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一些思绪

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过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自上大学起(严格来说,填志愿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外地)就离开家,只有过年才回去。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了。这么多年,不管多辛苦,始终坚持在外面发展。有烦恼,痛苦一般第一反应不是想到跟家人说。不是我坚强,有主见,事实恰恰相反。也不是我有多清晰的目标,知道要走怎样的路。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选择。

这会来回忆的时候,发现自己挺“绝情的”!

妈妈,是什么样的?妈妈,不是温暖和爱的化身吗?她除了会做热乎乎的饭菜,当有烦恼的时候,她会来安抚,可以常常看到她的笑容与亲切的眼神,可以听到她温暖的话语。

我对妈妈的感觉却是既心疼又生气,既可怜又可恨的复杂情绪。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家里有四个孩子要养,而爸爸呢,按照妈妈的说法是不拿事。所以妈妈一直很操心,很辛劳。听妈妈说年轻的时候,生我们几个,每次月子都没坐完,就急着出门做事,导致现在闹下一身病。我曾问过妈妈,为何一个月都等不了呢?她说有太多事要做了,同时谁又都指望不上。(引申到我坐月子的时候,别人都说,坐月子一定要让自己的妈妈来照顾,自己的妈妈最贴心。但真正的情况是,照顾了几天后,看我状态还不错,觉得没什么事,非要把她困在我身边。她还在操心着家里的事。后来我是懂了,她从来不知道被照顾被爱是啥样,当然也给不了我了)

妈妈常在我们身旁念叨爸爸懒,唠叨爷爷奶奶心肠硬,我们几个也经常被念叨。有的时候越说越气,就会在我们四个小孩中挑一个最懦弱的打一下来出气。相反,爸爸是一个沉默不爱说话的人。当我身上也有爸爸一部分属性的时候,觉得那不过是看的更开,懂得享受罢了。只是妈妈那强大的焦虑感,在儿童与少年时期的我,已经快被压抑得窒息了。我的其他兄妹估计也有这个感受。

印象里,每年除夕那天,家里都会有吵闹声。为了什么呢?不就是多做两个菜,多搞一下家里卫生。除了妈妈外的其他人,都不会主动找事做,妈妈就在那失控了。爸妈吵架,我们没有什么能力来判断谁对谁非,更没勇气拉架。傻傻的站在一边,又不敢跑开,害怕又无助。

在我初到外地念学那几年,有时候会产生幻听。总能听到妈妈碎碎叨叨的,充满焦虑的各种念叨,数落的声音。

长大后,我对妈妈,有一份嫌弃。觉得她只会抱怨,没有能力,是气氛的破坏者。让家里完全没有了温暖,也失去我们对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总之,她身上的负面太多,她抱怨的那些,有大部分都是她造成。

她无知又短视,记得初中毕业,可以考高中,也可以考中专之类的。妈妈就劝我考个中师。我没听她的。她有时候会怪我,一天就知道看书,看哪个表姐,表妹,人家都可以打工挣钱了……高中时期,我成绩严重下降,但妈妈所说的那些路,我必须对着干。

回忆我的青春期,女孩子必须要知道的,要明白的,都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做错了,她会责怪,不会教我怎么做更不会看到孩子恐惧的内心。给我的感觉是,如果犯错了,她会把我推开。基于我对这块的认知与偏见,每当有烦恼,不会跟她说,心里清楚,不但没用,不小心还要被骂。

不过,尽管如此,妈妈还是给了我不少温暖的画面,她从小就知道我的喜好,每次给我买的东西,哪怕多花钱,有时候看她也挺舍不得的,也愿意为我花钱。她经常看我的手,说我的命好,这辈子苦不了……尽管迷信,无道理,但也潜移默化培养我对自己莫名的相信。

与妈妈,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种种“恩怨情仇”,塑造的自己,内心的伤痕,需要用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来化解。

理智上,我知道妈妈也是被命运,被她的原生家庭塑造的。且,越是有怨恨,这个功课越是重要。我逃避这么多年了,不管怎样,妈妈总是那个最关心最心疼自己的人。后面会把那些难受的小事一桩桩梳理清楚,不一定都要爱,感激;恨,鄙视,讨厌……这些传统判定的坏情绪,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去面对,真正去看对方,才可能谈到后面的化解,也才有爱的升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节一些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