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了又忘,知识忘了又学,所以我做了速记版本,用自己的理解记录各学科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方便复习记忆。
答:OSI参考模型一共包含七层,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应用层主要是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包含文件传输,文件管理,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等;表示层主要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消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包含数据格式处理、数据加密、数据压缩和恢复等;会话层主要是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等;传输层主要是为进程提供通用数据传输服务,包含可靠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复用分用等;网络层主要是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包含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数据链路层主要是为同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包含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访问控制等;物理层主要是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即尽可能屏蔽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答: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从源点连续的直达终点,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断开连接三个阶段,最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是传统电话网络;其优点是时延小、有序传输、没有冲突;但有缺点建立连接时间长、独占线路。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转发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是存储-转发类型的网络;其优点是无需建立连接、动态分配路线、线路利用率高;但有缺点由于存储转发存在转发时延、对报文大小没有控制需要较大存储缓存空间。分组交换:将报文分组转发到相邻节点,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也是存储-转发类型的网络;其优点是加速传输、简化存储管理;但有缺点工作量大可能存在分组丢失、需要分组排序。
答:计算机网络是将各个分散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主要组成有核心部分和边缘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边缘部分由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通信和资源共享。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互联网计算机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和资源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主要分类有:按分布范围有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按传输技术有广播式网络(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信道进行发送报文时,所有其他的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和点对点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若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则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结点进行接收、存储和转发);按拓扑结构进行分类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按使用者分有公用网和专用网;按交换技术分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按传输介质分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服务分类有: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可靠服务(检错、纠错、应答)和不可靠服务(不能保证数据正确)、有应答服务(文件传输服务)和无应答服务(WWW服务)。端到端通信与点到点通信: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组成的通信子网为网络环境中的主机提供点到点的服务,而由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组成的资源子网为网络中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点到点通信能够区分主机,端到端通信建立在点到点通信基础上,能够区分进程。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但不能同时发送;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或者接收消息。
答:频分复用(FDM):按频率划分的不同信道,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按时间划分成不同的信道,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由于波长不同,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不同波长分出来;码分复用(CDM):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答: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透明传输: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差错检验: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
点对点信道:PPP协议。
广播信道:CSMA/CD、CSMA/CA。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基本退避时间取为争用期(端到端往返时延)。
从整数集合[0,1,…, (2k-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 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 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参数 k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k = Min[重传次数, 10]。
当 k<=10 时,参数 k 等于重传次数。
当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以太网交换机:共享网络带宽。
流量控制:由于接收发双方各自的工作速率和缓存空间的差异,可能出现发送方的发送能力大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的现象,如若此时不适当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即链路上的信息流量),前而来不及接收的帧将会被后面不断发送辈的帧"淹没",造成帧的丢失而出错。
答:网络:IP地址分类、划分子网、子网掩码、无分类编址CIDR。
IP地址分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方便管理)
划分子网: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提高主机利用率)
子网掩码:从一个 IP 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使用子网掩码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找到目的主机的子网号)
无分类编址: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CIDR使用“斜线记法”,它又称为CIDR记法,即在 IP 地址面加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个数值对应于三级编址中子网掩码中 1 的个数)。(解决子网掩码不方便问题 有效分配IPv4地址空间)
路由:自治系统、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动态路由算法)
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①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②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③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距离向量算法: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 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
(2) 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把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4) 返回。
OSPF:基于链路状态协议。
①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②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③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BGP:基于路径向量协议。
①向其他AS的邻站BSP发言人。
②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即到达某个网络一系列AS。
③发生变化才交换。
IPv4和IPv6区别:IPV4的地址字段有32位,IPV6的地址字段有128位;而且IPV6不允许分片了;IPV4的选项字段也删掉了;IPV6加入了流标签,可以区分流的类型;
ARP:ARP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MAC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答:TCP/UDP区别:
①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②TCP是可靠的,UDP是不可靠的;
③TCP只支持点对点通信,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通信模式;
④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报文的;
⑤TCP有拥塞控制机制;UDP没有拥塞控制,适合媒体通信;
⑥TCP首部开销(20个字节)比UDP的首部开销(8个字节)要大;
网络中存在太多的数据包导致数据包被延迟或丢失,从而降低了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这种情况叫做拥塞。如果产生网络拥塞,则网络的性能明显下降,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将随着输入负荷的增大而下降。拥塞控制的 4 种算法:
① 慢开始算法② 拥塞避免算法③ 快重传算法④ 快恢复算法
快重传即收到三个连续的确认就立即重传,这样就不会出现超时,发送方就不会误认为出现了网络拥塞。(慢开始门限)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为什么三次握手: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为什么必须必须等待 2MSL 的时间:第一,为了保证 A 发送的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能够到达 B。第二,防止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A 在发送完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后,再经过时间 2MSL,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就可以使下一个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这种旧的连接请求报文段。
答:用户单击鼠标后所发生的事件按顺序如下(以访问清华大学的网站为例):
1)浏览器分析链接指向页面的URL。
2) 浏览器向DNS 请求解析的IP 地址。
3) 域名系统DNS 解析出清毕大学服务器的IP 地址。
4) 浏览器与该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默认端口号为80) 。
5) 浏览器发出HTTP 请求。
6) 服务器通过HTTP 响应把文件发送给浏览器。
7) TCP 连接释放。
8) 浏览器解释文件,并将Web 页显示给用户。
HTTP和HTTPS区别:端口 :HTTP的URL由“http://”起始且默认使用端口80,而HTTPS的URL由“https://”起始且默认使用端口443。安全性和资源消耗: HTTP协议运行在TCP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是明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无法验证对方的身份。HTTPS所有传输的内容都经过加密,HTTP 安全性没有 HTTPS高,但是 HTTPS 比HTTP耗费更多服务器资源。费用: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较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
DNS(URL转IP):本地、根、顶级、权限。
递归(让别人做) 迭代(自己做)
Client:socket connect send close
Server:socket bind listen accept recv close
答:主机将自己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再将目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如果得到的两个网络号结果相同,那么就可以判断目的主机和自己在同一网段,否则就说明目的主机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
答: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时钟频率和发送端时钟频率一致,发送端发送的是连续的比特流;异步通信时不要求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同步,发送端发送完一个字节后,可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
同步通信效率高;异步通信效率较低。
同步通信较复杂,双方时钟的允许误差较小;异步通信简单,双方时钟可允许一定误差。
同步通信可用于点对多点,异步通信只适用于点对点。
答:虚电路的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来设置一条虚电路,它适用于两端之间长时间的数据交换。
优点是:可靠传输、可以保证数据按顺序到达。
缺点是:如果信道有故障,则经过故障点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
数据报的特点是,在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
优点是:如果有故障可以绕过故障点。
缺点是:不能保证数据按顺序到达,数据丢失也不能立即知晓。
答:子网掩码能够表示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段怎样划分为子网地址和主机号。IP协议中规定了全0和全1的组合代表着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掩码的制定规则是网络号各比特全为1,主机号的各比特全为0。
答: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要使这些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由用户主机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使用统一的IP地址就可以把这个复杂问题解决。连接到因特网的主机都拥有统一的IP地址,他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因为调用ARP来寻找某个路由器或主机的硬件地址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的,用户是不用负责这种调用过程的。
完结,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