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会议开启线上办公新模式

持续三年的疫情对于当代企业的办公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线上办公、云会议等形式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据统计,到2025年,中国预计有40%的会议将移至线上开展。

由于会议市场规模地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淘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云计算的出现,为会议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不少企业正不断推出基于云计算的会议系统产品。“及时语”电话会议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开会”的新概念,无论您身在何处,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轻点鼠标即可通过及时语进行电话会议,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开一场快捷、低碳环保的会议。这种会议方式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又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沟通和出行成本,云会议的兴起获将改写远程会议多年来一层不变的新格局。

一、云会议的概念

云会议,即云[视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视频会议形式。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全球各地团队及客户同步分享语音、数据文件及视频。无需自行采购IT设备和搭建、维护、部署等一系列的会议系统设备,会议中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复杂技术由云会议服务商帮助处理。因此,云会议也可理解为一种Saas模式下的视频会议服务。

二、云会议的功能

云会议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让远隔千里的人们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语音或视频沟通,利用云会议平台可以灵活扩容的特性,最多可实现上千人同时在线的大方数会议。云会议可实现的功能远不止音视频沟通和互动,不同的云会议服务商,产品功能也不尽相同,主要功能大体上可按三个会议阶段来归类:会议开始前、会议进行中和会议结束后。

(一)会议开始前

包括会议预约、设置参会人数量和信息、是否自动通知参会人等;会议预约:用户可预约会议开始时间、会议主题、设置参会人数量和信息、是否允许电话会议加入、是否开启会议直播、是否使用硬件会议终端、设置会议开始前提醒等,既支持用户提前安排会议并邀请参会者,又支持立即开会。会议通知:预约好会议时间和信息后,云会议系统可自动向会议参会人发送一封邮件通知,其中包含预约好的会议主题、会议时间、议程内容、演示文档、参会密码和入会链接;如会议允许电话会议加入,通知邮件中还会包含电话入会的电话拨入号码。

(二)会议进行中

包括音视频互动功能和会中管控等;文档共享:所有用户能同时浏览分享方电脑内的共享文件。桌面共享:所有用户能同时观看分享方在其电脑界面上的所有操作。

电子白板:参会人员可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文档协同批注、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语音激励:即入会后正在发言者的视图作为最大图,小图按照发言时间倒序排列;由于每个参会人都有可能被设置为焦点视频,为保证视频内容显示一致,此模式下参会人接收显示自己的视频信号,所有参会人显示一样的视频内容。硬件外呼:即云平台可根据会前预约好的会议设定,在指定时间自动呼叫会议室内的硬件会议终端,无需在会议室现场配置终端,只要用设备的遥控器接听呼叫即可顺利开会;视频布局调整:通常云会议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会设定不同的视频布局显示方式。

会中管控:如真实的会议一样,使用云会议也可设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拥有查看入会人员情况、将未能顺利入会的参会人再次邀请加入会议,锁定会议室或将某人踢出会议等安全管控权限。

(三)会议结束后

对于企业级会议来说,通常在会议结束后会需要当场会议的整体数据报告和费用账单,云会议平台可根据实际计费方式,自动向会议的发起人或主持人发送账单或对账单。

三、云会议的特性

云会议具有视频处理、虚拟化部署、高可靠性集群、高可扩展性、SaaS级按需服务等特性。

(一)视频处理

高质量的音视频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传统视频全编全解机制的MCU每处理1路1080P视频需要1核以上的CPU,极高的硬件资源需求难以支撑大规模视频接入,但如今的视频技术已得到巨大发展,使用虚拟MCU的架构,在服务端进行硬编硬解,用户端进行软编软解的编解码方式提升视频处理效率,仅需2M带宽即可支持22路互动音视频同屏显示。

(二)虚拟化部署

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与物理硬件解耦,是对外提供细分量化服务的基础,是云计算的必要条件。因此虚拟化部署也是云视频平台的必备条件之一,即使是传统视频巨头如思科(2015年推出)、宝利通(2016年推出)、华为(2017年底推出)也纷纷推出了虚拟化平台,证明传统硬件MCU已经逐渐衰退。

(三)高可靠性集群

超大规模必然要求更高的可靠性。传统视频强调单机的稳定性,但大规模扩展时通过MCU级联架构会存在众多的单点风险。云会议平台则可提供高可靠性的整体服务。

(四)高可扩展性

云计算令视频会议系统的整体架构能够弹性扩展,无需随容量变化而改变部署,在整体基础硬件资源足够时按需调用、动态迁移、自动扩展、快速交付。

(五)SaaS级按需服务

云会议属于云服务里的SAAS层(软件应用即服务),要达到这一标准,除了底层架构外还需要一个运营级别的管理后台,满足3大要求:1)用户自主使用服务,提供专属企业后台。 2)高度自动化,按用户需求快速交付资源。 3)数据运营,为用户提供各项数据统计,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总结汇报、容量规划等工作。

本文由博客群发一文多发等运营工具平台 OpenWrite 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