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冒了个险,写作是我的铠甲。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机构入选了2017年第三届群岛教育加速器,接受一年的创业孵化。 群岛的学习是真正的社会化学习,完全践行PBL理念。入选的10几家机构的创始人个个惊才艳艳、身怀绝技,又历经灯塔一号、灯塔二号、灯塔三号的各种虐,呃,各种帮助,自然进展神速,非常世所能比拟。
我是从灯塔三号进入的,对于前面将近一年的发生几乎一无所知。倒不是没想过去学习,只是实在听不懂小伙伴回来后传递的东东。我永远都记得冰同学分享时的场景:哗啦哗啦把PPT放一遍,有的停下说两句,有的直接闪过,因为“我也不太明白,反正就是这个东西,你们看吧!
那一刻,我最初对群岛所有的热情都熄灭了。于是,等我真的来到了灯塔三号,又冷不丁要开始群岛大会的终极任务,直接就懵圈了。
带着这种懵,每次开会听着一堆新名词,还没等回过味来,事情就嗖的一下划过去了,看着已经很熟悉套路的小组伙伴做起决策来像高速运转的流水线,而我则只能是那个站在旁边欣赏,却说不上话、插不上嘴的路人甲。
这样的异地协作进行了16天(感觉像是半年),圆子老师写了一篇文,大意是:如果采用合弄制的方式协作,换来的是大家都等待、拖延,意义何在?
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不舒服的感觉,不止我一个人有。原因虽然不同,但却直接相关。
若是以往,我此刻应该会启动怪罪模式:先怪罪自己怎么没有做好,再怪罪同事没学好所以也没能传递好,接着怪罪组内小伙伴不够体贴,最后就是默默的逐步退出。
但这次,这些念头只是在头脑中升起,便又很快的消逝了。
我决定:不隐瞒,不逃避。我要做些什么,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小伙伴一个澄清的机会。
我想到了写作,并几乎下意识的开启了自由书写。经过了这么久的练习,我已经可以让文字忠实于我的心。我也清楚的知道,想比较说出来而言,写出来是更适合我的方式。
于是,有了下面这段:
一大早起来,发现群里的新消息多达132条,心里一惊,赶快进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果然,又有大事情发生了,在我沉睡的深夜里。
先是顾远老师开了个线上答疑的分享,在我们组内引起了各种涟漪。在我这里也是。
现在想想,对于筹办群岛大会这个终极任务,我好像一直还没找到感觉。客观的说,热情是有的,激动也是真的,但是我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让这件事变的真的跟我有关;
虽然我也在群里,但很多时候,我会被一种巨大的抽离感裹挟着。
趁着会议中的半小时午休,我可以把这些梳理出来,也写出来让大家知道。
这种抽离感,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导致的,比如我慢热的性子,比如我在太湖早退的缺失,比如我头脑中“怕问太多会麻烦别人、也显得太无知”的执着。这导致了我总是跟不上大家的步伐,越跟不上,就越难融入了。
其次,回到小组里的这几次开会,我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现在想想,有几个层面:
1)我经历过的部分(也许发生过,但我错过了),几乎没有团体建设的时间,就直接开始干正事儿了。这里的团体建设是从个人的层面入手,我们几个人,每个人有怎样的特质、怎样的工作习惯、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适应怎样的协作方式等,花时间聊聊这些跟“正事儿”无关但很重要的部分,它们不显山不漏水,却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次表达;
这部分的缺失,让我始终无法放心的把自己放进来。
2)现在的讨论和分工模式。感觉每一个任务的认领和交托,都非常的快速,看起来非常高效。但在这个高效的背后,是在那个被推动者要立刻做决策的当下,被“完成比完美重要”等听起来很正确的理论引导着而做出的。对“快”的追求,让我们忽视了对这些任务的澄清和共识,也没有考量任务本身跟认领了它的人之间的匹配度。
3)现在组内的伙伴关系,让我莫名有种“时刻会被抛弃”的不安全感。我知道,这一定有我自己没融入的主要原因,但另一个方面,我看到很积极投入的豪哥也会被“抛弃”或常常被“怼”。我很困惑,不知道对于小组来说,需要一个怎样的“我”?
我知道,这仅仅是我的个人感觉,且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否认小组成员所有的付出和推动。我也知道,组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满怀热爱的在做事情,也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
选择说出来,也并不是在埋怨什么,而是不想带着它们蹒跚的走,它不仅会影响我,也会影响我们整个组。这是我心里的一个坎,但现在我,在自己挖的深坑里爬不出来,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
写这段用了15分钟的时间,之后又读了两遍,确认没有错别字,改动了一句话的表达重点,就放在群里了。
冒险从这里开始………
当我结束一下午的会议,重新回到群里时,猜猜我看到了什么?
哇奥,看到这些回应的时候,简直太幸福了!一种被看见、被理解,且会立刻被协助的幸福感!
晚上的GM会议,我们花了半小时来重新认识每个人,从事情之外的人本身入手。
结束的时候,圆子老师请我们用一个次来回忆今天,我说:
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