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

关于client:

当客户端创建文件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将其发送给NN,而是将文件存储在本地的临时文件中,这个操作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当临时文件累计到达一个数据块的大小后,才会联系NN,NN才会将文件名插入到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中,然后分配一个数据块给它,返回DataNode的标志符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才把数据写入到datanode上,当文件关闭的时候也会将剩余部分的文件上传到datanode上,告诉NN文件已将关闭,这是NN才将文件的创建操作提交到了HDFS,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减少网络的请求,避免了网络的拥堵,提高了吞吐量

 五、HDFS写文件流程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1张图片

思考:

    在datanode执行create file后,namenode采用什么策略给client分配datanode?

    顺序写入三个datanode,写入过程中有一个datanode挂掉了,如何容错?

    client往datanode写入数据时挂掉了,怎么容错?

六、HDFS读文件流程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2张图片

思考:namenode挂掉了怎么办,这个时候HDFS是否有相应的容错方案。

下图为HDFS的系统结构
        
        NameNode:主要存储元数据:例如:文件名,拷贝几份,分别备份到哪里;
过程大概如下:
client要向集群中写入数据,首先询问Master(NameNode),Master告知客户端向哪些DataNode
写入数据,在往DataNode写入数据的同时,DataNode与NameNode保持心跳,如果DataNode在执行
任务失败,NameNode会通过心跳机制得知DataNode死掉,将重新分配新的任务到其他的DataNode。
2:Block之副本放置策略
第一副本:放置在上传文件DataNode,如果是集群外提交,由NameNode选择一台磁盘不太满,
  CPU不太忙的节点。
第二副本:放置在于第一副本不同的机架的节点上
第三副本:与第二个副本相同集群的节点
也许根据业务的需要我们需要更多地副本,其他副本随机分配
   
3:Block的存储形式
1:Block默认大小64M,如果上传文件小于64M,那么仍然占用一个命名空间(NameNode metadata),
   但是物理存储不会占用64M空间;(这也是hadoop为什么不太适合处理小数据的原因之一)
2:Block大小和副本数由Client端上传文件到HDFS时设置,其中副本数可以变更,Block是不可以再上    传后变更的

 

布式文件系统比较出名的有HDFS 和 GFS,其中HDFS比较简单一点。本文是一篇描述非常简洁易懂的漫画形式讲解HDFS的原理。比一般PPT要通俗易懂很多。不难得的学习资料。

1、三个部分: 客户端、nameserver(可理解为主控和文件索引类似linux的inode)、datanode(存放实际数据的存server)

image

 

2、如何写数据过程

image

 

image

 

image

3、读取数据过程

image

4、容错:第一部分:故障类型及其检测方法(nodeserver 故障,和网络故障,和脏数据问题)

image

 

image

5、容错第二部分:读写容错

image

6、容错第三部分:dataNode 失效

image

7、备份规则

image

8、结束语

image

 

HDFS是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的简称,既然是分布式文件系统,首先它必须是一个文件系统,那么在hadoop上面的文件系统会不会也像一般的文件系统一样由目录结构和一组文件构成呢?!分布式是不是就是将文件分成几部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机器上呢?!HDFS到底有什么优点值得这么小题大作呢?!......

好吧,让我们带着疑问一个个去探索吧!

一、HDFS基本概念

   1、数据块

HDFS默认的最基本的存储单位是64M的数据块,这个数据块可以理解和一般的文件里面的分块是一样的

   2、元数据节点和数据节点

元数据节点(namenode)用来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它将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元数据保存在一个文件系统树中。

数据节点(datanode)就是用来存储数据文件的。

从元数据节点(secondarynamenode)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元数据节点的备用节点,其实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要功能就是周期性将元数据节点的命名空间镜像文件和修改日志合并,以防日志文件过大。

这里先来弄清楚这个三种节点的关系吧!其实元数据节点上存储的东西就相当于一般文件系统中的目录,也是有命名空间的映射文件以及修改的日志,只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就将数据分布在各个机器上进行存储罢了,下面你看看这几张说明图应该就能明白了!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3张图片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4张图片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5张图片
 

Namenode与secondary namenode之间的进行checkpoint的过程。

 

3、HDFS中的数据流

读文件

客户端(client)用FileSystem的open()函数打开文件,DistributedFileSystem用RPC调用元数据节点,得到文件的数据块信息。对于每一个数据块,元数据节点返回保存数据块的数据节点的地址。DistributedFileSystem返回FSDataInputStream给客户端,用来读取数据。客户端调用stream的read()函数开始读取数据。DFSInputStream连接保存此文件第一个数据块的最近的数据节点。Data从数据节点读到客户端(client),当此数据块读取完毕时,DFSInputStream关闭和此数据节点的连接,然后连接此文件下一个数据块的最近的数据节点。当客户端读取完毕数据的时候,调用FSDataInputStream的close函数。

整个过程就是如图所示: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6张图片
 

 

写文件

客户端调用create()来创建文件,DistributedFileSystem用RPC调用元数据节点,在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元数据节点首先确定文件原来不存在,并且客户端有创建文件的权限,然后创建新文件。DistributedFileSystem返回DFSOutputStream,客户端用于写数据。客户端开始写入数据,DFSOutputStream将数据分成块,写入data queue。Data queue由Data Streamer读取,并通知元数据节点分配数据节点,用来存储数据块(每块默认复制3块)。分配的数据节点放在一个pipeline里。Data Streamer将数据块写入pipeline中的第一个数据节点。第一个数据节点将数据块发送给第二个数据节点。第二个数据节点将数据发送给第三个数据节点。DFSOutputStream为发出去的数据块保存了ack queue,等待pipeline中的数据节点告知数据已经写入成功。如果数据节点在写入的过程中失败:关闭pipeline,将ack queue中的数据块放入data queue的开始。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7张图片
 

HDFS构架与设计

    Hadoop也是一个能够分布式处理大规模海量数据的软件框架,这一切都是在可靠、高效、可扩展的基础上。Hadoop的可靠性——因为Hadoop假设计算元素和存储会出现故障,因为它维护多个工作数据副本,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对失败的节点重新分布处理。Hadoop的高效性——在MapReduce的思想下,Hadoop是并行工作的,以加快任务处理速度。Hadoop的可扩展——依赖于部署Hadoop软件框架计算集群的规模,Hadoop的运算是可扩展的,具有处理PB级数据的能力。

      Hadoop 主要由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和MapReduce 引擎两部分组成。最底部是HDFS,它存储Hadoop 集群中所有存储节点上的文件。HDFS 的上一层是MapReduce 引擎,该引擎由JobTrackers 和TaskTrackers组成

  HDFS 可以执行的操作有创建、删除、移动或重命名文件等,架构类似于传统的分级文件系统。需要注意的是,HDFS 的架构基于一组特定的节点而构建(参见图2),这是它自身的特点。HDFS 包括唯一的NameNode,它在HDFS 内部提供元数据服务;DataNode 为HDFS 提供存储块。由于NameNode 是唯一的,这也是HDFS 的一个弱点(单点失败)。一旦NameNode 故障,后果可想而知。

1、HDFS构架(如图所示)


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_第8张图片
 

2、HDFS的设计

1)错误检测和快速、自动的恢复是HDFS的核心架构目标。

2)比之关注数据访问的低延迟问题,更关键的在于数据访问的高吞吐量。

3)HDFS应用对文件要求的是write-one-read-many访问模型

4)移动计算的代价比之移动数据的代价低。

 

3、文件系统的namespace

Namenode维护文件系统的namespace,一切对namespace和文件属性进行修改的都会被namenode记录下来,连文件副本的数目称为replication因子,这个也是由namenode记录的。

4、数据复制

Namenode全权管理block的复制,它周期性地从集群中的每个Datanode接收心跳包和一个Blockreport。心跳包的接收表示该Datanode节点正常工作,而Blockreport包括了该Datanode上所有的block组成的列表。HDFS采用一种称为rack-aware的策略来改进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网络带宽的利用。完成对副本的存放。

5、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持久化

Namenode在内存中保存着整个文件系统namespace和文件Blockmap的映像。这个关键的元数据设计得很紧凑,因而一个带有4G内存的 Namenode足够支撑海量的文件和目录。当Namenode启动时,它从硬盘中读取Editlog和FsImage,将所有Editlog中的事务作用(apply)在内存中的FsImage ,并将这个新版本的FsImage从内存中flush到硬盘上,然后再truncate这个旧的Editlog,因为这个旧的Editlog的事务都已经作用在FsImage上了。这个过程称为checkpoint。在当前实现中,checkpoint只发生在Namenode启动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实现支持周期性的checkpoint。

6、通信协议

所有的HDFS通讯协议都是构建在TCP/IP协议上。客户端通过一个可配置的端口连接到Namenode,通过ClientProtocol与 Namenode交互。而Datanode是使用DatanodeProtocol与Namenode交互。从ClientProtocol和 Datanodeprotocol抽象出一个远程调用(RPC),在设计上,Namenode不会主动发起RPC,而是是响应来自客户端和 Datanode 的RPC请求。

 

   HDFS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在以后的博客中我还会继续研究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包括HDFS的源码分析等,现由于时间有限,暂时只做了以上一些简单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由此对HDFS有一定的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