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沐子
01
看到过许多读者朋友反映说,
“上了大学,我感到好孤单啊!想去图书馆学习,却总是受到舍友的言语排挤。
高考没发挥好,我想在大学好好学习,充实自己,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上课认真听课,不玩手机,不对吗?为什么我变成了她们眼中的异类。
我不想被人叫书呆子,虽然我喜欢看书,但我也喜欢玩,该看书的时候看书,该玩的时候玩,为什么只能选一个呢?”
02
说实话,我很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努力总要偷偷摸摸。一是怕与舍友的不同,会收到排挤。二是怕没什么成绩会受到她人的取笑。
很多时候,喜欢看书,只是自己的兴趣而已,可是在大学所做的一切,好像都要带上功利化的性质。
许多人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多些学分,以便自己在期末时争取奖学金多些竞争力。
我的身边就有许多同学,交了25块钱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可是一点也不准备,甚至到了考试那天也不去参加。
问她们为什么不去,告诉我说知道自己水平有限,可是在来年的成绩汇总上不想太难看。反正只要交钱了,就有学分。
当你整天泡图书馆看书,最后什么奖也没有拿到,这时候就有人开始说风凉话了,那么拼有什么用呢?
03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环境真的会影响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努力就成了一件需要遮遮掩掩的事情。
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说到:
“也许社会普遍规律之一就是-我们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所以常常忍不住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同化别人。我们觉得奇怪,就组织别人奇怪,我们觉得不妥,就阻止别人继续。当世界趋同于一样的颜色,我们才能理所当然得睡着。”
大学里,多的是自己不努力,还要讽刺别人的人。好像只要自己身边的人都睡觉,追剧,逛街,打游戏,自己就能心安理得的过着这种安逸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类人不只懒散,简直恶毒。
04
我们系有个女生,家里情况不好,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那几件,冬天就是给夏天的衣服上再加几件。因为上课都在一个教室,久而久之,注意到了她,平时也不喜欢讲话,但对于学习总是刻苦努力。
她的努力反衬出舍友的懒散,因为不愿将自己的作业给别人抄,受到舍友的排挤。
她如果出去买饭,里面的人就会锁上门,不让她进来,甚至她敲门,都无人应声。单是我就看到了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发生。
来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班里的励志奖学金。
努力是为了让自己以后不至于后悔,虽然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
05
昨晚有个姐姐到我家来聊天,她做了十年的教师。总是感到生活一成不变,每天好像都是重复的,没有一点新鲜感。
她告诉我说,现在她的状态感觉就像是老年人的心理。所以现在准备开始干微商,尝试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她提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要拿收音机听英语听力,当时也是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奇怪。
可是在她们还没过专四时,她的同学已经过了专八。大学招聘那会儿直接被企业录走了。也不知道现在人家的生活多么精彩。说这句话时,我看到她的眼里满满都是羡慕。
06
朋友,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每个大学,每个阶段,总有些与众不同的人。
所以,如果你是努力生活,却受到她人的排挤而郁郁寡欢。请你相信,你并不孤单。你的人生不该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毕竟,你的未来那些取笑你的不会为你负责。
且看十年后。
寒山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07
几千年来,无数的哲学家提出人生有何意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并不固定,也并不唯一。
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认真过好每一天。所以,努力的人没有错,即使在别人的眼里不是成功的标准。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道: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愿我们在二十一岁的年纪生猛着,并一直生猛下去。别人的目光不该成为我们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