出,这是在狼口中抢食,抢少了自己吃不饱,抢多了,被狼盯上。只有自己遏制的住贪婪,才能全身而退。他是自己在二级市场上救世主。不怪庄家,不怪政府,只靠自己,所以他是赢家。
      然后再解读【爱情】,女主芮小丹的人设也是在爱情中奠定了基础,她义无反顾,活的纯粹。对爱情几乎不染凡尘。更喜欢她那种独立,对爱人,如同人对待狼狗。她被丁元英吸引缘起一首曲子《天国之恋》,她与父亲针对电影《天国之恋》如何拍摄的那几段对话,尤其体现出芮小丹的爱情观。她认为:“关于天国是每个人心里最理想而又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境界是幻想不是天国,”,她说,“最美丽、最善良的女子只是编剧眼中的天国之女。”芮小丹认为,《天国之恋》中的恋情,所言的如果是最浪漫,最不可得的爱情,却很悖论地被编剧与导演拍成电影所展示出来的是可得的,可购买的,无非是大海、海滩、美女,外加一把太阳伞和两把塑料椅子。
最喜欢的是,她会立论:天国就是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贪嗔痴的女人,而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能演绎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只需要2个当事人理解即可。特别是她说,如果命中注定她穷困潦倒,那么穷困潦倒就是她的价值。天哪,这个才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她多么形象地演绎了何为“安贫乐道”。所以当芮小丹意识到可能会牺牲的情况下,下意识地打电话给丁元英,后者用沉默来替代言语。我猜,芮小丹知道他在成就她想成为的人,不留遗憾。
跳出小说,“如果”地一下:如果芮小丹没有牺牲,她在未来的生活着,她绝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选择。但如果她因为回避了牺牲了,如此纯粹的人一定会对这样的遗憾耿耿于怀,她会在生命的某个时段去回填那段塌陷的坑。作者在书中算身后事,国人的文化属性导致芮小丹的亲人、战友没有一个人原谅丁元英。
作为丁元英,一个愿意成为自己的人,却不能得到另一个人共鸣。如:《复联四》里索尔母亲对索尔说,你正在成为自己;如美国队长选择爱情,陪着爱人老去那样成为自己,放弃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但获得好友的理解与祝福。可惜,这样的—互相提升对方、天人合一般的恋情是否真的只能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书中不断强调的文化属性,作者没有直接解读国人当时的文化属性是什么。而是另辟蹊径,借用对话把有文化与有什么文化做深入解剖。【丁元英说:“是皇天后土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丁元英认为这个是弱势文化;而且,【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作者认为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我深以为然呀,因为规律则是道,只有人弘道,没有道弘人。想起今天一个同事说“老话说的好,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事实上,仔细推敲,这句话存在双标,前者说现象,后者说的缘由。再比如,如果俗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经得起推敲的,那么“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悖论了,所以用客观规律来过筛,发现前者发生在礼崩乐坏时代,后者发生在太平盛世时期。

整书最被津津乐道的就是一个扶贫项目从提出到实施,最后被并购的惊心动魄情节,男主从弱势文化属性群体中设置了法律架构,既保护踏踏实实用汗水换取财富的人,又打击那些希望有救世主的投机之徒,更打击了那些通过早期原罪般的积累而获得资源优势的相关群体,他的扶贫,最终是劫富济贫。丁元英给出的理由是,从来没有救世主,除非自救。
看完书,我愿意祝福那些梦想找到丁元英做男友的女生能得偿所愿。可惜,常不可得!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丁元英常有,芮晓丹不常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遥远的救世主》里,我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