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应性变换
我们得到两张图像的图像后,可以通过BFMatcher得到匹配的点,其实就是一个暴力搜索来比较最相近的特征点(128维度的向量,求向量的近似度)。
通过匹配的多个关键点的配对信息,我们能将图像A转换到图像B的角度和size。这就可以用到单应性变换。
通过这个矩阵可以将原始图像A中的关键点变换到图像B,可以看到H矩阵很关键,H矩阵一共有8个未知参数,但是我们已经有大量的匹配的配对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8个式子的方程组求解H,因此至少需要4组配对值即可求解。
但是问题存在于,我们得到的匹配的关键点真的是最好的么?从上次学习的KNNMatcher可以得到,有的匹配点虽然很相近,但其实不是图像整体的透视变换下应该匹配到的,不符合整体变换规律,这些我们逻辑上认为错误的匹配对儿就是异常点了。
如果将图像A的关键点看做X,那么B图像的关键点就是Y,我们的H矩阵就是变换参数,我们现在得知了X和Y,求H,其实就是拟合的操作,上述可知,只要4对儿X和Y即可求得H,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4对儿中是否包含了异常点。因此传统的拟合方式可能并不是很适合。
那么这个异常点干扰拟合的方式怎么解决呢?
二: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介绍
也称之为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拟合思想。
它是解决什么问题呢?如下,我们需要拟合一堆离散点,使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去拟合的话,就会尽量的去拟合所有的点,照顾到所有的点(包括异常点),这样难免结果会有偏差。
RANSAC算法的思路就是,我随机找到一些部分点来提前拟合出拟合函数的参数,如果是拟合直线,那么最少需要俩个点,如果是需要抛物线,则最少需要是三个点。
1:随机找能求出参数的最少的点,拟合出参数H,设置一个误差阈值,得到了一个拟合函数,统计在误差范围内的点的个数。
2:循环步骤一
3:比较所有的H,找到允许误差范围内能包含最多的点个数的H。这个H就是我们期望的H。
效果差异如下图所示:绿色线是RANSAC算法的拟合结果,红色线是普通的最小二乘拟合。
但是RANSAC算法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每一次选取的点的个数,直线需要2个点,二次曲线需要3个点,三次曲线需要4个点。一般来说,Nums少一些易得出较优结果
2:迭代次数,迭代次数太多导致计算量大,太少了容易得不到好的结果。
3:允许的误差范围阈值。
RANSAC的作用有点类似:将数据一切两段,一部分是自己人(在范围阈值内),一部分是敌人(范围阈值内),自己人留下商量事情但是得统计多少是自己人,敌人赶出去。RANSAC开的是家庭会议,不像最小二乘总是开全体会议,得照顾全部人的诉求。
该算法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于图像的拼接。
下面我將举个实际的图像拼接的例子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v_show_image(name, img):
print(img.shape)
cv2.imshow(name, img)
cv2.waitKey(0) # 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0代表任意键终止
cv2.destroyAllWindows()
def matchKeyPoints(bf, kptA, dpA, kptB, dpB):
src_matches = bf.knnMatch(dpA, dpB, k=2)
# 完了后需要做个过滤
good_pts = []
for res in src_matches:
if len(res) == 2:
m, n = res # 单个点可以取出多个匹配结果。
# 每一个匹配结果都是包含了三个主要信息,
# distance: 匹配度,欧氏距离度量的
# trainIdx: 图像A的关键点下标编号,也就是第几个关键点,数组下标
# queryIdx: 图像B的关键点下标编号,也就是第几个关键点,数组下标
if m.distance < 0.75 * n.distance:
# 每个元素保存的是图像A的关键点, 和图像B的关键点
good_pts.append((m.trainIdx, m.queryIdx))
if len(good_pts) > 4:
pts_src = np.float32([kptA[j] for (_, j) in good_pts]) # 获得对应的真实的关键点的位置数值
print(pts_src.shape)
pts_dst = np.float32([kptB[i] for (i, _) in good_pts]) # 获得对应的真实的关键点的位置数值
print(pts_dst.shape)
# 这个函数是将 RANSAC 算法融合在内了,拟合方式选择的是cv2.RANSAC,允许的误差阈值是4
H, status = cv2.findHomography(pts_src, pts_dst, cv2.RANSAC, ransacReprojThreshold=4.0)
return H
return None
def detectKeyPoints(sift, img):
kps, dps = sift.detectAndCompute(img, None)
kpts = np.float32([kp.pt for kp in kps]) # 直接取所有的位置信息即可,放在list,因为这个才是我们要用的
print(np.array(kps).shape)
print(dps.shape)
return kpts, dps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gA_SRC = cv2.imread('images/IMG_20220309_205431.jpg')
imgB_SRC = cv2.imread('images/IMG_20220309_205437.jpg')
# cv_show_image('imgA_SRC', imgA_SRC)
# cv_show_image('imgB_SRC', imgB_SRC)
# 第一步:先读取俩图片
imgA = cv2.cvtColor(imgA_SRC, cv2.COLOR_BGR2GRAY)
h_A, w_A = imgA.shape
imgB = cv2.cvtColor(imgB_SRC, cv2.COLOR_BGR2GRAY)
h_B, w_B = imgB.shape
# 第二步:计算各个图像的关键点信息和特征描述信息
sift = cv2.xfeatures2d.SIFT_create()
kptA, dpA = detectKeyPoints(sift, imgA)
kptB, dpB = detectKeyPoints(sift, imgB)
# 第三步:进行特征匹配
bf = cv2.BFMatcher()
homography = matchKeyPoints(bf, kptA, dpA, kptB, dpB)
if homography is None:
print("not find homography Matrix..., these two images are not matched.")
exit(1)
# 第四步:对图像进行变换
im_out = cv2.warpPerspective(imgA_SRC, homography, (w_A + w_B, h_A))
cv_show_image('im_out', im_out)
# 第五步骤,图像拼接
im_out[0: h_B, 0: w_B, :] = imgB_SRC
# im_out = template_img = cv2.resize(im_out, (900, 430))
cv_show_image('im_out', im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