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ip数据包分析题,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IP数据包的捕获及分析.doc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1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3

2.1 课程设计的内容3

2.2 内容的要求3

第三章 程序分析与设计4

3.1 IP数据包4

3.1.1 IP数据包的格式说明4

3.1.2 IP数据包的格式4

3.1.3 IP数据包的C++定义5

3.1.4 IP数据包的解析6

3.2 套接字7

3.1.4 套接字的使用7

3.1.4 使用原始套接字7

3.3 接受数据包7

实验结果10

4.1 程序截图10

第五章 总结11

5.1 实验心得11

第六章 附录12

6.1 源代码12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具体的实践成果,体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鼓励自行增加新功能;

(2)要有用户界面:要求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鼓励采用图形菜单界面;

(3)写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封面(参见附录I)

需求分析:以无歧义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给出功能模块图和流程图。同时明确规定:输入的形式和输出值的范围;输出的形式;程序所能够达到的功能;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概要设计:包括程序设计组成框图,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详细设计:包括模块功能说明(如函数功能、入口及出口参数说明,函数调用关系描述等),每个模块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其中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对课程设计的认识与思考等。

附录:包括主要程序清单,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4)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参见附录II,不按照规范书写的,成绩不能评为“优”或“良”。

(5)无论在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学习和劳动纪律、

1

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必须请假。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

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

2.1 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次实验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使用VC++编写程序实现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2.2 内容的要求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应如程序名+参数名):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而logfile为该程序所带参数,其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第三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

3.1 IP数据包

3.1.1 IP数据包的格式说明

IP数据包格式包含了标头固定部分,标头可变部分和数据区三部分。IP数据报标头部分固定为20个字节,其中包含了12个参数域,各参数域隐含着网间协议的传输机制。IP具体的标头格式如图1所示。

各参数域的具体含义如下:

版本号:长度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IPv4版本号字段值为4;IPV6版本号字段号的值为6.

标头长:长度4位,定义了一个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共8位,高3位组成优先级子域,随后4位组成服务类型子域。

数据报总长度:总长度为2B(即6位)。定义了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报的总长度。

重装标识:长度16位,用于识别IP数据报的编号,让目的主机判断新来的数据属于哪个分组。

分片标识:共3位,最高位为0;DF禁止分片标识。DF=0,可以分片;DF=1,不能分片。MF:分片标识。MF=0,表示接的是最后一个分片;MF=1,不是最后一个分片。

片偏移值:共13位,说明分片在整个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

生存周期:8位,用来设置数据数据报在整个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寿命。常以一个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路由器跳步数来控制。

协议类型:共8位,表示该IP数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ip数据包分析题)