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竞争(4) 案例:豆瓣中国互联网的利基神话

“利基”是niche的译称。利基市场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而利基市场战略则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专注于市场的某一细分环节,他们不与强势企业正面竞争,“不拿鸡蛋碰石头”,而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见缝插针地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这部分市场就可称为利基市场。

豆瓣 douban.com是一个图书、音像、电影评论的网站,很多人也都对豆瓣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那么我从竞争的角度来分析豆瓣的模式。豆瓣是一个成功的网站,虽然模仿抄袭者众多,但是我想不会有人超越豆瓣,因为现在看来,形成的无形竞争壁垒已经很高了。那么我重点分析可以使他成功的竞争因素:

1.市场先行者,具有了一定的领跑优势,豆瓣诞生的应该是一个web2.0在国内刚刚兴起,他的风格在当时的确是与众不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所以豆瓣一直受人所推崇,让豆瓣有了一定先天优势,这是后来者所不具备的。

2.文化产业特殊性,市场规模有限,能容纳竞争对手有限。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但是喜爱读书的人有多少?读书又上网的有多少?上网又知道豆瓣的有多少?有个朋友做过统计,最后估算出来最终的人群有5-10万,而这个数字恰恰是豆瓣目前的发展情况。在如此规模的市场来看,豆瓣作的已经不错了,那么模仿和抄袭者难有作为,这是肯定的。

3.品牌形象上的冲突阻止竞争者。新浪、猫扑都、歪酷都copy了豆瓣,新浪、猫扑做了一个栏目,属于门户的附加值服务,由于品牌上都有一定冲突,无法规模的发展。而歪酷直接copy一个完整的豆瓣,属于上面模仿者的情况,运作一段时间,效果依然很不明朗。专著必定可以带来市场机遇,细分市场做深,而非做广。

4.网络马太效应日趋明显。豆瓣的用户越多,吸引的人越多,聚合力更强。而模仿在失去种种竞争优势之后,发展正好和这种情况相反。用户也不愿意转用潜在模仿者的网站。

5.方向决策冲突阻碍竞争者。有实力的竞争者基本上很少考虑去搞个豆瓣出来,转型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web2.0意味着革命,但是对于传统网站,很有可能是革“老命”。千橡虽然收购豆瓣失败,但猫扑也只是增加一个频道,因为单独搞一个豆瓣,面对小众市场,抄袭者的丑名,用户群的冲突,而且要投入多大的财力能看到效果?最重要的是,即使都做到了还未必创造价值。千橡后来搞得5q就不一样了,市场完全不同,另当别论。

6.最后的就是口碑价值了,豆瓣已经是口碑营销的典型案例了,不多提了。如果一家可以创造了口碑价值,对于竞争来讲就异常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豆瓣的模仿者很难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因为运营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企业不仅要正确锁定每个战略元素,还要将他们正和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实现价值创新。画龙画虎难画骨,模仿这样一个系统绝非小菜一碟。

豆瓣是一个发展时间越长,用户越多,气氛越浓郁,聚合力越强的网站,但是市场的相对要比其他领域狭小,而且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领域,所以很有可能,豆瓣是一个极少存在竞争的网站,虽然现在能看到的有不少人模仿,但是从本质上深度上,实现真正意义的竞争。但这种情况也许豆瓣是唯一的,其他领域则完全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