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

一、Zookeeper概述

1、概述

Zookeeper 是一个开源的为分布式框架提供协调服务的 Apache 项目。在分布式系统中,扮演注册中心的角色。

Zookeeper数据模型的结构与Linux文件系统很像,整体上可以看做一棵树,从根节点往下,每个节点称为ZNode。每一个ZNode默认能够存储1MB的数据,每个ZNode都对应一个唯一的路径,类似于Linux中的文件路径。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张图片

Zookeeper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框架,它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都关心的数据,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就 将负责通知已经在Zookeeper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2张图片

2、特点

(1)Zookeeper:一个领导者(Leader),多个跟随者(Follower)组成的集群。

(2)集群中只要有半数以上节点存活,Zookeeper集群就能正常提供服务。所以Zookeeper集群适合安装奇数台服务器。

(3)全局数据一致: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都是一样的。

(4)更新请求顺序执行,来自同一个Client的更新请求按其发送顺序依次执行。

(5)数据更新具有原子性,一次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6)实时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3张图片

3、应用场景

Zookeeper能提供的服务包括:统一命名服务、统一配置管理、统一集群管理、服务器节点动态上下线、软负载均衡等。
image-20211204151153948.png

(1)统一命名服务

在分布式环境下,经常需要对应用或者服务进行统一命名,便于识别。例如IP和域名的对应关系,一般我们都是输入域名即可访问对应网站,但其实内部使用DNS把域名解析成了对应的IP地址。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4张图片
(2)统一配置管理

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集群里各个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在修改后经常需要进行同步,手动同步容易出错并且耗时耗力,利用Zookeeper监听的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功能。

可以将共同的配置文件写入Zookeeper的一个节点中,然后各个Client监听这个节点,一旦节点中的内容发生变化时,Zookeeper就通知各个Client。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5张图片
(3)统一集群管理

分布式环境中,实时监控节点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依据节点的状态动态的做出一些调整。可以将节点信息写入Zookeeper的ZNode中,然后监听这个ZNode就可以获取它的实时状态变化了。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6张图片
(4)服务器动态上下线通知

这个第一小节就讲了。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7张图片
(5)软负载均衡

在Zookeeper中记录每台服务器的访问数,这样有新的客户端请求到来时,可以让访问数最少的服务器处理请求。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8张图片

二、Zookeeper安装配置启动

1、安装

进入下载地址,选择对应的版本下载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9张图片
下载后放到Linux某个目录下解压即可。

2、配置

解压完毕后,来到zookeeper文件夹conf目录下拷贝一份配置文件,命名为zoo.cfg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0张图片
将dataDir的目录修改成自定义的目录,因为/tmp目录下的文件容易被清理掉。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1张图片
除了dataDir,上面还有几个配置项如下:

(1)tickTime,默认2000ms。通信心跳时间,即客户端和服务器或者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2s会发送一次心跳,检测机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initLimit,默认10次。LF初始通信时限,即集群中的FL(Follow和Leader)服务器之间初始连接时能容忍的最多心跳数(tickTime的数量)。

(3)syncLimit,默认5次。LF同步通信时限,即集群中的FL(Follow和Leader)服务器之间一次请求和响应能容忍的最大心跳数。LF之间如果通信时间超过syncLimit * tickTime,Leader则会认为Follow出故障了,将会从服务器列表中删除Follow。

(4)dataDir,Zookeeper数据存放路径。

(5)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端口,默认2181。

3、启动

# 可选参数
./zkServer.sh [--config ] {start|start-foreground|stop|restart|status|print-cmd}
# 启动
./zkServer.sh start
# 查看状态
./zkServer.sh status
# 重启
./zkServer.sh restart
# 停止
./zkServer.sh stop

# 启动客户端
./zkCli.sh
# 退出客户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quit

三、Zookeeper集群配置

因为Zookeeper集群的规则是半数以上的服务器可用则这个集群可用,所以集群中最少需要3台以上的服务器并且服务器的数量最好是奇数

为什么是奇数,因为在相同容错能力的情况下,奇数台服务器更节省资源。比如3台服务器的集群,至少要2台以上服务器正常工作这个集群才可用,也就是最多允许1台服务器宕机;4台服务器的集群,至少需要3台以上服务器正常工作这个集群才可用,也就是最多允许1台服务器宕机。3台或者4台服务器的集群,都至多允许一台服务器宕机,容错能力相同的情况下,4台服务器就浪费了一台的数量。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follow在选举leader的时候,要求可用节点数量 > 总节点数量 / 2。如果集群的节点数量为偶数台,那么就可能出现无法选举出Leader的情况。具体参考这篇文章

简单点,这里我们的集群中有3个节点,即3个Zookeeper服务器。

1、解压安装

跟上面单机一样,分别下载解压到3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2、配置服务器编号

在服务器的zookeeper文件夹的根目录下创建zkDatas文件夹,并在zkDatas文件夹下创建一个myid的文件,在文件中添加server对应的编号,集群中唯一。

cd /usr/local/apache-zookeeper-3.5.7
mkdir zkDatas
cd zkDatas
vi myid

## 服务器1的myid文件内容如下,对应的,服务器2的myid内容为2,服务器3的myid内容为3
1

3、配置zoo.cfg文件

配置三个服务器的zoo.cfg文件内容如下

# 拷贝zoo_sample.cfg文件
cp -r zoo_sample.cfg zoo.cfg
vi zoo.cfg

## zoo.cfg文件内容如下
dataDir=/usr/local/apache-zookeeper-3.5.7/zkDatas
#######################cluster##########################
server.1=192.168.1.128:2888:3888
server.2=192.168.1.129:2888:3888
server.3=192.168.1.130:2888:3888

关于上面集群的配置server.A=B:C:D解释如下

  • A是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号服务器。之前我们配置了myid文件,A的值就是myid文件中的值。zookeeper在启动的时候会读取此文件,拿到里面的文件内容后再和zoo.cfg文件里的配置进行比较,判断是哪个服务器。
  • B代表服务器的地址。
  • C是Leader和Follow交换信息的端口。
  • D是当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歇逼的时候,重新选举时的通信端口。

4、启动各个服务器

启动完后,就会告诉你谁是leader谁是follow。

[root@localhost apache-zookeeper-3.5.7]#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usr/local/apache-zookeeper-3.5.7/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root@localhost apache-zookeeper-3.5.7]#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usr/local/apache-zookeeper-3.5.7/bin/../conf/zoo.cfg
Mode: leader

[root@localhost apache-zookeeper-3.5.7]#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usr/local/apache-zookeeper-3.5.7/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四、Zookeeper的选举机制

单机模式下不涉及选举,只有在集群模式下才会进行选举。Leader选举一般发生在下面两种情况:第一次启动集群的时候和集群运行过程中Leader挂了。这两种情况下Leader的选举机制时不同的,需要分开讨论。

在学习选举机制之前,需要先学习几个概念。

  • SID:服务器ID,即myid文件中的值,用来唯一标识一台Zookeeper集群中的机器,不能重复。
  • ZXID:zookeeper transaction id,即zookeeper事务id,用来标识一次服务器状态的变更。在某一时刻,集群中每台机器的zxid大概率是不同的。
  • Epoch:逻辑时钟,也叫投票的次数,每投完一次票这个值就会增加,同一轮投票过程中逻辑时钟的值是相同的。

1、第一次启动时的选举机制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2张图片
(1)server1启动后,发起一次选举。server1投自己一票,此时server1共有1票,不够半数以上(3票),无法产生Leader,server1状态保持LOOKING。

(2)server2启动,发起一次选举。server1和server2各投自己一票并交换选票信息,此时server1发现server2的SID比自己目前投票的(也就是它自身)更大,于是更改投票为server2。此时server1共有0票,server2共有2票,不够半数以上,无法产生leader,server1和server2状态保持LOOKING。

(3)server3启动,发起一次选举。和(2)一样,server1和server2最终都会把票投给server3,那么此时server1和server2的票数就为0,而server3的票数为3,超过了半数,server3变成leader。server1和server2更改状态为FOLLOWING,server3更改状态为LEADING。

(4)server4启动,发起一次选举。此时server1和server2都不是LOOKING状态,所以不会更改选票信息,所以最终server4少数服从多数,把选票投给server3,此时server3总票数为4,其他三台服务器总票数都为0。

(5)server4启动,发起一次选举。和(4)一样的流程。

2、非第一次启动时的选举机制

当集群中出现下面的情况时,会触发leader选举机制

(1)集群运行过程中,有新的服务器节点加入。

(2)follow服务器无法和leader服务器通信时,follow会认为leader挂了。

当触发选举机制时,集群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1)集群中此时已经存在leader。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告诉发起选举的服务器有关leader的相关信息,让该服务器和leader建立连接并进行状态同步即可。

(2)集群中此时不存在leader。

还是用上一小节的图来说,集群中5台server,SID分别是1,2,3,4,5,ZXID分别是8,8,8,7,7,server3是leader。此时server3和server5挂了,follow服务器都会把自己的状态变成LOOKING,开始进行leader选举。

这里就需要用到上面说过的三个概念:Epoch、SID和ZXID。选举Leader规则:

  • Epoch大的直接胜出
  • Epoch相同,ZXID大的胜出
  • ZXID相同,SID大的胜出

对于剩下的server1、server2和server4,它们的(Epoch, ZXID, SID)的值分别是(1, 8, 1)、(1, 8, 2)、(1, 7, 4)。所以最后的leader就是server2。

五、客户端相关的命令

# 启动客户端
./zkCli.sh
# help命令,可以显式所有的操作命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help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3张图片
一些比较常见的如下

(1)ls [-s] [-w] [-R] path,查看对应path下的子节点,-w表示监听子节点变化,-s附加次级信息。

(2)create path,在对应path下创建一个节点,-s表示节点带序号,-e表示创建临时节点,重启后或者超时就会被删除。

(3)get path,获得节点的值(可监听)。-w表示监听节点内容变化,-s表示附加次级信息。

(4)set path data,设置节点的具体值。

(5)stat path,查看节点状态。

(6)delete path,删除节点。

(7)deleteall path,递归删除节点。

1、查看ZNode节点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ls /
[zookeeper]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ls -s /
[zookeeper]cZxid = 0x0
c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mZxid = 0x0
m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pZxid = 0x0
cversion = -1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0
numChildren = 1

ls -s path可以查看节点的详细数据。

(1)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id

每次修改 ZooKeeper 状态都会产生一个 ZooKeeper 事务 ID。事务 ID 是 ZooKeeper 中所有修改总的次序。每次修改都有唯一的 zxid,如果 zxid1 小于 zxid2,那么 zxid1 在 zxid2 之前发生。

(2)ctime:znode 被创建的毫秒数(从 1970 年开始)

(3)mZxid:znode 最后更新的事务 zxid

(4)mtime:znode 最后修改的毫秒数(从 1970 年开始)

(5)pZxid:znode 最后更新的子节点 zxid

(6)cversion:znode 子节点变化号,znode 子节点修改次数

(7)dataVersion:znode 数据变化号

(8)aclVersion:znode 访问控制列表的变化号

(9)ephemeralOwner:如果是临时节点,这个是 znode 拥有者的 session id。如果不是临时节点则是 0

(10)dataLength:znode 的数据长度

(11)numChildren:znode 子节点数量

2、创建ZNode节点

Zookeeper中节点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持久化(Persistent)节点临时(Ephemeral)节点,又可以细分为四类:

(1)持久化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2)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3)临时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4)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 Zookeeper 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4张图片
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注意:在分布式系统中,顺序号可以被用于为所有的事件进行全局排序,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顺序号推断事件的顺序

2.1 创建不带序号的永久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4] create /znode1 "value1"
Created /znode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5] create /znode2 "value2"
Created /znode2

# 获得节点的值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6] get -s /znode1
value1
cZxid = 0x6
ctime = Sat Dec 04 18:43:50 CST 2021
mZxid = 0x6
mtime = Sat Dec 04 18:43:50 CST 2021
pZxid = 0x6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0
2.2 创建带序号的永久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7] create -s /znode1/znode3 "value3"
Created /znode1/znode30000000000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8] create -s /znode1/znode4 "value4"
Created /znode1/znode4000000000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9] create -s /znode5 "value5"
Created /znode50000000003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0] create -s /znode1/znode6 "value6"
Created /znode1/znode60000000002

可以发现如果原来没有序号节点,序号从 0 开始依次递增。如果原节点下已有 2 个节点,则再排序时从 2 开始,以此类推。

2.3 创建临时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1] create -e /znode2/znode7 "value7"
Created /znode2/znode7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2] create -e -s /znode2/znode8 "value8"
Created /znode2/znode8000000000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3] ls /znode2
[znode7, znode80000000001]

# 重启客户端数据消失
2.4 修改节点的值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4] set /znode2/znode7 "val"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5] get /znode2/znode7
val

3、监听节点

3.1 监听器原理

客户端注册监听它关心的目录节点,当目录节点发生变化时(数据改变、节点删除、子目录节点增加删除),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5张图片
(1)首先要有一个main()线程。

(2)在main线程中创建zookeeper客户端,这时就会创建两个线程,一个负责网络连接通信(connect),一个负责监听(listener)。

(3)通过connect线程将注册的监听事件发送给zookeeper。

(4)将监听事件添加到zookeeper的注册监听列表中。

(5)zookeeper监听到有数据或路径变化时,就会通知listener线程。

(6)listener线程内部调用process方法。

3.2 常见的监听

(1)监听节点数据的变化:get -w path

(2)监听子节点增减的变化:ls -w path

注意:上面两种监听都是注册一次生效一次。如果想要多次生效,那么就要注册多次。

4、删除和查看节点

# 查看/znode2下的子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ls /znode2
[znode7, znode80000000001]

# 删除/znode2节点,因为下面存在子节点,所以不能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 delete /znode2
Node not empty: /znode2

# 删除/znode2/znode80000000001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delete /znode2/znode8000000000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ls /znode2
[znode7]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delete /znode2
Node not empty: /znode2

# 删除/znode2及其下面所有子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6] deleteall /znode2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7] ls /znode2
Node does not exist: /znode2

# 查看节点状态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9] stat /znode1
cZxid = 0x6
ctime = Sat Dec 04 18:43:50 CST 2021
mZxid = 0x6
mtime = Sat Dec 04 18:43:50 CST 2021
pZxid = 0xb
cversion = 3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3

六、客户端相关的API

除了在启动zkCli.sh在命令行中使用相关的命令,也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操作zookeeper相关的api。

首先创建一个Java的maven项目,在pom.xml文件中引入zookeeper相关的依赖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3.4.5
    
        
            org.slf4j
            slf4j-log4j12
        
    

zookeeper相关的api可以参考官方文档:点击链接

为了便于测试,可以引入junit的依赖


    junit
    junit
    RELEASE

client写数据的时候,写请求可能是发送给Leader也可能是Follow。假设集群中有3台服务器,1台Leader,2台Follow

(1)发送给Leader节点时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6张图片
当集群中半数以上节点完成write请求后,就开始开放给客户端请求了。

(2)发送给Follow节点时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_第17张图片

当集群中半数以上节点完成write请求后,就开始开放给客户端请求了。

七、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Zookeeper + Curator实现分布式锁

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秃头哥编程】,欢迎大家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告诉领导你精通Zookeep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