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

前言

通过学习《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最后要达到目标:

  • 对网络有初步认识。
  • 掌握网络和互联网的概念。
  • 了解网络拓扑、网络类别。
  • 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功能。
  • 能够根据企业网络规模设计二层和三层结构的企业网络。

一、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主机带终端形式的计算机网络
集中式处理,主-从模式,依赖于中央主机的处理能力

2)基于通信网络的计算机网络
分组交换网:以存储转发传输分组的通信子网
重要设备: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
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3)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IBM - SNA DEC - DNA
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 OSI-RM
因特网 - TCP/IP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4)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2.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 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的。
将距离较近的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

互联网: “网络的网络” 网际网。
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即可形成互联网。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1张图片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2张图片


internet:(通用名词) 互联网(互连网)
Internet:(专用名词)因特网 TCP/IP协议

3.计算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以及相应所需的通信设备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集合,在网络协议规范下用以实现信息传输。

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自治;通信线路;网络协议;资源共享

2)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硬件:

 终端(PC)、传输介质(有线、无线)、网络连接设备(交换机、路由器)

软件: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TCP/IP)、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5.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分布式网络处理、负载均衡、提高系统可靠性、人工智能

6.网络拓扑

拓扑:网络设备连接的形态结构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3张图片

1)星形网络(star)
所有节点通过一个中心节点连接在一起。
结构简单、便于扩展、容易控制、故障影响小、
中心节点负荷重,对中心节点依赖过高

2)总线形网络(bus)
所有节点通过一条总线(如同轴电缆)连接在一起。
费用低、扩展性好、网络由竞争、传输距离有限

3)环形网络(ring)
所有节点连成一个封闭的环。
扩展性不强,加大传输时延

4)树形网络(tree)
树形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层次化的星形结构。
易于扩展、容易隔断故障,对根节点依赖性大
单点失效 (如何解决) ---冗余

5)网状形网络(net)
所有节点都通过线缆两两互连。
全网状形网络

6)部分网状形网络
只有重点节点之间才两两互连。
路线复杂,故障定位难

6)组合形网络
由前面所讲的星形、树形和部分网状网络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
优点:即具有星形网络的易于增加节点、在中心监控流量的特点,又具备树形网络分层的特点,同时还具备部分网状网络的可靠性。
缺点:需要冗余设备和线缆,成本高。

选择拓扑:可靠性,可维护性,费用,灵活性,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逻辑拓扑:标识设备、端口及IP策略
物理拓扑:标识设备的物理位置,配置端口及电缆安装

二、网络类别

1.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 个域网(个人区域网络)PAN: 个人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
  • 局域网 LAN :分布范围小、组建简单、网络私有性、传输速度快、误码率低
    由个人、企业购置,面向局域内用户
  • 城域网 MAN:作为连接LAN的”桥梁“
  • 广域网 WAN: 教育部的CERNET
    网络范围广、网络成本高、网络复杂、网络成本高、传输速度慢、误码率高
    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设计、购置、运营维护
    作为公共资源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WAN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连接LAN,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来出钱构建,维护,例如联通 移动)

2.按照网络使用者

公有网络(公众网)
是指电信公司(国有或私有)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私有网络:某些单位的内网
是某个部门为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三、按照网络的交换技术

交换:动态分配占用传输线路资源的方式

1)电路交换 (面向连接)

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传输计算机数据?传输效率低,计算机的数据具有突发性

优点:通信时延小,有序传输,没有冲突,使用范围广,实时性强,控制简单
缺点: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灵活性差

2)报文交换 存储转发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动态分配线路;提高线路可靠性;提高线路利用率;提高多目标服务
缺点: 引起转发时延;需要较大的存储缓存空间;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3)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线路利用率高、简化了存储管理、加速传输、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引起了转发时延、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可能会丢失、重复分组

四、组网设备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4张图片

如图是典型的企业计算机网络,该网络设计模块化、分层设计。
网络设备分三层,即接入层、汇聚层与核心层。
同时也是模块化设计,办公区域1、办公区域2、办公区域3和核心机房。
核心层连接各个模块。

1.交换机

交换机一般是距离终端用户最近的设备。由以太网交换机组建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即一个节点发送的广播帧其余节点都能够收到。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5张图片

2.路由器

路由器负责在不同网段转发报文,根据收到的报文的目的IP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的地,路径中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

路由器隔离广播域,运行路由协议,构建路由表,维护路由表,转发IP报文,接入广域网,网络地址转换,连接交换机组建的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6张图片

3.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安全通信。

  • 隔离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
  • 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 用户身份认证。
  • 实现远程接入功能。
  • 实现数据加密及虚拟专用网业务。
  • 执行网络地址转换。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7张图片

4.无线设备

常见的无线设备有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无线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8张图片

5.无线接入点

1).无线接入点(AP)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也是无线网络的核心,无线AP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

2).无线接入点一般支持胖AP(FAT AP)、瘦AP(FIT AP)和云管理这3种工作模式,根据网络规划的需求,可以灵活地在各种模式间进行切换。

  • FAT AP:适用于家庭,独立工作,需单独配置,功能较为单一,成本低。
  • FIT AP:适用于大中型企业,需要配合AC使用,由AC统一管理和配置,功能丰富。
  • 云AP:云AP(Cloud AP)与云管理平台互通,提供覆盖范围达数万平方米。

6.无线控制器AC

1).无线控制器是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控制设备,负责把来自不同AP的数据进行汇聚并接入Internet,同时完成AP设备的配置管理、无线用户的认证、管理及宽带访问、安全等控制功能。

2).无线控制器一般位于整个网络的汇聚层,提供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易安装、易维护的无线数据控制业务,具有组网灵活、绿色节能等优势。

五、企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企业组网会涉及到局域网和广域网。

企业局域网的网络设备部署要结合计算机的物理位置,通常交换机实现局域网内部的连接、路由器实现广域网的连接。

1.企业局域网

a.二层结构局域网

  • 二层网络的组网能力有限,二层结构适用于小型局域。

办公室中的交换机要求接口多,这样能够将更多的计算机接入网络,这一级别的交换机被称为接入层交换机,这些交换机目前接计算机的端口的带宽通常为100Mbit/s。

汇聚层可以部署路由器,也可以部署交换机。如部署交换机,则交换机通常为三层部署,执行IP报文转发任务。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9张图片

b.三层结构局域网

  • 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局域网可能会采用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局域网中的交换机有三个级别: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层次模型可以用来帮助设计可扩展、可靠、性能价格比高的层次化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10张图片

2.企业广域网

企业局域网通常是企业自己花钱购买网络设备进行组建的,带宽通常为10Mbit/s、100Mbit/s或1000Mbit/s,自己维护,覆盖范围小。

企业广域网通常是企业自己花钱租用运营商的线路进行组建的,即花钱买带宽,实现长距离通信。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_第11张图片

结尾

本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和互联网络的概念、网络拓扑和网络类别,介绍了常见园区网组网设备、企业局域网的网络规划和分层以及广域网在企业组网中的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之网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